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神書》~ 卷三·瓊瑤神書人部 (8)
卷三·瓊瑤神書人部 (8)
1. 足太陽膀胱經配合五十二法
足太陽膀胱經,七穴為陽穴。
至陰二穴(治眼目紅腫疼痛)。
通谷二穴(治腳浮腫)。
束骨二穴(治腰痛不得屈伸,腳氣虛腫)。
京骨二穴(治久瘧不痊,腰背腿疼,俯仰不得)。
崑崙二穴(治腰腳疼痛,氣脈不和)。
承山二穴(治轉筋,腰腿筋急,寒濕腳氣,不能行步)。
委中二穴(治一切腰腿腳疾等證)。
足太陽膀胱經屬水,在支為申,在干為壬。此之謂陰陽表裡、支幹配合也。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配合五十二法】
足太陽膀胱經,有七個穴位被視為陽性穴位。
至陰穴兩個(可用來處理眼睛紅腫疼痛問題)。
通谷穴兩個(適用於解決腳部浮腫的情況)。
束骨穴兩個(能應對腰痛無法彎曲伸展,以及腳部虛弱腫脹的問題)。
京骨穴兩個(用於治療長期瘧疾未愈,腰背腿部疼痛,以及彎腰抬頭困難的情況)。
崑崙穴兩個(適用於腰腳疼痛及氣脈不調的症狀)。
承山穴兩個(能緩解抽筋,腰腿肌肉緊繃,寒濕腳氣,以及行走困難的問題)。
委中穴兩個(用於一切腰腿腳部疾病)。
足太陽膀胱經屬於水性,在地支中對應的是申,在天干中對應的是壬。這就是所謂的陰陽表裡,以及地支天干的相互配合。
2. 黃帝之機、瓊瑤之論五十三法
蓋諸經中者,玄者最玄,妙者最妙。雖為醫儒九流聖哲之人,高唱越人得死還生,推針、破腸、瀉心,華佗刮骨療毒,李中孝察色聽聲,王叔和專診其脈,張仲景調理四時傷寒,秋夫療鬼,王纂針腰,孫真人作下千金之方,伊尹作濟生之術。人有四百四病,藥有八百八般,各有以源道,內有六陳、十八反,有炮爁、炙煉,分兩君臣。皆由手呼吸,全憑針灸補瀉之法。
針有揭山之方,藥有神效之功。
夫針者,修教神通古法,通三才之妙,如神起死回生。神農、黃帝、扁鵲知恩,劉高祖有德之君。夫軒轅黃帝道人,全憑針灸補瀉之功,戊年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時,其年赤馬口中銜鐵,端坐十二條針。
第一條針,名曰青龍針也,長一尺二寸,按一年十二月也。
第二條針,名曰白虎針也,長九寸、按金、木、水、火、土、太陰、月孛羅計九星也。
第三條針,名曰喪門針也,長八寸,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也。
這三條針,世間多有不會此針,乃神仙所用也。這針,針山山崩,針地地裂,針海水逆流,針人枯骨還更生,周文王因此禁了這三條針也。後留九針在世間與人使用。
一鑱針,平半寸,長一寸六分,其頭大,末銳。其病熱在頭身,宜此。
二員針,其身圓,鋒如卵形,長一寸六分。肉分氣滿,宜此。
三鍉針,鋒如黍粟之銳,長三寸五分。脈氣虛少,宜此。
四鋒針,兩三隅,長一寸六分。瀉熱出血,發泄痼病,宜此。
五䤵針,一名破針,末如劍鋒,廣二寸半,長四寸。破癰腫,出膿血。
六員利針,尖如毫,且員且利,中身微大,長一寸六分。調陰陽,去暴癖。
七毫針,法象毫,尖如蚊虻喙,長三寸六分。調經絡,去疾病。
八長針,鋒加利,長七寸,痹深居骨解腰脊奏之間者。
九燔針,一名焠針,長四寸,風虛合於骨解皮膚之間者。
這九針,上按著五星,下按著四時。五星者,金木水火土是也。四時者,春夏秋冬是也。
這針,又按著皮、肉、脈、筋、五音、陰陽、齒、風、竅九針也。
這針各有攻病之能。一鑱針,破頭風、面部風痛。二員針,開內外,療病眼疾。三鍉針,經絡引氣。四鋒針,破瘤,開癰。五喙針,療咽喉腫痛。六員利針,治頭風、眼疾。七毫針,調陰補陽。八長針,療筋骨疼痛。九燔針,補男子女人下元虛冷。
這針有千般補瀉:手指補瀉,提按補瀉,左右補瀉,陰陽補瀉,針頭補瀉,虛實補瀉,呼吸補瀉,氣上補瀉,氣下補瀉,虛循補瀉,實循補瀉,虛提補瀉,實提補瀉,虛按補瀉,實按補瀉,虛彈補瀉,實彈補瀉,虛⿰扌仝補瀉,實⿰扌仝補瀉,虛捻補瀉,實捻補瀉,加進補瀉,加退補瀉,順搖補瀉,橫搖補瀉,刮戰補瀉,子母補瀉,虛攝補瀉,實攝補瀉,買氣至浮沉補瀉,氣滑補瀉,氣澀補瀉,氣緊補瀉,氣微補瀉,轉針補瀉,調勻補瀉,針自出補瀉,四季用艾補瀉,午前補瀉,午後補瀉,立冬補瀉,風雨補瀉,日晚補瀉,子午補瀉,腹部盤盤即響法補瀉,升陽補瀉,升陰補瀉,寒熱補瀉,汗法補瀉,吐法補瀉,下法補瀉,千般補瀉,一言難盡,在乎心傳口授。一呼一吸,如江河滾滾而來;一按一提,如角弓漸漸而開。
白話文:
這些經典中的理論,是最為深奧精妙的。即便對於醫學、儒家學說以及各類學問的聖賢們來說,他們高超的技藝能讓瀕死者重生,像扁鴻那樣精通針灸,能剖腹治病、瀉心排毒;華佗能夠刮骨療毒;李中孝擅長觀色聽聲辨病;王叔和專精脈診;張仲景善於調理因四季變化導致的風寒;秋夫能治療邪祟;王纂能針灸腰部;孫思邈留下價值千金的醫方;伊尹則創立了濟生的醫術。人可能罹患的疾病有四百四種,可用的藥物有八百八十種,各自都有其來源和原理。其中有「六陳」、「十八反」等藥物相剋原則,還有炮製、燉煮等處理方式,藥物間的君臣配伍比例,所有這些都通過呼吸調節,完全依賴針灸的補瀉手法。
針灸有揭山般的威力,藥物有神效般的功績。
針灸,是古人傳承的智慧,它貫通天地人三才之妙,如同神明般能起死回生。神農、黃帝、扁鵲都深知其中的恩惠,劉邦更是有德的帝王。軒轅黃帝,靠的就是針灸補瀉的功法。在戊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時,有一匹紅馬口銜鐵塊,他坐在十二根針旁。
第一根針,名為青龍針,長一尺二寸,象徵一年十二個月份。
第二根針,名為白虎針,長九寸,象徵金、木、水、火、土、太陰、月孛、羅睺、計都九星。
第三根針,名為喪門針,長八寸,象徵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
這三根針,世上大多數人不懂如何使用,它們是神仙級的針具。這三根針能令山崩、地裂,甚至令海水逆流,針入人體能使枯骨復生,因此周文王下令禁止使用。之後,留下了九根針供世人使用。
一鑱針,前端較大,後端尖銳,長一寸六分,適合治療身體熱症。
二員針,針身圓潤,前端如卵形,長一寸六分,適合治療肌肉飽滿的部位。
三鍉針,前端尖銳如黍粟,長三寸五分,適合治療脈氣虛弱的部位。
四鋒針,有兩三個側面,長一寸六分,適合瀉熱、出血,治療頑固疾病。
五鈹針,又稱破針,前端如劍尖,寬二寸半,長四寸,用於破癰腫,排出膿血。
六員利針,尖細如毫毛,針身圓潤且利,中間稍粗,長一寸六分,用於調節陰陽,去除急症。
七毫針,形似毫毛,前端尖細如蚊虻口器,長三寸六分,用於調節經絡,治療疾病。
八長針,前端更加尖銳,長七寸,適用於治療深入骨髓或腰脊之間的痹症。
九燔針,又稱焠針,長四寸,適用於治療風虛病在骨髓和皮膚之間的病症。
這九根針,上方對應五星,下方對應四季。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四季則指春、夏、秋、冬。這些針,同時對應皮、肉、脈、筋、五音、陰陽、齒、風、竅九個方面。
每根針都有其特定的治療功能。一鑱針用於治療頭風、面部風痛;二員針用於治療內外眼疾;三鍉針用於調節經絡,引導氣血;四鋒針用於破除瘤塊,打開癰腫;五鈹針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六員利針用於治療頭風、眼疾;七毫針用於調節陰陽;八長針用於治療筋骨疼痛;九燔針用於補益男女下焦虛冷。
這些針灸補瀉手法有上千種:手指補瀉、提按補瀉、左右補瀉、陰陽補瀉、針頭補瀉、虛實補瀉、呼吸補瀉、氣上補瀉、氣下補瀉、虛循補瀉、實循補瀉、虛提補瀉、實提補瀉、虛按補瀉、實按補瀉、虛彈補瀉、實彈補瀉、虛鼓補瀉、實鼓補瀉、虛捻補瀉、實捻補瀉、加進補瀉、加退補瀉、順搖補瀉、橫搖補瀉、刮戰補瀉、子母補瀉、虛攝補瀉、實攝補瀉、買氣至浮沉補瀉、氣滑補瀉、氣澀補瀉、氣緊補瀉、氣微補瀉、轉針補瀉、調勻補瀉、針自出補瀉、四季用艾補瀉、午前補瀉、午後補瀉、立冬補瀉、風雨補瀉、日晚補瀉、子午補瀉、腹部盤旋響法補瀉、升陽補瀉、升陰補瀉、寒熱補瀉、汗法補瀉、吐法補瀉、下法補瀉等。這些手法多種多樣,難以盡述,需要師傅口授心傳。每一次呼吸,如江河滾滾而來;每一次提按,如角弓漸漸開啟。
一次呼吸,脈行三寸;一次吸氣,脈行三寸。定息呼吸,脈行六寸。經過三五次呼吸,營衛氣遍體流通。正確地執行,遵循經典驗證。雖然不能使枯骨復活,但針灸即刻見效。針刺陽明經,三次即止;針刺陰經,五臟無損。按摩導引,是奇妙的治療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