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二 (14)
卷二 (14)
1. 回骨症
回骨之後針破無益,然與其必死莫若針破異獲僥倖,萬一當與病家商議,僉曰諾,然後針破出膿而使不快出,不然則危矣。故徐徐出汗,出膿之後,未滿十日而死者,膿無一毫間隔者也。過十日而生者,肉有毫髮未膿處也。凡小癤腫,有觜銳者或無觜者,多發於耳下及臂或腳,苦痛十餘日或至十五日後成膿,然不可以一例論之,大概先以手指按探腫暈而當處堅固且有指痕成凹,趁不解者是不膿也。按指漸至膿處,忽覺指陷,舉指復起,正似執繭成凹舍則復起之狀,是乃膿也。
腸癰,小腹連腰痛,或蹇一腳,身熱如火,小便數而欠,晝歇夜劇,三十餘日後成膿。未膿前預灸騎竹馬穴各七壯,神效。已膿後肘尖百壯,膿汁注下一二缽,神效。
疔腫生面上,口角合谷下三里神門。
生手上曲池穴三七壯。
生背上肩井七壯,委中靈道,觀病之輕重,重者倍數灸之,並灸騎竹馬穴七壯。
縷疔狀如以蒿草裹雞卵,個個間結之形,長而紅髮於肘內而痛,日久則成膿。膿後則針破出膿,未膿前灸騎竹馬穴各七壯,即愈。手足同治。凡人手足及一身之中骨節腫膿,針破後膿雖盡出而浮氣未消之前,則病人悶其疼痛不忍屈伸,以待自瘥,則膿汁與脂膜填滿於骨臼,筋膠於骨節,伸者終不得屈,屈者終不得伸,平生永為病廢之人。須及於膿汁未盡出而黃汁不止之際,即令旁人強扶屈伸頻數,限瘥則免廢。
白話文:
[回骨症]的部分
回骨症在膿腫形成後針刺排膿,可能效果不大,然而,與等死相比,不如冒險針刺排膿,萬一能獲取一線生機。這種情況應與患者及家屬充分討論,得到同意後再進行。排膿時要讓膿緩慢流出,不能太急,否則會造成更大的危險。排膿後,如果患者在十天內死亡,那通常是因為膿液沒有完全排出。反之,如果患者能夠活過十天,那通常表示有些部位的肉還未化膿。一般而言,小的腫塊,有的尖銳,有的圓滑,常見於耳下、手臂或腳上。患者可能會經歷十幾天,甚至到十五天的痛苦,才會形成膿包。但這不能一概而論,通常可用手指按壓腫塊,如果腫塊堅硬,且按下去會留下凹痕,久久不恢復,那通常表示還沒形成膿包。如果手指按下去感覺像陷入膿包,放手後又恢復原狀,就像按在老繭上一樣,那就是膿包了。
腸癰的症狀包括小腹連腰痛,可能有一腳行動不便,身體發熱,頻尿,白天症狀較輕,夜晚症狀加重,約三十多天後形成膿包。在膿包形成前,可以先灸騎竹馬穴各七次,效果神奇。膿包形成後,則在肘尖灸一百次,膿汁會大量排出,效果同樣神奇。
面部、手部和背部長出的疔腫,可以分別灸合谷、曲池、肩井、委中和神門等穴位,根據病情的輕重,嚴重的可以加倍灸。另外,騎竹馬穴也是個好選擇。
纏繞的疔狀如雞蛋被蒿草包裹,一個接一個,沿著手肘內側長出,並伴隨疼痛,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膿包。膿包形成後,可以針刺排膿。在膿包形成前,灸騎竹馬穴各七次,就能痊癒。手腳的治療方式相同。
對於手腳或其他部位的骨節腫膿,針刺排膿後,即使膿已經排完,但浮腫未消,患者仍會感到疼痛,不敢彎曲或伸直。這時候,應等待自然康復,這樣膿汁和脂肪會填滿骨頭的空隙,筋也會粘在骨頭上,導致永久性的功能障礙。因此,在膿汁尚未完全排出,但黃色液體開始流出時,應請旁人協助,頻繁地彎曲和伸直患部,以避免永久性的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