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五 (4)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五 (4)

1. 背痛

(胸背,背脊,余見肩背勞瘵)

經渠、丘墟、主胸背急。(千)附分、主背痛引頭。(明下引頷。)鬲關、秩邊、京骨、主背惡寒痛。脊強難俯仰。崑崙、主脊強。背尻骨重。鬲俞、治背痛惡寒。脊強俯仰難。食飲不下。嘔噦。多涎唾。胸噎悶。(銅)意舍、治(明下有胸脅脹滿。)背痛惡風寒。食不下。

嘔吐。巨骨、治背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背不得屈伸而痛。魄戶、治背膊痛。(見上氣。)神堂、治背脊強急。(見肩痛。)氣戶,治胸背急。(見胸脅滿。)大椎、治氣疰背膊拘急。承筋、治腰背拘急。不容、治胸背相引痛。(見痃癖。)經渠、治胸背拘急。胸滿膨膨。(見瘧。

)魚際、治痹走胸背痛。(見寒熱。)魄戶、療背胛悶。(明見勞下同。)下云、療肩膊間急痛。背氣不能引顧。咳逆上喘。胃俞、療背中氣上下行。脊痛腹鳴。(下)志室、療背痛俯仰不得。背痛灸巨闕等。或灸胸堂。(千並上氣。)肺俞、治背僂如龜背。生時被客風拍著脊骨達於髓所致。

灸肺俞、心俞、鬲俞、各三壯。譩譆、療溫瘧、寒瘧、病瘧、背悶氣滿。腹脹氣眩。(明)胸中痛引腰背。(千見胸脅。)列缺、主胸背寒慄。(見肩痹。)魚際、治痹走胸背痛。(銅見寒熱。)雲門、療胸脅徹背痛。(明見上氣。)

背疼乃作勞所致。技藝之人。與士女刻苦者。多有此患。(士之書學。女之針指。皆刻苦而成背疼矣。)色勞者亦患之。晉之景公是也。惟膏肓為要穴。予嘗於膏肓之側。去脊骨四寸半。隱隱微疼。按之則疼甚。謾以小艾灸三壯。即不疼。它日復連肩上疼。卻灸肩疼處愈。方知千金方之阿是穴猶信云。(中每遇熱。膏肓穴所在多出冷汗。數年矣。因灸而愈。)

白話文:

[背痛]

(對於胸背和背脊相關的症狀,其他部分請參閱肩背勞損)

經渠穴和丘墟穴主要用於緩解胸背緊繃的問題。

附分穴主要針對由背痛引起的頭部不適。

鬲關穴、秩邊穴、京骨穴主要用來處理背惡寒痛以及脊柱僵硬,活動困難的問題。

崑崙穴主要針對脊柱僵硬和尾骶骨沉重感。

鬲俞穴可用於治療背痛和惡寒,以及脊柱僵硬,活動困難,吞嚥困難,嘔吐,過多的口水分泌,胸腔壓迫感。

意舍穴可用於治療背痛對風寒的敏感性,以及食物不易下嚥和嘔吐。

巨骨穴可用於治療背痛,胸腔內淤血,以及肩背無法正常彎曲的疼痛。

魄戶穴可用於治療背痛。

神堂穴可用於治療背脊緊繃。

氣戶穴可用於治療胸背緊繃。

大椎穴可用於治療氣滯導致的背部僵硬。

承筋穴可用於治療腰部和背部的僵硬。

不容穴可用於治療胸背相互牽引的疼痛。

經渠穴可用於治療胸背僵硬和胸腔飽脹感。

魚際穴可用於治療胸部和背部的疼痛。

魄戶穴可用於治療背胛的壓抑感。

下雲穴可用於治療肩膀和背部的緊繃疼痛,背部氣血不通,轉頭困難,咳嗽,呼吸困難。

胃俞穴可用於治療背部中間的氣流上下行走,脊椎疼痛,腹部鳴響。

志室穴可用於治療背痛,活動受限。

肺俞穴可用於治療背部彎曲如龜殼,這是由於出生時受到風邪影響,影響到脊骨和髓質所致。

灸療肺俞、心俞、鬲俞,每個穴位灸三次。

譩譆穴可用於治療溫熱型瘧疾,寒性瘧疾,背悶,氣滿,腹脹,氣暈,胸痛牽引腰背。

列缺穴可用於治療胸背寒戰。

魚際穴可用於治療胸部和背部的疼痛。

雲門穴可用於治療胸部和背部的疼痛。

背痛通常是由勞累引起,如工匠或刻苦的男女(例如,學書法的士人,做針線活的女人)常常會有這種問題。色慾過度的人也會有這個問題,例如晉景公就是一個例子。膏肓穴是一個重要的穴位。我曾經在膏肓穴旁邊,離脊骨四寸半的地方,感覺到隱隱的疼痛,按下去更疼。我用小艾灸了三次,疼痛就消失了。有一天,疼痛又蔓延到了肩膀,我在肩膀疼痛的地方灸了一次,疼痛就好了。這樣我才明白《千金方》中的阿是穴的確有效。(我每次遇到熱天,膏肓穴周圍都會出現冷汗,已經好幾年了,灸療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