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神書》~ 卷四·附方穴圖 (2)
卷四·附方穴圖 (2)
1. 任脈經
任脈經兮三起於,陰會上曲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接,陰交神闕水分立,下脘建里循中脘,上脘巨闕起鳩尾,中庭膻中帶玉堂,紫宮又行華蓋處,璇璣天突廉泉冷,上頤還以承漿起。
白話文:
任脈開始於人體的三個起點,分別在陰部會合處、曲骨穴以及中極穴。接著沿著身體前線,經過關元穴、石門穴和氣海穴,再連接到陰交穴、神闕穴和水分穴。其後,它順序通過下脘穴、建裏穴及中脘穴,再往上至到上脘穴和巨闕穴,從鳩尾穴開始延伸。然後,它通過中庭穴、膻中穴和玉堂穴,再到達紫宮穴,並行進至華蓋穴的位置。最後,它穿過璇璣穴、天突穴和廉泉穴,再經過上頤穴,最終在承漿穴結束。
這描述了任脈沿著人體前線行進的路徑和相關的穴位。
2. 督脈經
督脈皆行二十七,穴始長強接腰俞,陽關命門當懸樞,脊中筋束行陽至,靈臺神道長身柱,陶道大椎俞啞會,風府腦戶連強間,後頂百會前頂會,上星神庭到素髎,水溝兌端齦交住。
白話文:
督脈總共有二十七個穴位,起始點在長強穴,然後連接到腰俞穴。接著經過陽關、命門,對應到懸樞穴。再通過脊中的筋束,行至陽的位置。後續有靈臺、神道、身柱等穴,再依序是陶道、大椎、俞啞、會風府、腦戶,然後連接強間穴。後頂、百會、前頂等穴也相繼排列。最後從上星、神庭到素髎穴,經過水溝、兌端,最後止於齦交穴。
3. 十四經穴歌二
4. 手太陰肺經
為君試舉手太陰,少商手指細端尋,魚際大指本節後,太淵出掌後中心,經渠寸口陷中是,列缺腕上半寸針,孔最腕上量七寸,尺澤肘中約文論,俠白出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動脈應,天府腋下凡三寸,刺衄不止功可勝。
白話文:
首先,少商穴位於拇指側邊的指尖。魚際穴則在大拇指本節後方。太淵穴在手掌後方的中心處。經渠穴在所謂的寸口,也就是手腕脈搏跳動的地方。列缺穴在手腕上方約半寸的位置。孔最穴則在手腕上方七寸處。尺澤穴在肘部彎曲時,肘紋中間的位置。俠白穴在天府穴下方,離肘部五寸且能摸到動脈的地方。天府穴在腋下三寸的位置。如果刺擊這些穴位造成出血不止,其療效會更顯著。
5.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經屬大腸,食指內側名商陽,本節前有二間穴,本節後有三間當,歧骨陷中尋合谷,陽谿腕中上側詳,腕後三寸是偏歷,五六寸間側溫溜,曲肘曲中求曲池,池上三寸三里有,上廉里下側一寸,廉此下一寸灸肘,肘髎大骨外廉上,五里肘下三寸取,臂臑肘上一寸量,肩髎之下穴當別。
白話文:
「手陽明經絡屬於大腸系統,開始於食指內側,這裡的穴道叫做商陽穴。在本節前的穴道叫做二間穴,在本節後的則是三間穴。在鼻翼旁邊的顴骨凹陷處可以找到合谷穴。陽谿穴位於手腕中上方的側面。在手腕後方三寸的地方是偏歷穴,而五六寸之間的側面則是溫溜穴。當你彎曲手臂時,曲肘的內側折紋中點就是曲池穴。在曲池穴上方三寸的位置是三里穴。上廉穴則在三里穴下方的一寸側邊。廉穴下方再一寸的地方就是可以進行艾灸的肘穴。肘髎穴則在大骨外側邊緣的上方。五里穴位於肘部下方三寸的地方。臂臑穴則在肘部上方一寸的位置,而肩髎穴下方就是別穴。」
6. 手少陰心經
小指內廉名中衝,少府節後直營宮,腕後一寸名通里,陰郄掌後為液中,神門掌後銳骨端,掌後半寸靈道通,少海肘內節後是,青靈肘上三寸容,更有極泉凡二穴,腋下筋脈貫入胸。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
小指內側邊緣的地方被稱為中衝穴。 少府穴位於關節後方的直線路徑上。 在手腕後方一寸的位置,我們稱之為通裏穴。 陰郄穴則在手掌後方,可稱為液中。 神門穴就在手掌後銳利骨頭的末端。 而在手掌後半寸的地方,可以找到靈道穴。 少海穴正好位於肘內側關節的後方。 青靈穴在肘上方大約三寸的地方。 另外還有兩個穴位叫做極泉穴,它們位於腋下,貫穿筋脈,進入胸部。
以上就是手少陰心經的穴道位置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