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是南宋醫學家王執中於嘉定十二年(1220年)編纂的針灸專著。該書在整理歷代針灸學經典的基礎上,對穴位功能、經絡理論及臨床應用進行了系統性梳理,為針灸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背景與成書目的
在王執中所處的時代,針灸學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隨著時間推移,相關理論逐漸散佚,部分經典出現了內容繁瑣或矛盾的問題。為了統一理論與實踐,並使針灸更加易學、易用,王執中編纂了這本書,以期整理針灸穴位和治療方法,惠及後世。
二、書籍結構與主要內容
1. 經絡與穴位的系統整理
- 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書中詳細記錄了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的循行路徑及功能,對經絡的陰陽屬性和臟腑聯繫進行了深入分析。
- 穴位詳細說明:收錄了全身360個穴位,逐一介紹其定位、主治病症及針灸方法,並結合臨床經驗對操作方式進行補充。
2. 針灸操作的規範化
- 補瀉手法:根據經絡的病理變化,書中詳細描述了針灸的補瀉方法,強調「針深補瀉」「針刺方向」的重要性。
- 針灸禁忌:特別指出了一些穴位的禁針或禁灸情況,並分析不當操作可能導致的後果。例如,神闕穴(臍中穴)禁針,避免引發感染。
3. 病症治療與對應穴位
- 系統性病症治療方案:書中根據疾病的類型和症狀,提供了對應的針灸治療方案。例如:
- 中風病:強調百會、風池、足三里等穴位的選用。
- 內科病:如咳嗽、腹脹等,指出肺俞、中脘等穴位的使用。
- 急症處置:針對急性病症,如喉閉、氣喘等,詳細描述應急處理方法。
- 全身觀念:強調經絡與臟腑功能的關聯,通過針灸穴位的調理,實現整體治療。
4. 時間與針灸的關聯
- 書中提出「氣血運行與時間」的理論,認為針灸治療應結合氣血循行的時間規律,選擇最佳時機施針。
5. 針灸理論的實用性
- 收錄了大量歌訣,用以幫助醫者快速記憶穴位功能及治療方法。例如,頭部穴位的歌訣便於記憶和應用。
三、理論特色與貢獻
-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 《針灸資生經》不僅總結了經絡理論和穴位功能,還結合臨床實踐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指導,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
經典文獻的整合
- 該書在整理《黃帝內經》、《難經》等經典基礎上,去除了重複和矛盾的內容,形成了更加清晰的針灸理論體系。
-
細化操作標準
- 在針刺的深淺、方向、留針時間等方面,給出了明確的標準,為後世針灸操作提供了參考。
-
禁忌與安全性
- 書中特別強調了一些穴位的操作禁忌,為提高針灸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四、對後世的影響
-
針灸學的經典教材
- 《針灸資生經》是後世針灸學者的重要教材,其理論與操作規範對後代醫者影響深遠。
-
臨床實用性
- 該書內容系統而具體,提供的針灸方案至今仍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
推動針灸國際化
- 《針灸資生經》作為針灸學的經典,為針灸在國際上的傳播和應用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
五、結語
《針灸資生經》是針灸學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內容涵蓋針灸理論、操作及臨床應用,對針灸學的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王執中通過整理與實踐,將針灸學的精華融匯於一書,展示了針灸調理經絡、疏通氣血的獨特魅力。該書至今仍是針灸學習者與研究者的重要參考,充分體現了中醫針灸的傳統智慧與臨床價值。
序
針灸資生經第一 (1)
針灸資生經第一 (2)
針灸資生經第一 (3)
針灸資生經第一 (4)
針灸資生經第一 (5)
針灸資生經第一 (6)
針灸資生經第一 (7)
針灸資生經第一 (8)
針灸資生經第一 (9)
針灸資生經第一 (10)
針灸資生經第一 (11)
針灸資生經第二 (1)
針灸資生經第二 (2)
針灸資生經第二 (3)
針灸資生經第三 (1)
針灸資生經第三 (2)
針灸資生經第三 (3)
針灸資生經第三 (4)
針灸資生經第三 (5)
針灸資生經第三 (6)
針灸資生經第三 (7)
針灸資生經第三 (8)
針灸資生經第三 (9)
針灸資生經第三 (10)
針灸資生經第三 (11)
針灸資生經第三 (12)
針灸資生經第四 (1)
針灸資生經第四 (2)
針灸資生經第四 (3)
針灸資生經第四 (4)
針灸資生經第四 (5)
針灸資生經第四 (6)
針灸資生經第四 (7)
針灸資生經第四 (8)
針灸資生經第四 (9)
針灸資生經第四 (10)
針灸資生經第四 (11)
針灸資生經第四 (12)
針灸資生經第四 (13)
針灸資生經第四 (14)
針灸資生經第五 (1)
針灸資生經第五 (2)
針灸資生經第五 (3)
針灸資生經第五 (4)
針灸資生經第五 (5)
針灸資生經第五 (6)
針灸資生經第五 (7)
針灸資生經第五 (8)
針灸資生經第五 (9)
針灸資生經第六 (1)
針灸資生經第六 (2)
針灸資生經第六 (3)
針灸資生經第六 (4)
針灸資生經第六 (5)
針灸資生經第六 (6)
針灸資生經第六 (7)
針灸資生經第六 (8)
針灸資生經第六 (9)
針灸資生經第七 (1)
針灸資生經第七 (2)
針灸資生經第七 (3)
針灸資生經第七 (4)
針灸資生經第七 (5)
針灸資生經第七 (6)
針灸資生經第七 (7)
針灸資生經第七 (8)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