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手少陰心經(共九穴)

也(馬丹陽) 極泉在臂內腋下筋間動脈橫直天府三寸,微高於天府八分。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心脅滿痛,肘臂厥寒,四肢不收,乾嘔煩渴,目黃。

青靈在肘上三寸。灸三壯。

主治頭痛目黃,振寒脅痛,肩臂不舉。

少海在肘下內廉二寸,直青靈。針五分,灸三壯。一日禁灸。

主治寒熱齒痛,目眩發狂,癲癇羊鳴,嘔吐涎沫,項不得回頭,風疼痛,氣逆瘰癧,肘臂腋脅痛攣不舉。○主腋下瘰癧,漏臂疼痛,風痹瘙漏,屈伸不得。針三分,留七呼,瀉五呼。(千金)心疼手顫,少海間。若要除根,覓陰市。(席弘賦)兼三里穴,治兩臂頑木。(百證賦)

靈道在掌後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心痛悲恐,乾嘔瘛瘲,肘攣暴喑,不能言。

通里在腕側後一寸陷中,微向外。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熱病頭痛,目眩,面熱無汗,懊憹,暴喑,心悸,悲恐,畏人,喉痹,苦嘔,虛損,數欠,少氣,遺溺,肘臂腫痛,婦人經血過多,崩漏。○治目眩頭疼,可灸七壯。(神農經)療心驚。(玉龍賦)兼大鐘,治倦言嗜臥。(百證賦)治欲言聲不出,懊憹及怔忡,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聲平仍欠數,喉閉氣難通,則不能食,暴喑面無容。毫針微微針,方信有神功。(馬丹陽)

陰郄在掌後脈中,去腕五分。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鼻衄,吐血,失音,不能言,霍亂,胸中滿,灑淅,惡寒,厥逆,驚恐,心痛。○止盜汗,治小見之骨蒸。(標幽賦)兼二間,能疏通寒慄惡寒。又兼後谿,治盜汗之多出。(百證賦)

神門在掌後銳骨端陷中。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一云七壯,炷如小麥。

主治瘧疾,心煩,欲得冷飲,惡寒則欲就溫,咽乾,不嗜食,驚憒,心痛,少氣,身熱,面赤,發狂,喜笑,上氣,嘔血,吐血,遺溺,失音,健忘,心積伏梁,大人小兒五癇證,手臂攣制。○治癲癇失意。(玉龍賦)同上脘,治發狂奔走。(百證賦)

少府在手小指本節後,掌上橫紋頭骨縫陷中,直勞宮。針二分,灸三壯。一日七壯。

主治痎瘧久不愈,振寒,煩滿,少氣,胸中痛,悲恐,畏人,臂酸,肘腋攣急,陰挺出,陰癢,陰痛,遺尿,偏墜,小便不利。

少衝在手小指內正端。針一分,留一呼,灸一壯。一日三壯。

主治熱病煩滿,上氣,心火炎上,眼赤,血少,嘔吐血沫,及心痛,冷痰,少氣,悲恐,善驚,口熱,咽酸,胸脅痛,乍寒乍熱,臑臂內後廉痛,手攣不伸。○可治心虛熱壅。(玉龍賦)兼曲池,治發熱。(百證賦)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滿,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共九穴)]

極泉穴位在手臂內側腋下,位於動脈橫向與直向天府穴三寸處,比天府穴高出八分。針刺深度為三分,可用艾灸七壯。

主治:心臟脅部滿痛,肘臂冷,四肢無力,乾嘔、口渴、眼睛黃。

青靈穴位在肘部上方三寸處。灸療可使用三壯。

主治:頭痛、眼睛黃、寒戰脅痛、肩臂無法舉起。

少海穴位在肘下內側二寸,正好在青靈穴的下方。針刺深度為五分,灸療三壯,但當日不宜進行灸療。

主治:寒熱、牙痛、目眩、精神失常、癲癇、嘔吐、頸部活動受限、風濕痛、氣逆、淋巴結腫大、肘臂腋脅痛攣不舉。

靈道穴位在手掌後方一寸五分處。針刺深度為三分,灸療五壯。

主治:心痛、悲恐、乾嘔、肌肉抽搐、肘部攣縮、突然失語、無法言語。

通裏穴位在手腕後方一寸的凹陷中,稍微向外。針刺深度為三分,灸療三壯。

主治:熱病、頭痛、目眩、面部潮紅無汗、焦慮不安、突然失語、心悸、悲恐、畏人、喉部炎症、嘔吐、虛弱、頻繁打哈欠、呼吸短促、尿失禁、肘臂腫痛、女性月經過多、崩漏。

陰郄穴位在手掌後方的脈絡中,離手腕五分處。針刺深度為三分,灸療三壯。

主治:鼻出血、吐血、失音、不能言語、霍亂、胸部滿悶、寒戰、惡寒、厥逆、驚恐、心痛。

神門穴位在手掌後方尖骨末端的凹陷中。針刺深度為三分,留針時間為七次呼吸,灸療三壯,另一說是灸七壯,艾炷大小如小麥。

主治:瘧疾、心煩、想喝冷飲、惡寒時想要暖和、咽喉乾燥、食慾不振、驚嚇、心痛、呼吸短促、身體發熱、面色紅潤、精神失常、喜笑、喘息、嘔血、吐血、尿失禁、失音、健忘、心臟積聚、成人和兒童的五癇症狀、手臂攣縮。

少府穴位在小指根部後方,手掌上橫紋頭骨縫的凹陷中,正好在勞宮穴的下方。針刺深度為二分,灸療三壯,一日可灸七壯。

主治:瘧疾久治不愈、寒戰、煩躁、呼吸短促、胸痛、悲恐、畏人、臂酸、肘腋攣急、陰挺出、陰癢、陰痛、遺尿、疝氣、小便不順。

少衝穴位在小指內側的頂端。針刺深度為一分,留針時間為一次呼吸,灸療一壯,一日可灸三壯。

主治:熱病、煩躁、喘息、心火旺盛、眼睛紅、血少、嘔吐血沫、心痛、冷痰、呼吸短促、悲恐、易驚、口熱、咽喉酸、胸脅痛、忽冷忽熱、臑臂內後側疼痛、手部攣縮無法伸展。

2. 手少陰心經流注

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肢者,從心系上挾咽喉,系目。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少海穴)。海循臂內後廉(靈道穴),抵掌後銳骨之端(神門穴),入掌內後廉(少府穴),循小指之內,出其端(少衝穴,自此交入手太陽)。是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謂臂厥。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靈樞)。○午時,自太包交與極泉,循臂行至小指少衝穴止(入門)。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的脈絡,開始於心臟,往外連接心臟相關的組織,穿過膈肌並連結到小腸。其中一分支,從心臟相關組織往上夾著咽喉,連接到眼睛。其主幹部分,則是從心臟相關組織往上,再往肺部下行,穿出腋下,沿著手臂內側後緣,行走於太陰肺經和心包經後方,下降到肘部內側的少海穴。再沿著前臂內側後緣的靈道穴,到達手掌後方尖骨的盡頭神門穴,進入手掌內側後緣的少府穴,沿著小指的內側,終點在小指末端的少衝穴,從這裡交接到手太陽小腸經。

如果這條脈絡出現問題,會導致喉嚨乾燥、心痛、口渴想喝水等症狀,這被稱為臂厥。

主要由心臟疾病引起的病症有:眼睛發黃、脅肋疼痛、手臂內側後緣疼痛和麻痺、手掌心熱感強烈。若是在寸口脈搏測量,脈象比人迎脈大兩倍,可能是實證;若寸口脈反而比人迎脈小,可能為虛證。

在午時,從脾經的太包穴交接至心經的極泉穴,沿著手臂運行至小指的少衝穴結束。

3. 手少陰心經左右凡一十八穴

少衝二穴,一名經始,在手小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少陰脈之所出,為井,針入一分,可灸二壯(銅人)

少府二穴,在手小指本節後陷中,直勞宮,手少陰脈之所流,為榮,針入二分,可灸五壯(銅人)

神門二穴,一名銳沖,一名中都,都在掌後銳骨之端,動脈陷中,手少陰脈之所注,為腧,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七壯(銅人)

○內經言心臟堅固,邪不能容,故手少陰獨無輸,其外經病而臟不病者,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神門穴是也(綱目)

陰郄二穴,在掌後脈中,去腕五分(銅人)

○在掌後五分,動脈中,手少陰郄,針入三分,可灸七壯(入門)

通里二穴,在腕後一寸,手少陰絡別走太陽,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

靈通二穴,在掌後一寸五分,手少陰脈之所行為經,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

少海二穴,一名曲折,在肘內廉節後陷中(銅人)

○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綱目)

○在肘內廉節後陷中,動脈應手,屈肘得之(資生)

○肘內廉橫紋頭盡處陷中,曲手向頭取之(入門)

○手少陰脈之所入,為合,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

青靈二穴,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可灸七壯,禁不可針(銅人)

極泉二穴,在臂內腋下筋間,動脈入胸處,針入三分,可灸七壯(銅人)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左右共十八個穴位]

  1. 少衝穴,又稱為經始穴,位於手掌小指末端內側,距離指甲邊緣約像一片韭菜葉的寬度。這是手少陰脈起始的地方,屬於井穴,針刺深度為一分,可以施灸兩壯。

  2. 少府穴,位於手掌小指根部後方的凹陷處,與勞宮穴垂直對應。這是手少陰脈流過的地方,屬於營穴,針刺深度為二分,可以施灸五壯。

  3. 神門穴,又名銳沖穴或中都穴,都在手掌後方尖骨的末端,在動脈凹陷中。這是手少陰脈注入的地方,屬於輸穴,針刺深度為三分,需停留至七次呼吸,可以施灸七壯。

  4. 陰郄穴,位於手掌後方動脈中,離手腕五分處。

  5. 通裏穴,位於手腕後方一寸處,手少陰絡從這裡分支走向太陽脈,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施灸三壯。

  6. 靈通穴,位於手掌後方一寸五分處,手少陰脈從這裡行進,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施灸三壯。

  7. 少海穴,又稱曲折穴,位於肘彎內側關節後的凹陷處。

  8. 青靈穴,位於肘上方三寸,伸展手臂舉高時可找到,只適合施灸七壯,禁止針刺。

  9. 極泉穴,位於手臂內側腋下肌肉之間,動脈進入胸部的位置,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施灸七壯。

4. 手太陽小腸經

共十九穴

少澤在手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針一分,留二呼,灸一壯。

主治痎瘧寒熱,汗不出,喉痹,舌強,心煩,咳嗽,瘛瘲,臂痛,頸項痛,不可顧,目生翳,及療婦人無乳,先瀉後補。○耳聾不得眠,針小指外側端近甲入一分半,補之(千金)。治婦人乳腫(玉龍賦)。兼肝俞可治攀睛(百證賦)。除心下寒(靈光賦)。凡初中風卒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急以三稜針針少商、商陽、中衝、少衝及此穴,使氣血流通,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

前谷在手小指外側第二節紋頭,針一分,留三呼,灸三壯。

主治熱病汗不出,痎瘧,癲疾,耳鳴,喉痹,頸項頰腫,引耳後,咳嗽,目翳,鼻塞,吐衄,臂痛,不得舉,婦人產後無乳。

後谿在手小指外側第三節紋頭,針一分,留二呼,灸一壯,一云三壯。

主治痎瘧寒熱,目翳,鼻衄,耳聾,胸滿,項強,癲癇,臂肘攣急,五指盡痛。○治項強不得回顧,脾寒,肘疼,灸七壯(神農經)。專治時疫痎瘧(玉龍賦)。專治督脈病癲狂(攔江賦)。兼環跳治腿痛,又偕勞宮可治消疸,又同陰郄治盜汗之多出(百證賦)。治頭頂痛立安(通玄賦)。

兼列缺治胸項有痛(千金)。一傳早食午吐,午食晚吐,灸此左右二穴九壯立愈。

腕骨在手掌後橫紋頭,針二分,留三呼,灸三壯。

主治熱病汗不出,脅下痛,不得息,頸項腫,寒熱,耳鳴,目出冷淚,生翳,狂惕,偏枯,臂肘不得屈伸,瘧疾煩悶,頭痛,驚風,瘛瘲,五指制攣。凡心與小腸火盛者當瀉此,渾身熱盛,先補後瀉,肩背冷痛,先瀉後補。○又兼中脘治脾虛黃疸(玉龍賦)。腕骨祛黃(通玄賦)。

陽谷去腕骨一寸二分,踝骨下微後些,針二分,留三呼,灸三壯。

主治癲疾發狂,妄言左右顧,熱病汗不出,脅痛,項腫,寒熱,耳聾,耳鳴,齒痛,臂不舉,小兒瘛瘲,舌強。○兼俠谿治頷腫,口噤。

養老去陽谷一寸二分,行向外,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肩臂痠痛,肩欲折,臂如拔手,手不能上下,目視不明。○兼天柱治目䀮䀮 (百證賦)。療腰重痛,不可轉側,起坐艱難,及筋攣,腳痹,不可屈伸。

支正去養老一寸七分,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五勞,癲狂,驚風,寒熱,頷腫,項強,頭痛,目眩,風虛,驚恐,悲憂,腰背痠,四肢乏弱,肘臂不能屈伸,手指痛,不能握。○兼飛陽可治目眩(玉龍賦)。

小海在肘後橫,去肘寸半,針二分,留

白話文:

總共有十九個穴位

少澤穴位在小指的外側,距離指甲邊緣約像韭菜葉寬的位置,針刺深度為一分,保留兩次呼吸的時間,艾灸一次。

主治疾病包括痎瘧寒熱,汗腺堵塞,咽喉炎,舌頭僵硬,心情煩躁,咳嗽,抽搐,手臂疼痛,頸部疼痛,轉頭困難,眼睛出現障礙,以及治療婦女乳汁不足,先放血後再補充。對於耳聾、失眠,針刺小指外側端靠近指甲一公分半,補充能量。治療婦女乳腺腫大,和肝俞穴一起可以治療眼角膜疾病,除去心下寒冷。若突然中風昏迷,痰液阻塞,失去意識,迅速用三稜針針刺少商、商陽、中衝、少衝和這個穴位,讓氣血流暢,是急救的妙穴。

前谷穴在小指外側第二節的紋頭,針刺深度為一分,保留三次呼吸時間,艾灸三次。

主治疾病包括熱病汗腺堵塞,痎瘧,癲癇,耳鳴,咽喉炎,頸部頰部腫脹,耳朵後方疼痛,咳嗽,眼睛障礙,鼻塞,吐衄,手臂疼痛,無法舉起,婦女產後乳汁不足。

後谿穴在小指外側第三節的紋頭,針刺深度為一分,保留兩次呼吸時間,艾灸一次,也有說法為三次。

主治疾病包括痎瘧寒熱,眼睛障礙,鼻出血,耳聾,胸腔滿,頸部強硬,癲癇,手臂肘部抽筋,手指全部疼痛。

腕骨穴在手掌後橫紋頭,針刺深度為兩分,保留三次呼吸時間,艾灸三次。

主治疾病包括熱病汗腺堵塞,脅下疼痛,呼吸困難,頸部腫脹,寒熱交錯,耳鳴,眼睛冷淚,眼睛障礙,精神失常,半身不遂,手臂肘部無法屈伸,痎瘧疾病煩悶,頭痛,驚風,抽搐,手指抽筋。

陽谷穴在腕骨穴上方一寸二分,踝骨下方稍微後方,針刺深度為兩分,保留三次呼吸時間,艾灸三次。

養老穴在陽谷穴上方一寸二分,向外行進,針刺深度為三分,艾灸三次。

支正穴在養老穴上方一寸七分,針刺深度為三分,保留七次呼吸時間,艾灸三次。

小海穴在肘後橫紋,距離肘部一寸半,針刺深度為兩分,保留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