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素難要旨》~ 卷二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下 (8)

1. 十六、大風

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腑,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大風頭項痛,刺風腑,風腑在上椎,大風汗出,灸噫嘻,在背下俠脊傍三寸所,厭之令病人呼噫嘻。從風增風,刺眉頭,失枕在肩上橫骨間。病風且寒且熱,炅汗了,一日數過,先刺諸分理絡脈,汗出且寒且熱,三日一刺,百日而已。

白話文:

[十六、大風]

風邪從外部侵入人體,使人產生寒顫,出汗,頭痛,身體沉重,並感到寒冷。治療應針對風邪影響的部位,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若能量不足則需補充,若有餘則需減緩。

大風症狀引起頭頸疼痛,應針刺風府穴,風府穴位於頭部最上方的頸椎處。若大風症狀導致大量出汗,可艾灸噫嘻穴,噫嘻穴位於背部下方,脊柱兩側約三寸的位置,找到穴位後讓病人發出「噫嘻」的聲音來確認位置。

風邪增加時,應針刺眉頭穴。失枕穴則位於肩膀上方,橫骨之間,可用於治療相關症狀。

若是風邪病症,且伴有冷熱交替,持續出汗,一天內多次反覆,應先針刺各個分理絡脈,以促進汗出,即便仍有冷熱交替的症狀。此症狀每三天針刺一次,大概一百天左右即可痊癒。

2. 十七、癘風

癘風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骨節重,鬚眉墮名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鬚眉生而止針。

白話文:

[十七、痲瘋病]

患有痲瘋病的人,應先用針刺在腫脹部位之上,使用尖銳的針具對準患處,壓迫以排出體內的毒素,直到腫脹完全消退才停止治療。

當病情嚴重到影響骨節,甚至出現眉毛和鬍鬚脫落的情況,稱之為重度痲瘋。此時應針刺肌肉,以促使大量排汗,這個過程需持續一百天。若病情進一步影響到骨髓,同樣需要透過排汗來治療,同樣需一百天。總計,整個治療過程需要兩百天,等到眉毛和鬍鬚重新長出後,才能停止針灸治療。

3. 十八、偏枯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痱之為病,身無痛者,四肢不收,智亂不甚,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於陽,而後入於陰,先取其陽,後取其陰,浮而取之。

白話文:

[十八、偏癱]

出現半身不遂的情況,身體一側無法活動且感到疼痛,但是說話方式並未改變,意識清晰,這類病情出現在皮膚和肌肉之間。應使用大針進行治療,補足體內的不足,減去過剩的部分,才能使病情恢復。

至於痱病,患者身體不會感到疼痛,但四肢無法自由活動,雖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混亂,但若仍能微弱地表達,則表示還有治癒的可能。但病情嚴重到無法言語時,就無法治療了。此病通常先從陽經開始,然後影響陰經,治療上應先針對陽經,再處理陰經,以淺層的方式進行治療。

4. 十九、痿厥

痿厥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無休病已止,歲以草刺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

白話文:

「痿厥症狀表現為四肢感到緊束悶痛,這是疾病正在緩解的現象。每天發生兩次。對於感覺麻木的人,大約十天後會開始有感覺。一旦病情停止惡化就不需要再特別處理。每年可以用草刺激鼻子打噴嚏,打了噴嚏之後就好了。如果病情沒有呼吸但急遽發作,應立即進行急救,狀況可以馬上得到改善,或者讓患者受到大驚嚇也可能有效。」

5. 二十、癰

癰疽之生,膿血之成也,不從天下,不從地出,積微之所生也。故聖人自治於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膿已成,十死一生。故聖人弗使已成,而明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傳之,後世無有終時者,為其不予遭也。帝曰:其已有膿血而後遭乎?不導之以小針治乎?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膿血者,其惟砭石鈹鋒之所取也。微按其癰,視氣所行。

先淺刺其傍,稍內益深,還而刺之,無過三行,察其浮沉,以為淺深,已刺必熨,令熱入中日使熱內,邪氣益衰,大癰乃潰。治腐腫者,刺腐上,視癰大小深淺刺之。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內針,為故止。癰疽不得,頃時回癰不知所,按之不應手,乍來乍已。刺手太陰傍三痏,與纓脈各二,掖癰大熱,刺足少陰,五刺而熱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陰經絡者,大骨之會各三。暴癰筋緛,隨分而痛,魄汗不盡,胞氣不足,治在經俞。

癰氣之息者,宜以針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瀉之。刺腫搖針。左足應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脅應春分,其日乙卯。左手應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頭應夏至,其日丙午。右手應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脅應秋分,其日辛酉。右足應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竅應冬至,其日壬子。

六腑膈下三藏應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身體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值之日潰治之,是謂天忌日也。

白話文:

[二十、癰]

癰疽的發生,膿血的形成,並非從天而降,也不是從地裏冒出,而是由細微病態積累所導致的。因此,智者會在疾病尚未顯形時就自我調養,愚者則等到病情已重才察覺。一旦膿已形成,就是十分危險,生死難料。所以,智者不會讓病情惡化到這一步,他們會明確地制定出良方,將這些知識寫在竹簡或布帛上,讓有能力的人傳承下去,這樣後世就能持續受益,避免遭受同樣的痛苦。

如果已經形成膿血了,那該怎麼辦呢?難道要用細針來導引治療嗎?其實,用小方法治療小病,效果有限;用大方法治療大病,則可能帶來更多傷害。對於已經形成膿血的病情,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砭石和鋒利的針具來處理。輕輕按壓患處,觀察氣血運行的情況。

首先,在患處旁淺刺,然後逐漸加深,再回轉刺之,但不要超過三次。要仔細觀察病情的表象,以此決定刺的深淺。刺完後必須進行熱敷,讓熱力滲透入內,每天都要這樣做,直到熱力深入,邪氣就會逐漸衰退,大癰就會潰散。治療腐腫的病狀,應針對腐爛部位上方進行刺治,視癰的大小和深淺程度來決定刺的深度。刺大的癰會出血較多,小的則需刺得更深,一定要正確地插入針,直到病情停止發展。

如果癰疽突然消失,或者摸起來沒有反應,病情忽來忽去,那就應該在手太陰經的旁邊刺三個點,與纓脈各兩個點。如果腋下癰熱,就刺足少陰經,如果五次刺後熱度還不退,那就刺手心主經三個點,刺手太陰經的絡穴,以及大骨交匯處各三個點。如果是急性癰疽伴有筋肉緊繃,疼痛隨部位而異,汗液分泌異常,體內元氣不足,治療就應該在經俞穴上進行。

對於癰氣堵塞的狀況,適宜用針開刀,將病竈去除。對於氣血旺盛聚集的狀況,適宜用砭石進行瀉法。刺腫的時候,要搖動針具。左腳的治療應在立春那天,具體日期是戊寅或己丑。左脅的治療應在春分那天,具體日期是乙卯。左手的治療應在立夏那天,具體日期是戊辰或己巳。胸喉頭頸的治療應在夏至那天,具體日期是丙午。右手的治療應在立秋那天,具體日期是戊申或己未。右脅的治療應在秋分那天,具體日期是辛酉。右腳的治療應在立冬那天,具體日期是戊戌或己亥。腰部、臀部和下竅的治療應在冬至那天,具體日期是壬子。

六腑、膈下三髒和中州部位的治療,有重大禁忌,那就是在太一所在的日子,以及所有的戊己日。總之,上述九種情況,都應當好好觀察八正星所在的位置,以及它們所主宰的左右上下方位。身體若有癰腫,想要治療的話,千萬不要在病情發作當天進行,這被稱爲“天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