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足少陰腎經

共二十七穴

湧泉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

白話文:

總共有二十七個穴位。

湧泉穴位於腳底中心的凹陷處,當腳趾彎曲時,就在那個深深的凹陷中,針刺深度為三分,停留三個呼吸的時間,灸法則施以三次。

主治屍厥,面黑喘嗽有血,目視䀮䀮無所見,善恐,心中結熱,風疹風癇,心痛不嗜食,男子如蠱,女子如妊,咳嗽氣短,身熱喉痹,目眩,頸痛,胸脅滿,小便痛,腸澼泄瀉,霍亂轉胞,不得尿,腰痛,大便難,轉筋,足脛寒痛,腎積,奔豚,熱厥,五指盡痛,足不踐地。○足下熱喘滿,淳于意曰熱厥也,針足心立愈。

白話文:

主治忽然昏厥、面色發黑、喘息、咳嗽、有血、眼睛呆滯、什麼也看不見、愛恐懼、心中鬱結發熱、風疹、痙攣、心痛不愛吃飯、男人像中蠱、女人像懷孕、咳嗽氣短、身體發熱喉嚨腫痛、頭暈、脖子痛、胸脅滿痛、小便疼痛、腸道濕潤稀便、霍亂轉胞、小便困難、腰痛、大便困難、手足抽筋、腳脛寒冷疼痛、腎結石、奔豚、熱症昏厥、五個手指頭都疼痛、腳不能著地。腳底發熱、喘息、氣滿,淳于意說:是熱症昏厥,針灸腳底心,就會立刻痊癒。

○陰中懊憹痛,針入三分,又鼻衄不止,灸二百壯,又霍亂轉筋,灸三七壯,灸足踵聚筋上白肉際七壯,立愈(千金)。兼關元豐隆,治屍勞(玉龍賦)。鳩尾能治五般癇,若下湧泉,人不死,又小腸氣結連臍痛,速瀉陰交良久,針湧泉取氣甚妙(席弘賦)。專治厥寒厥熱,又兼行間,治消渴腎竭(百證賦)。

白話文:

陰囊中隱隱作痛,針刺進去三分,就引起鼻子不停流血,灸兩百壯,就轉變成霍亂轉筋,灸三七壯,在足跟聚集經筋上白色的肉處灸七壯,立馬痊癒(千金方)。同時刺激關元和豐隆穴,可以治療屍體勞損(玉龍賦)。鳩尾穴能治療五種癇症,假如向下湧泉穴,人就不會死了,還有小腸氣結連臍痛,趕快瀉開陰交穴很長時間,在湧泉穴取氣非常好(席弘賦)。專治身體發冷發熱,同時兼顧行間穴,可以治療消渴腎竭(百證賦)。

治胸結身黃瀉此(通玄賦)。治婦人疾,並男蠱女孕而病痓者,千金勿忘傳(靈光賦)。兼陰陵,治小腸連臍痛(天星秘訣)。

然谷在公孫後一寸,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一日針不宜見血。

白話文:

  • 治療胸部結塊、身體黃疸,可以參照《通玄賦》的方法。

  • 治療婦女疾病,包括男性蠱惑導致女性懷孕而引起的疾病,可以參照《靈光賦》中的方法。

  • 治療陰陵病,可以參照《天星祕訣》中的方法,主要用於治療小腸連接臍部引起的疼痛。

主治喘呼煩滿,咳血,喉痹,消渴,舌縱,心恐,少氣,涎出,小腹脹,痿厥,寒疝,足跗腫,胕酸,足一寒—熱,不能久立,男子遺精,婦人陰挺出,月經不調,不孕,初生小兒臍風撮口,痿厥,洞泄,此穴主瀉腎臟之熱,若治傷寒亦宜出血。○石水灸然穀,氣沖四滿章門(千金)。此穴易醒臍風(百證賦)。

太谿在足內踝後五分,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白話文:

主治喘息、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出血、喉嚨疼痛、消渴症、舌頭腫大、心悸、氣短、流口水、小腹脹大、身體麻痺、厥冷、寒性疝氣、腳的腳背腫脹、小腿痠痛、腳冷熱交替、不能久站、男性遺精、女性陰部突出、月經不調、不孕症、初生嬰兒的臍風、抽搐、腹瀉等症狀。此穴主要瀉腎臟的熱,如果治療傷寒症也應該放血。○用石頭水在穀穴上灸,可以讓氣息衝擊四肢而充滿章門穴(千金)。此穴容易治癒臍風(百證賦)。

主治熱病,汗不出,傷寒,手足逆冷,嗜臥,咳嗽,咽腫,衄血,唾血,溺赤,消癉,大便難,久瘧,咳逆煩心,不眠,脈沉,手足寒,嘔吐,不嗜食,善噫,腹疼,瘠瘦,寒疝,痃癖。

白話文:

治療熱病,汗不出,傷寒,手腳冰冷,嗜睡,咳嗽,咽喉腫痛,流鼻血,吐血,小便赤紅,消瘦,大便困難,長期的瘧疾,咳嗽、嘔吐、煩躁不安,失眠,脈搏沉緩,手腳冰冷,嘔吐,食慾不振,經常打嗝,腹痛,消瘦,寒性疝氣,精神抑鬱,悶悶不樂。

○治牙疼,可灸七壯,一云牙疼紅腫者,瀉之,陰股內濕癢生瘡,便毒,先補後瀉,又云腎瘧嘔吐多寒,閉戶而處,其病難已,太谿大鐘主之,腰脊痛,大便難,手足寒,並針委中,大鐘(神農經)。合崑崙,申脈,善療足腫之迍(玉龍賦)。兼商陽,治寒瘧有驗(百證賦)。

大鐘在照海後一寸半,針二分,留三呼,灸三壯。

白話文:

  • 治療牙痛,可以使用艾灸七壯的方法。

  • 也有說法是,如果牙齒疼痛腫脹,應該先瀉火;如果是陰股內濕癢,生瘡,便毒,則先補後瀉。

  • 腎瘧嘔吐多寒,閉門靜養,其病難以痊癒,可以使用太谿穴和大鐘穴來治療。

  • 腰脊疼痛,大便困難,手足寒冷,可以針刺委中穴和大鐘穴。

  • 合谷穴,崑崙穴,申脈穴,可以有效治療足腫。

  • 再加上商陽穴,可以治療寒瘧,效果明顯。

主治氣逆煩悶實,小便淋閉,洒洒,腰脊強痛,大便秘澀,嗜臥,口中熱,虛則嘔逆,多寒,欲閉戶而處,少氣不足,胸脹喘息,舌乾,食噎不得下,善驚恐,不樂,喉中鳴,咳唾血。○兼通里,治倦言嗜臥(玉龍賦)。治心性之呆癡(標幽賦)。

白話文:

主治:

  1. 氣逆煩悶,小便淋滴不暢,淋漓不盡,腰脊強痛,大便祕結,嗜睡,口熱舌燥,虛弱則嘔吐反胃,怕冷,喜歡閉門獨處,少氣不足,胸悶喘息,舌乾,食道梗阻,飲食不下,容易受驚恐,不開心,喉中有鳴叫聲,咳嗽吐血。

  2. 同時疏通血脈,調和氣血,治療倦怠懶言,嗜睡(《玉龍賦》)。

  3. 治療心性呆滯愚癡(《標幽賦》)。

照海在內踝下一寸,針四分,留六呼,灸三壯,一日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咽乾,嘔吐,四肢懈惰,嗜臥,善悲,不

白話文:

照海穴位於內踝下方一寸處,針刺深度為四分,留針六次呼吸時間,艾灸三次。每天可以針刺三分深,艾灸七次。

主要治療咽喉乾燥、嘔吐、四肢無力、嗜睡、易悲傷等症狀。

2. 足少陰腎經流注

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斜趨足心(湧泉穴),出然骨之下(然谷穴),循內踝之後(太谿穴),別入跟中(太鍾穴),以上腨內(復溜穴),出膕內廉(陰谷穴),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自此交入手心主)。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的經脈,起源於小指的下方,斜向腳底(湧泉穴),經過腳後跟骨的下方(然谷穴),沿著內踝的後面(太谿穴),再分支進入腳跟中間(太鍾穴),向上經過小腿內側(復溜穴),從小腿內側的筋肉間隙出來(陰谷穴),向上經過大腿內後側,貫穿脊骨連接到腎臟,並與膀胱相絡。這條經脈的直行部分,從腎臟向上經過肝臟和膈肌,進入肺臟,沿著喉嚨,挾帶著舌根。這條經脈的分支部分,從肺臟出來,與心臟相絡,注入胸中(從這裡交會到手心主經)。

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麵黑如炭色,咳唾則有血,喉鳴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若人將捕之,是謂骨厥。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癖,脊臀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

白話文:

動作就感到疼痛,飢餓時不想吃東西,臉色黑如炭,咳嗽吐痰有血,喉嚨作響且喘息,坐下時想要起身,雙眼模糊看不清楚東西,內心懸空像飢餓的樣子。氣不足就會容易恐懼,內心驚慌就像有人要逮捕他,這就是所謂的「骨厥」。這是由腎臟生病所引起的,症狀包括:口熱、舌乾、咽喉腫脹、上氣、咽喉乾澀且疼痛、煩躁不安、心痛、黃疸、腸道疾病、脊椎、臀部和大腿後側內側疼痛、四肢無力、嗜睡、足底發熱疼痛。

灸則強食生肉(勉強飲食以生肌肉),緩帶,披髮,大杖,重履而步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靈樞)。○酉時自至陰與湧泉循膝上行至胸腧府穴止(入門)。○少陰根於湧泉,結於廉泉(靈樞)。

白話文:

  • 針灸治療則強迫病人吃東西生肌肉,寬鬆腰帶,披散頭髮,持大杖,穿厚鞋緩慢行走,盛壯的人寸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大三倍。虛弱的人,寸口脈搏反而比人迎脈搏小。(《靈樞》)

  • 酉時從至陰穴開始,沿著湧泉穴循著膝蓋往上行,一直到胸腧府穴停止。(《入門》)

  • 少陰經根源於湧泉穴,交結於廉泉穴。(《靈樞》)

3. 足少陰腎經左右凡五十四穴

湧泉二穴,在足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銅人)○湧泉者,足心也,跑而取之(靈樞)○在腳心底宛中白肉際(資生)○在腳掌中心(入門)○足少陰脈之所出為井,針入三分,留七呼,禁不可灸,若灸廢人行動(資生)

白話文:

湧泉穴有兩個穴位,在腳底陷中,彎曲腳掌、蜷曲腳趾,在腳心中央的部位。(銅人)湧泉穴,就是腳心,跑的時候用到它。(靈樞)在腳底中央的白色肉際。(資生)在腳掌中心。(入門)足少陰經脈在這裡起源,是井穴,針灸深度三分,保留七次呼吸的時間,禁止灸,如果灸了會廢掉人的行動能力。(資生)

然谷二穴,一名龍淵,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銅人)○然谷者,然骨之下者(靈樞)○在內踝前直下一寸(資生)○足少陰脈之所流為榮,針入三分,留三呼,不宜見血,刺之多見血,使人立飢欲食,可灸三壯(靈樞)

白話文:

然谷穴有兩個名稱,一個叫龍淵穴,位於足內踝前面,在伸直腳時,在足內踝前端凹陷中(根據銅人經穴)。然谷穴,是腳跟骨之下的穴位(根據靈樞經脈)。在足內踝前面,直下1寸(根據資生經脈)。足少陰脈血流至此匯聚形成榮穴,針刺入三分深,留針三呼的時間,不要出血,如果針刺出血多,會讓人立即感到飢餓想吃飯,可艾灸三壯(根據靈樞經脈)。

太谿二穴,一名呂細,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中(銅人)○在內踝後五分,跟骨間動脈陷中(入門)足少陰脈之所注為腧,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凡人病有此脈則生,無則死(銅人)

太鍾二穴,在足跟後沖中,太谿下五分,足少陰絡別走太陽,針入二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太谿穴,又名呂細穴,位於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中處(銅人)。在內踝後方五分,跟骨之間,動脈陷中處(入門)。足少陰腎經的腧穴,針灸的深度為三分,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凡是有這個脈搏的人,就能活;沒有這個脈搏的人,就會死(銅人)。

照海二穴,在足內踝下容爪甲陰蹺脈所生(銅人)○令患人穩坐,足底相對,赤白肉際陷中(綱目)○在內踝下四分微前小骨下(入門)○針入三分,可灸七壯(銅人)

水泉二穴,去太谿下一寸,在內踝下,足少陰郄,針入四分,可灸五壯(銅人)

白話文:

照海穴和海泉穴,位於足內踝下容納指甲的地方,是陰蹺脈的發源地。(銅人)

讓患人穩穩地坐著,腳底相對,在紅白肉的交界處,凹陷的地方。(綱目)

位於內踝下四分之一處,略微靠前,在小骨下。(入門)

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使用灸法,灸七壯。(銅人)

復溜二穴,一名伏白,一名昌陽,在足內踝上二寸,筋骨陷中(銅人)○在內踝後上二寸,動脈中(入門)○上內踝二寸,動而不休(靈樞)○足少陰脈之所行為經,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五壯(銅人)

白話文:

復溜穴有兩個別名,一個是伏白,一個是昌陽,位於足內踝上二寸,在筋骨的凹陷處。(銅人)位於內踝後上方二寸,在動脈的中央。(入門)位於內踝上二寸,不斷地跳動著。(靈樞)足少陰經的脈絡經過此穴,針灸深度為三分,留針三呼,可以灸五壯。(銅人)

交信二穴,在足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廉前,筋骨開腨陰蹺之郄也(銅人)○在內踝上二寸,復溜前三陰交後,筋骨間陷中(入門)○針入四分,留五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交信穴位於足內踝上兩寸,位於少陰經之前,太陰經之後,廉泉穴之前,屬於筋骨開合,陰蹺穴的郄穴。(《銅人》)

交信穴位於內踝上兩寸,位於復溜穴之前,三陰交穴之後,位於筋骨間的陷中。(《入門》)

針刺交信穴,深度四分,留針五呼,可以灸三壯。(《銅人》)

築賓二穴,在內踝上二寸,腨分中陰維之郄(銅人)○在骨後大筋上小筋下,屈膝取之,針入二分,可灸五壯(入門)

白話文:

築賓穴:位於內踝上2寸,腓骨動脈的缺損中。

在骨頭後面的大筋上,小筋下,屈膝取之,針刺入2分,可以艾灸5壯。

陰谷二穴,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銅人)○在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有動脈,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靈樞)○足少陰脈之所入為合,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陰谷穴:位於膝蓋內側輔骨後面,在小腿內側、膝關節後,肌肉中

孔最靠近膝蓋的部位,有股動脈的搏動,屈膝時能摸到

腳少陰經由本穴進入肌肉,針灸時針刺入0.1寸,留針0.6分鐘,可灸三壯。

橫骨二穴,一名下極,在大赫下一寸(銅人)○在橫骨中央,宛曲如仰月陷中,曲骨外一寸半(入門)○可灸三壯,禁不可針(銅人)

白話文:

橫骨穴,又稱下極穴,位於大赫穴下一寸(銅人)。位於橫骨的中央,彎曲如新月陷入其中,在外曲骨一寸半(入門)。可以用艾灸三壯來治療,但是禁止針刺(銅人)。

大赫二穴,一名陰維,一名陰關,在氣穴下一寸,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

氣穴二穴,一名胞門,一名子戶,在四滿下一寸,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

白話文:

大赫穴兩個位置,又稱為陰維、陰關,位於氣穴下方一寸處,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施以五次艾灸(根據銅人模型)。

氣穴兩個位置,又稱為胞門、子戶,位於四滿穴下方一寸處,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施以五次艾灸(根據銅人模型)。

四滿二穴,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銅人)○挾丹田旁一寸半,又云在心下八寸,臍下橫紋是穴(資生)○針入一寸,可灸五壯(入門)

中注二穴,在肓腧下一寸,針入一寸,可灸五壯(銅人)

肓腧二穴,在商谷下一寸,

白話文:

四滿二穴,別稱髓府,位於中注穴下1寸(銅人)○靠近丹田旁1.5寸,又有人說在心臟下8寸,肚臍下橫紋處(資生)○針刺深度1寸,可灸5壯(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