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二 (38)
卷二 (38)
1. 婦人
針灸法:男子無嗣者,以鹽填臍,艾灸之,連日灸至二三百壯,必有效。(綱目)○婦人絕嗣,灸關元三十壯,可報灸之。○婦人妊子不成數,墮胎,灸胞門、子戶各五十壯。胞門在關元左邊二寸,子戶在關元右邊二寸。子戶一名氣門。(得效)○又灸子宮三七壯,或針入二寸。
穴在中極旁左右各開三寸。(綱目)○無子,取陰交、石門、關元、中極、湧泉、築賓、商丘、陰廉。(甲乙)○催生、難產及下死胎,取太衝,補合谷,補三陰交,瀉立時分解。○子上衝逼心,取巨闕。令產母正坐,使人抱頭抱腰,微偃,針入六分,留七呼,得氣即瀉立,蘇。
如子掬母心,生下兒手心有針痕,子頂母心,兒人中有針痕,向後則枕骨有針痕,是其驗也。神效。(綱目)○一婦人產後暴卒,其母為灸會陰、三陰交各數壯而蘇。其母蓋名醫女也。(資生)○橫生、逆產,諸藥不效,急於產母右腳小指尖頭上灸三壯,即產。亦治胞衣不下。
醫鑑云即至陰穴。(得效)○胞衣不下,取三陰交、中極、照海、內關、崑崙。(綱目)○產後血暈,取三里、三陰交、陰交、神門、關元。(綱目)○產後陰下脫,灸臍下橫紋二七壯。又取昭海。(良方)○婦人無子,或產後久不再孕,取稈心一條,長同身寸之四寸。令婦人仰身舒手足,以所量稈心自臍心直垂下,盡頭處以墨點記。
後以此稈心平折橫安前點處,兩頭盡處是穴。按之自有動脈,應手各灸二七壯,神驗。即上所云胞門、子戶穴也。(醫鑑)
白話文:
[婦女]
針灸療法:對於男性無法生育的情況,可以將鹽填充在肚臍中,然後用艾草進行灸療,連續灸幾天,直到灸到200到300次,通常會有明顯的效果。(《本草綱目》)
對於婦女無法生育的情況,可以在關元穴位灸30次,再報灸一次。對於屢次流產的婦女,可在胞門和子戶兩個穴位各灸50次。胞門在關元的左側兩寸位置,子戶在關元的右側兩寸位置。子戶另一個名字叫做氣門。(《醫學啟源》)
另一種方式是,在子宮穴位灸21次,或者針刺深入兩寸。此穴位在中極穴位的兩側,各離三寸的位置。(《本草綱目》)
對於不孕的婦女,可以選擇在陰交、石門、關元、中極、湧泉、築賓、商丘、陰廉等穴位進行治療。(《黃帝內經》)
對於催生、難產或者需要取出死胎的情況,可以選擇在太衝穴位進行治療,同時配合在合谷、三陰交穴位進行治療,可以迅速分解難產情況。
如果胎兒的頭部壓迫母親的心臟,可以在巨闕穴位進行針灸。讓產婦坐直,讓人抱住她的頭和腰,微微後仰,針刺深度六分,保持七次呼吸,感覺到氣流即刻拔針,產婦就可以甦醒。
如果胎兒的手抓住母親的心臟,產下的嬰兒手掌心會有針痕;如果胎兒的頭部頂著母親的心臟,嬰兒的人中會有針痕;如果胎兒背對母親,後腦勺會有針痕。這就是針灸效果的驗證。(《本草綱目》)
有一位產婦在產後突然死亡,她的母親在會陰和三陰交穴位各灸多次,產婦竟然甦醒了。她的母親是一個有名的女醫生。(《資生經》)
對於橫生或者逆產的情況,如果各種藥物都無效,可以迅速在產婦右腳小指的指尖上灸三次,即可順利生產。這個方法也可以治療胎盤剝離不下。
醫生認為這是至陰穴位。(《醫學啟源》)
對於胎盤剝離不下的情況,可以選擇在三陰交、中極、照海、內關、崑崙等穴位進行治療。(《本草綱目》)
對於產後出血過多導致的昏迷,可以在三里、三陰交、陰交、神門、關元等穴位進行治療。(《本草綱目》)
對於產後陰道脫垂的情況,可以在肚臍下方的橫紋處灸14次。也可以選擇在昭海穴位進行治療。(《良方集腋》)
對於婦女無法生育,或者產後很久沒有再次懷孕的情況,可以拿一根與自身四寸相等長度的稈心。讓婦女仰躺,伸展四肢,將稈心從肚臍中心垂直放下,末端的位置用墨點做記號。
然後將稈心平折,橫放在之前做記號的地方,兩端的盡頭就是穴位。按下去會有脈搏跳動,兩個穴位各灸14次,非常有效。這就是前面提到的胞門和子戶穴位。(《醫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