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一 (6)
卷一 (6)
1. 用針宜審順逆
帝曰形氣之逆順奈何?岐伯曰:形氣不足,病氣有餘,是邪勝也,急瀉之;形氣有餘,病氣不足,急補之;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俱竭,血氣皆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形氣有餘,病氣有餘,此謂陰陽俱有餘也,急瀉其邪,調其虛實。故曰: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此之謂也。
(靈樞)○刺不知逆順,其邪相搏滿而補之,則陰陽四溢,腸胃充郭,肝肺內䐜;陰陽相錯虛而瀉之,則經脈空虛,血氣枯竭,腸胃㒤僻,皮膚薄著,毛腠夭焦,子之死期。故曰:用針之要在於知調陰與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藏。故曰:上工平氣,中工氣脈,下工絕氣,危生。
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靈樞)
白話文:
黃帝問道:身體狀況和病氣的逆順情況如何判斷?岐伯回答:如果身體狀態不佳,但病氣卻過盛,這表示邪氣佔了上風,應迅速進行泄法治療;若身體狀態良好,病氣卻不足,應迅速進行補法治療;如果身體狀態和病氣都處在不足的狀態,這表示陰陽兩者都處在不足的狀況,這種情況下不能進行針刺治療;若強行針刺,會讓原本就不足的情況更加嚴重,導致陰陽兩者都耗盡,血氣也會消耗殆盡,五臟功能衰弱,筋骨和骨髓也會枯萎,老年人可能會因此喪命,年輕人也可能無法恢復健康;如果身體狀態和病氣都過剩,這表示陰陽兩者都處在過剩的狀態,應該迅速排出邪氣,調整體內的虛實平衡。所以說,對於過剩的病氣要進行泄法治療,對於不足的狀態要進行補法治療,就是這個意思。
《靈樞》提到,如果不懂得判斷病情的逆順,錯誤地在邪氣充斥時進行補法治療,會導致陰陽失衡,腸胃功能混亂,肝肺功能受損;同樣的,如果在虛弱時進行泄法治療,會導致經脈空虛,血氣枯竭,腸胃功能衰弱,皮膚變薄,毛髮和毛孔變得脆弱,這可能導致死亡。所以說,使用針灸治療的關鍵在於調節陰陽,調節陰陽,可以使精氣旺盛,將身體和氣血結合,使精神內斂。所以說,高明的醫生能夠調節氣血,中等的醫生能處理氣脈問題,低級的醫生可能誤導氣血,甚至危害生命。
所以說,低級的醫生在治療時必須要格外小心。《靈樞》
2. 五奪勿用針瀉
帝曰:何謂五奪?岐伯曰:形肉已脫是一奪也,大失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泄之後是四奪也,新產下血之後是五奪也。皆不可針瀉。(靈樞)
白話文:
皇帝問道:什麼是五奪?岐伯回答說:身體和肌肉已經嚴重消瘦,這是第一種被奪去的情況;在大量失血後,這是第二種被奪去的情況;在大量出汗後,這是第三種被奪去的情況;在嚴重腹瀉後,這是第四種被奪去的情況;在生產後大量出血,這是第五種被奪去的情況。在這五種情況下,都不適合使用針灸放血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