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真人

《針灸神書》~ 卷三·瓊瑤神書人部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瓊瑤神書人部 (11)

1. 補瀉法五十九法

夫欲行針,先用觀神定志,然後審其俞穴,分明此穴主何病、通何路。既得其穴,先以右手持針重四兩,左手按穴重七斤,令穴脈針開,使病人咳嗽一聲,隨即入針,則徐徐催之。令及分寸,則停針候氣,左轉動以相天,又吸氣右轉動以法地,再吸氣提之,以相人。所謂針有三才之道也。

左轉補之,右轉瀉之,皆以得為應。其氣下來,再依前法刺之。自出針,以指按其穴,無令瀉其真氣。則吸氣入針,呼氣出針,不按其穴,令邪氣從針竅而泄。

大概虛羸勞損癢麻,有補而無瀉;傷寒暑濕疼痛,外來之疾,有瀉而無補。

春夏刺淺,秋冬刺深。

此為補瀉手指之法度也。

白話文:

如果要進行針灸治療,首先應該讓患者保持精神專注且心情平靜,然後精確地確認所需的穴位,明確這個穴位主要針對哪種疾病,以及它連結的是哪個部位或系統。找到正確的穴位後,由右手拿著重量約四兩的針,左手用力按住穴位大約七斤的力量,使穴道和針尖對齊,再讓病人輕咳一聲,隨即插入針頭,再緩慢地推進針頭。

當針頭達到適當深度,就停止推進,等待身體對針的反應。接下來,向左轉動針頭以配合自然界的運行,再吸氣,向右轉動針頭以遵循大地的規律,再吸氣,向上提針頭,這就是在模仿天地人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針有三才之道」。

向左轉動針頭是在補充能量,向右轉動是在釋放能量,這些操作都應該在感覺到效果後停止。當能量下降時,可以依照前面的方法再次進行針灸。取出針後,立即用手按住針孔,防止真氣流失。吸氣時將針插入,呼氣時將針拔出,不用按壓針孔,讓邪氣從針孔排出。

通常對於虛弱、疲勞、損傷、瘙癢、麻木等症狀,只補不瀉;對於感冒、熱病、濕病、疼痛等外部入侵的疾病,只瀉不補。

春夏季節,針灸的深度較淺,秋冬季節,針灸的深度較深。

這就是針灸補瀉的手指操作方法。

2. 醫道偈六十法

命星可推終難定,相法雖奇未易通,若欲平生為善士,莫如醫道有陰功。

白話文:

雖然可以藉由命理星象來推測一個人的命運,但最終的命運仍然難以確定。面相學雖然奇特,但是要真正理解和運用它並不容易。如果想要一生行善積德,不如學習醫術,因為治病救人是無形中的大功德。

3. 天星十一穴六十一法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截,委中配承山,下至崑崙徹,環跳與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但法用計取,莫與閒人說。三百六十骨,不如十一穴。此法少人知,金鎖都開徹,有人若傳授,何須用別決,便是神針法,普濟群生悅。

白話文:

【天星十一穴六十一法】

在治病時使用三里和內庭穴,曲池與合谷穴的配合使用有如斬斷疾病。委中與承山穴的搭配,能從下到上徹底治療。環跳穴與陽陵泉穴,通裏穴並列缺穴,這些穴位的運用猶如挑擔般重要。

如果要使用“擔”法,就用上述的穴位組合。如果要使用“截”法,也用同樣的穴位組合。但是運用這些方法時要有計策,不要隨便告訴無關的人。

人體有三百六十塊骨頭,但都不如這十一個穴位來得重要。這個治療方法很少人知道,如同金鎖一般,一旦瞭解就能完全打開治療的門徑。如果有人傳授這個方法,就不需要再尋求其他的決竅了,這就是神奇的鍼灸療法,能夠普遍地救助衆生,使他們感到喜悅。

希望這可以幫助你理解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內容。

4. 經絡分所屬六十二法

三里足陽明胃經,內庭足陽明胃經,曲池手陽明大腸經,合谷手陽明大腸經,委中足太陽膀胱經,承山足太陽膀胱經,崑崙足太陽膀胱經,環跳足少陽膽經,列缺手太陰肺經。

足下有病,上取;頭上有病,下取;左邊有病,右取;右邊有病,左取。

白話文:

這些是人體上一些特定穴位的歸類,分別隸屬於不同的經絡:

  • 三里穴和內庭穴都屬於足陽明胃經。
  • 曲池穴和合谷穴都屬於手陽明大腸經。
  • 委中穴、承山穴和崑崙穴都屬於足太陽膀胱經。
  • 環跳穴屬於足少陽膽經。
  • 列缺穴則屬於手太陰肺經。

當你的腳部出現問題,可以從上方的穴位來治療;如果是頭部的問題,則從下方的穴位來治療;如果是身體左側的問題,就從右側的穴位來治療;反之,如果是右側的問題,則從左側的穴位來治療。

5. 治病手法歌六十三法

三里二穴(熱,脈洪,瀉提數次,提刮戰二七次,氣下三五次,向上攝提數次,不灸。寒,脈微,補,刮搓捻,次推按數次,氣上數次,升陽數次,灸七壯)。

三里在膝下,三寸兩筋間,能針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積聚,腿腫膝脛酸,勞傷羸瘦損,氣蠱病諸般,人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左癱並右瘓,風疾兩相關,捻穴須舉足,得法不為難。

內庭二穴(熱,脈洪,提瀉刮戰五七次,搜攝數次,深提攝、氣下五七次、不灸。寒,脈微,補七次,按刮數次,推按循氣上數次,搓捻數次,灸五壯)。

內庭二足間,胃脈足陽明,針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赤痛,數次及牙疼,瘧,疾不思食,針著便惺惺,谷海停痰盛,宣通氣自升。

曲池二穴(熱,脈洪,提瀉刮戰五七次,搜攝數次,深提攝、氣下五七次,不灸。寒,脈微,補刮推按循,氣上數次,搓捻數次,搜攝按刮數次,灸五壯)。

曲池曲肘里,曲骨陷中求,善療肘中病,便風便不收,拋弓開不得,筋緩怎梳頭,喉開促為絕,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疙癢,針灸必須瘳。

合谷二穴(熱,脈洪,提瀉五七次,搜刮五七次,循攝提、氣上、氣下五七次,不灸。寒,脈微,補刮十次,氣上五七次,按三次,搓三次,循搜五七次,灸三壯)。

合谷在虎口,兩指歧骨間,頭疼並面熱,瘧疾熱還寒,熱病汗不出,目視暗慢慢,齒齲並鼻衄,口噤不能言,針入著深淺,可令人即安。

委中二穴(禁灸。熱,脈洪,提瀉五七次,搜攝循提、氣上、氣下、出血。寒,脈微,補刮五七次,推按循刮、氣上、氣下五次,不出血)。

委中曲踿里,動脈膕中央,腰重不能舉,沉沉來脊梁,風痹髀樞病,熱病不能涼,膝頭難屈曲,遺尿不得安。

承山二穴(熱,脈洪,提瀉五七次,搜刮三五次,戰提三次,向上攝提數次,不灸。寒,脈微,提補三五次,搜刮三五次,搓三次,捻循提、氣上、三壯)。

承山在魚腹,腨腸在肉間,善治腰背痛,痔病大便難,腳氣膝下腫,股重顫痠疼,霍亂轉筋急,穴中刺便安,起身立不得,飲食更難飧。

崑崙二穴(熱,脈洪,戰提七次,搜刮七次,循攝、氣下十次,提搓向下捻,不灸。寒,脈微,補三五次,推按搓五七次,循、氣上三五次,停呼三十度,三壯)。

崑崙足外踝,後跟歧骨尋,腨腫腰尻痛,腿腳及連陰,頭疼肩背急,暴喘悶衝心,踏地行不行,舉足便呻吟,鼻衄多為患,驚癇瘛瘲深,若要求安樂,須於此穴針。

環跳二穴(熱,脈洪,提刮十次,按攝戰瀉十次,升陽、氣下五七次,不灸。寒,脈微,搓補數次,按三次,捻三次,升陽、氣上三次,七壯)。

環跳在髀樞,側臥不足舒,上足屈求得,能治毒狗冷,痹並濕痹麻,身體似神誅,腰腿連腨痛,難伸轉呼吸,但能針與灸,此穴勿疏虞。

白話文:

治病手法歌六十三法

三里穴: (熱症,脈搏洪大):瀉法,提、刮、戰法各施用多次,氣往下行,再向上提攝,不灸。 (寒症,脈搏微弱):補法,刮、搓、捻法,再推按多次,氣往上行,升陽,灸七壯。 三里穴位於膝蓋下三寸,兩條筋之間,能治療心腹脹滿、胃寒、腸鳴、腹部積聚、腿腫、膝脛酸痛、勞損體虛、氣蠱等諸多疾病。年過三十後,針灸此穴還能改善視力,治療半身不遂及風疾。捻此穴時需抬高腿腳,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內庭穴: (熱症,脈搏洪大):提、瀉、刮、戰法施用多次,搜攝法多次,深提攝法,氣往下行,不灸。(寒症,脈搏微弱):補法七次,按、刮法多次,推按法循經脈向上,搓捻法多次,灸五壯。 內庭穴位於兩個腳趾之間,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能治療四肢厥冷、嗜靜怕吵、癮疹、咽喉紅腫疼痛、牙痛、瘧疾、厭食等症狀。針刺此穴後,症狀會明顯好轉,尤其能治療谷道痰濕積聚,宣通氣機,使氣血上升。

曲池穴: (熱症,脈搏洪大):提、瀉、刮、戰法施用多次,搜攝法多次,深提攝法,氣往下行,不灸。(寒症,脈搏微弱):補法,刮、推、按、循經脈向上,搓捻法多次,搜攝、按、刮法多次,灸五壯。 曲池穴位於肘部彎曲處,曲骨凹陷處,善於治療肘部疾病、中風、筋脈拘急、頭痛、發熱等症狀,以及全身風疹瘙癢。針灸此穴能有效緩解上述症狀。

合谷穴: (熱症,脈搏洪大):提、瀉法施用多次,搜、刮法施用多次,循經脈向上和向下提攝,氣往上、往下行,不灸。(寒症,脈搏微弱):補、刮法十次,氣往上行多次,按、搓法各三次,循經脈搜攝多次,灸三壯。 合谷穴位於虎口,兩指骨間,能治療頭痛、面部發熱、瘧疾、高熱無汗、視力模糊、牙痛、鼻出血、口噤不能言語等症狀。針刺合谷穴的深淺度要適宜,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委中穴: 禁灸。(熱症,脈搏洪大):提、瀉法施用多次,搜攝、循經脈向上和向下提攝,氣往上、往下行,並會出血。(寒症,脈搏微弱):補、刮法施用多次,推、按、循經脈刮法,氣往上、往下行,不會出血。 委中穴位於膕窩中央,能治療腰痛不能抬舉、脊背沉重、風濕痺痛、高熱不退、膝關節屈伸不利、遺尿等症狀。

承山穴: (熱症,脈搏洪大):提、瀉法施用多次,搜、刮法多次,戰、提法多次,向上提攝,不灸。(寒症,脈搏微弱):提、補法多次,搜、刮法多次,搓法三次,捻、循經脈向上提攝,氣往上行,灸三壯。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腨腸肌之間,能治療腰背痛、痔瘡、腳氣、腿腫、股部沉重酸痛、霍亂、轉筋、站立困難、飲食不佳等症狀。

崑崙穴: (熱症,脈搏洪大):戰、提法七次,搜、刮法七次,循經脈攝法,氣往下行十次,提、搓、向下捻法,不灸。(寒症,脈搏微弱):補法多次,推、按、搓法多次,循經脈向上,氣往上行多次,停呼三十次,灸三壯。 崑崙穴位於足外踝後面,跟骨與跟腱之間,能治療足跟腫痛、腰臀痛、腿腳及會陰疼痛、頭痛、肩背疼痛、哮喘、胸悶、行走困難、鼻出血、驚癇等症狀。

環跳穴: (熱症,脈搏洪大):提、刮法十次,按、攝、戰、瀉法十次,升陽法、氣往下行,不灸。(寒症,脈搏微弱):搓、補法多次,按、捻法各三次,升陽法、氣往上行三次,灸七壯。 環跳穴位於髖關節外側,能治療被毒狗咬傷、痺症、濕痺、麻痺、腰腿及臀部疼痛、呼吸困難等症狀。針灸此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