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素難要旨》~ 卷二下 (10)
卷二下 (10)
1. 三十五、腸鳴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為痿厥心悗,補足外踝下留之。
白話文:
如果體內的中焦氣力不夠,會導致排尿和排便的狀況發生變化,腸子也會因此發出咕咕的鳴響。若是下焦的氣力不足,可能會出現肢體無力、突然昏厥及心胸憋悶的情況,治療上會在足部外側踝骨下方進行補充調理,並停留一段時間以增強療效。
2. 三十六、目眩頭傾
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補足外踝下留之。
白話文:
「當元氣向上輸送不足時,會感到頭腦不清爽,耳朵會有嗡嗡作響的感覺,頭部會感到沉重或有傾斜感,治療方法是針灸腳踝外側下方的穴位,並且留針一段時間來補充元氣。」
3. 三十七、喉痹
喉痹不能言,取足陽明,能言取手陽明。厥氣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陰。嗌乾口中熱如膠,取足少陰。喉痹舌卷,口中乾,煩心心痛,臂內廉痛。不可及頭,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葉。
白話文:
如果喉嚨發炎到無法說話,應調理足部的陽明經脈;若能說話,則調理手部的陽明經脈。若是因為氣血不順導致喉嚨無法發聲,且伴有手腳冰冷,排便困難的情況,應該調理足部的少陰經脈。如果喉嚨乾燥,口中有如粘膠般的熱感,同樣要調理足部的少陰經脈。倘若有喉嚨發炎,舌頭蜷縮,口腔乾燥,心情煩躁,心痛,手臂內側疼痛,甚至頭痛的症狀,應在手的小指和無名指的指甲下緣,距離末端像韭菜葉寬度的地方進行調理。
4. 三十八、齒痛
齒痛不惡清飲,取足陽明。惡清飲,取手陽明。齒齲刺手陽明,不已,刺其脈入齒中者立已。
白話文:
如果牙齒疼痛但不反感喝冷飲,應治療足陽明胃經的部位。若牙痛且反感冷飲,則應治療手陽明大腸經的部位。若是齲齒引起的疼痛,首先針刺手陽明大腸經,如果還未見效,再針刺進入牙齒中的脈絡,牙痛會立即停止。
5. 三十九、衄
衄而不止衃血流,取足太陽,衃血取手太陽,不已,刺腕骨下,不已刺膕中出血。
白話文:
如果鼻血流不止,應取穴於足太陽經路線進行針灸治療,若仍有瘀血情況,則轉而取穴於手太陽經路線。若上述方法仍無法止血,則應在手腕下方的特定穴位進行針灸。若還是沒有改善,則應在膝窩中部進行針灸並使血液釋出。
6. 四十、喘
中熱而喘,取足少陽膕中血絡。氣滿胸中喘息,取足太陰大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寒則留之,熱則疾之,氣下乃止。
白話文:
如果因為體內燥熱導致呼吸急促,應處理小腿後側足少陽膽經的膕中部位,可能需要處理該處的血絡問題。
若感到胸中氣悶且伴有喘息,應在足太陰脾經的大拇指末端,距離指甲邊緣如韭菜葉寬度的地方進行調理。如果是因寒冷所致,可以使用溫和持續的方式來調節;若是因體內燥熱引起,則應迅速處理。待氣息順暢後,即可停止處理。
7. 四十一、怒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陰。怒而多言,刺足少陽。
白話文:
當病人因為高興或生氣導致食慾不振,而且說話聲音變小,應該針灸治療足太陰經脈。但如果生氣時變得話多,則應針灸治療足少陽經脈。
8. 四十二、頗(若感切)
刺手陽明。頗痛刺足陽明曲周動脈,見血立已。不已,按人迎於經立已。
白話文:
[四十二、頗(若感切)] 治療手部的陽明經絡。如果頭部非常疼痛,可以針刺腳部的陽明經絡在曲周部位的動脈,見到出血後疼痛會立刻緩解。如果疼痛仍未停止,則按壓人迎穴(位於頸部的一個穴位),沿著經絡施力,疼痛也將立即得到緩解。
9. 四十三、項痛
項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陽,不可以顧,刺手太陽。
白話文:
如果脖子痛到無法自由上下左右移動,應針灸足太陽膀胱經。若轉頭都覺得疼痛,則要針灸手太陽小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