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一 (1)
卷一 (1)
1. 手陽明大腸經
○兼太淵治瘧疾(席弘賦)。兼太淵治瘧疾(百證賦)
列缺在腕後三寸,去大筋一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痎瘧、寒熱、頭痛、目赤、耳聾、喉痹、肩背痛。○兼太淵治瘧疾(席弘賦)。兼太淵治瘧疾(百證賦)。
太淵在腕後三寸,去大筋二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痎瘧、寒熱、頭痛、目赤、耳聾、喉痹、肩背痛。○兼列缺治瘧疾(席弘賦)。兼列缺治瘧疾(百證賦)。
太溪在內踝後陷中,直去一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商陽治寒瘧有驗(百證賦)。兼商陽治寒瘧有驗(百證賦)。
復溜在內踝後陷中,直去三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照海在內踝後陷中,直去四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然谷在足背外踝後陷中,直去一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太沖在足背外踝後陷中,直去三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昆侖在足外踝後陷中,直去四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申脈在足外踝後陷中,直去五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足通谷在外踝後陷中,直去六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大都在外踝後陷中,直去七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至陰在外踝後陷中,直去八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少商在手食指內側,去爪角如韭葉,針一分,留一呼,灸三壯。 主治胸中氣滿、喘咳、熱病、汗不出、耳鳴、耳聾、寒熱痎瘧、口乾、頤腫、齒痛、目盲、惡寒、肩背肢臂腫痛相引、缺盆中痛。灸三壯,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立已。○兼太谿治寒瘧有驗(百證賦)。○此為十井穴,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稜針刺此穴及少商、中衝、少衝,使血氣流通,乃急救回生之妙穴(乾坤生意)。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
-
列缺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離大筋一寸處,針刺深度三分,停留時間等於七次呼吸,艾灸三壯。主治瘧疾、寒熱交加、頭痛、眼睛紅、耳聾、喉嚨疼痛、肩膀和背部疼痛。
-
太淵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離大筋兩寸處,針刺深度三分,停留時間等於七次呼吸,艾灸三壯。主治瘧疾、寒熱交加、頭痛、眼睛紅、耳聾、喉嚨疼痛、肩膀和背部疼痛。
-
太溪穴:位於內踝後方凹陷中,直線距離一寸,針刺深度三分,停留時間等於七次呼吸,艾灸三壯。主治寒熱交替的瘧疾、腳氣、腳部腫脹、腳力虛弱、腳痛。
-
商陽穴:與太溪穴搭配治療寒熱交加的瘧疾,效果顯著。
-
復溜穴:位於內踝後方凹陷中,直線距離三寸,針刺深度三分,停留時間等於七次呼吸,艾灸三壯。主治寒熱交替的瘧疾、腳氣、腳部腫脹、腳力虛弱、腳痛。
-
照海穴:位於內踝後方凹陷中,直線距離四寸,針刺深度三分,停留時間等於七次呼吸,艾灸三壯。主治寒熱交替的瘧疾、腳氣、腳部腫脹、腳力虛弱、腳痛。
-
然谷穴、太沖穴、昆侖穴、申脈穴、足通谷穴、大都穴、至陰穴:這些穴位都位於腳部不同位置,針刺深度三分,停留時間等於七次呼吸,艾灸三壯。皆主治寒熱交替的瘧疾、腳氣、腳部腫脹、腳力虛弱、腳痛。
-
少商穴:位於食指內側,靠近指甲邊緣的位置,針刺深度一分,停留時間等於一次呼吸,艾灸三壯。主治胸中氣滿、喘息咳嗽、高熱、耳鳴耳聾、寒熱交加的瘧疾、口乾舌燥、面部腫脹、牙齒疼痛、視力模糊、畏寒、肩膀背部肢臂腫痛牽引、鎖骨區域疼痛。
-
二間穴:位於食指第一節和第二節之間的紋頭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