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四 (1)
卷四 (1)
1. 面部
印堂在兩眉中間
治小兒急慢驚風,可灸三壯,艾炷如小麥大。○善治驚搐(玉龍)
海泉在舌下中央脈上
主治消渴,針出血。
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上兩旁紫脈上
主治消渴,口瘡,舌腫,喉痹,三稜針,針出血。
唇里穴,唇里正當承漿邊,逼齒齦,針三鋥
主治馬黃,黃疸(千金翼)
夾承漿穴(夾承漿兩邊各一寸)
主治馬黃,急疫(千金翼)
燕口在口吻兩旁,燕口處赤白肉際
主治狂瘋,罵詈,撾斫人,名為熱陽瘋,灸此穴各一壯(千金翼)○狂邪鬼語,灸十五壯○小兒大小便不通,灸各一壯
鼻交頞中
主治癲風,角弓反張,羊鳴,大風,青風,面風,如蟲行,卒風,多睡,健忘,心中憒憒,口噤,卒倒,不識人,黃疸,急黃,此一穴皆主之,針入六分,得氣即瀉,留三呼五吸,不補,亦宜灸,然不及針,慎酒,面,生冷,醋,滑,豬,魚,蒜,蕎麥漿水。
魚腰,一名印堂,在兩眉中
主治眼疾,針入二分。
魚尾在目眥外頭
兼睛明,太陽,治目證(玉龍)
顳顬在眉尾中間,上下有來去絡脈,是針灸之所。
鼻準在鼻柱尖
主治鼻上酒渣,針出血。
耳尖在耳尖,卷耳取之
治目生白膜,灸七壯,不宜多灸。
聚泉在舌,以舌出口外,使直,有縫陷中
主治哮喘,咳嗽,久不愈,用生薑切薄片,搭舌上中,灸七壯,不宜多灸。○熱喘,用雄黃末少許,和艾炷灸,冷喘,用款冬花末少許,和艾灸,灸畢,即用生薑茶清微呷下,若舌胎,舌強,少針出血。
睛中二穴
在眼黑珠正中,取穴之法,先用布搭目外,以冷水淋一刻,方將三稜針於目外角,離黑珠一分許,針入半分之微,然後入金針約數分深,旁入自上層轉撥向瞳人,輕輕而下,斜插定目角,即能見物,一飯頃出針,輕扶偃臥,仍用青布搭目外,再以冷水淋三日夜止,初針盤膝正坐,將箸一把,兩手握於胸前,寧心正視其穴,易得,治一切內障,年久不能視物,頃刻光明,神秘穴也。○凡學針人眼,先試針內障,羊眼,能針羊眼復明,方針人眼,不可造次。
白話文:
[面部]
印堂穴位於兩眉之間,可用於治療兒童急性和慢性驚風,施灸三次,艾炷的大小應如同小麥粒。
海泉穴位於舌下的中央脈上,適用於治療消渴症,針刺出血。
左金津與右玉液分別位於舌上的兩側紫色脈絡上,主要治療消渴、口腔潰瘍、舌頭腫脹、咽喉疾病,使用三棱針針刺出血。
脣裏的位置在嘴脣內部,靠近承漿穴的邊緣,接近牙齦的地方,針刺三次。
夾承漿穴位於承漿穴的兩側各一寸,適用於治療黃疸和急疫。
燕口穴位於口角兩旁,紅色和白色肉質相接處,主要治療瘋狂、罵人、攻擊他人等熱性精神失常,可在此穴灸一壯。對於小兒大小便不通,也適用灸療。
鼻交頞中穴適用於治療多種病症,包括癲風、角弓反張、羊鳴、大風、青風、面部麻木、突然的風病、過度睡眠、記憶力減退、心悸、口閉、突然昏倒、不認人、黃疸、急黃等,針刺深度為六分,得到氣感後立即排出,留針三呼五吸,不補,也可灸療,但效果不如針刺。
魚腰穴,又名印堂穴,位於兩眉中間,主要治療眼睛問題,針刺深度為二分。
魚尾穴位於眼角外側,配合睛明、太陽穴,適用於治療眼部疾病。
顳顬穴位於眉毛尾部中間,上下有脈絡,適合針灸治療。
鼻準穴位於鼻尖,主要治療鼻部酒糟,針刺出血。
耳尖穴位於耳尖,捲起耳朵即可找到,適用於治療白內障,灸七壯,不宜多灸。
聚泉穴位於舌頭上,將舌頭伸出並保持直立,縫隙中的凹陷即為穴位,主要治療哮喘、咳嗽等久治不愈的呼吸道疾病,使用薑片覆蓋舌頭中間,灸七壯,不宜多灸。
睛中穴位於眼球正中,治療方法較特殊,需先用布遮住眼睛,以冷水沖洗一刻鐘,然後使用三棱針從眼角外側距離眼球一分處輕輕插入,再使用金針深入幾分,從上層轉撥向瞳孔,輕輕插入至眼角,病人即可恢復視力,飯後一會兒取出針,輕輕扶臥,再用青布遮住眼睛,以冷水沖洗三日夜。初次針刺時,應盤腿正坐,雙手握住筷子,凝神注視穴位,容易找到。適用於治療各種內障,即使多年不能視物,也能迅速恢復光明,是一種神祕的穴位。對於學習針刺眼疾的人,應先在羊眼中練習,能讓羊眼恢復視力後,才能在人眼上針刺,切勿輕率行事。
2. 頸項部
機關在耳下八分近前
凡卒中風口噤不開灸此二穴五壯即愈,一日隨年為壯,僻者逐左右灸之。(千金翼)
百勞在大椎向髮際二寸點記,將其二寸中折墨記橫布於先點上左右兩端盡處是。
主治瘰癧灸七壯神效。○又瘰癧聯珠瘡灸百勞三七壯,至百壯肘尖百壯,又先問審知初出核,以針貫核正中,即以石雄黃末和熟艾作炷灸核上針穴三七壯,諸核從此亦消矣。
白話文:
[頸部]
重要的穴位位於耳朵下方約八分之處,靠近前面的位置。
如果突然中風導致嘴巴緊閉無法張開,可以灸這個位置的兩個穴位各五次,就會好轉,一天內可依照年齡增加灸的次數,若是一側出現問題,就在那一側的穴位進行灸療。
百勞穴位於大椎穴向上到髮際線兩寸的地方,先在兩寸的中間做記號,然後將兩寸等分,在先前點記號的兩端各做一個橫向的記號,那兩邊就是百勞穴的位置。
灸百勞穴七次對治療淋巴結核有神奇的效果。另外,對於連串的淋巴結核或類似珍珠狀的皮膚病,灸百勞穴二十一至一百次,加上肘尖穴一百次,會更有效果。如果能在淋巴結核剛開始出現時,用針穿過核的正中心,然後在針孔上用熟艾和石雄黃粉做的艾炷灸二十一次,其他核也會因此而消失。
以上資訊純屬古文翻譯,並無任何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