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神書》~ 卷三·瓊瑤神書人部 (6)
卷三·瓊瑤神書人部 (6)
1. 手陽明大腸經六穴配合四十二法
手陽明大腸六穴為陽穴,從大指側邊起。
商陽二穴(治氣喘咳嗽,眼目內障等證)。
二間二穴(治眼疼痛等證)。
三間二穴(治喉閉等證,瀉之)。
合谷二穴(治口眼喎斜,傷寒等證)。
陽谿二穴(治兩手腕疼,不能搖物,無力,補之,灸七壯)。
三里二穴(治兩臂膊不遂、無力,牙疼等證)。
曲池二穴(治四肢癱瘓,半身不遂,傷寒熱病,瀉之)。
大腸經屬金,在支為卯,在干為寅。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六穴配合四十二法】
手陽明大腸經上的六個穴位屬於陽性穴位,從大拇指側邊開始。
商陽穴:共有兩個,可用於治療氣喘、咳嗽以及眼睛內部障礙等症狀。
二間穴:共有兩個,用於治療眼睛疼痛等問題。
三間穴:共有兩個,適用於治療喉嚨閉塞等情況,通常採用瀉法。
合谷穴:共有兩個,可用於治療口眼歪斜和傷寒等症狀。
陽谿穴:共有兩個,適用於治療雙手腕部疼痛,無法搖動物品,感到無力的情況,通常採用補法,並可進行七次的艾灸。
三里穴:共有兩個,可用於治療雙臂無力,不能正常活動以及牙痛等症狀。
曲池穴:共有兩個,適用於治療四肢癱瘓、半身不遂、傷寒發燒等症狀,通常採用瀉法。
大腸經在五行中屬金,在十二地支中對應卯時,在十天干中對應寅。
2. 手厥陰心包絡經配合四十三法
手厥陰心包絡經,配合手少陽三焦經,相為表裡。立手中,五穴為中,陰穴從中指起。
中衝二穴(治心腹痛,手掌發熱,昏悶不省,決人生死)。
勞宮二穴
大陵二穴,治心胸氣疼,渾身發熱等證)。
內關二穴(治心腹脹滿,食物不化等證)。
間使二穴(治寒熱瘧疾,熱多瀉之,寒多補之)。
曲澤二穴(治心氣不足)。
心包絡屬火,在支為戌,在干為癸。
3. 手少陽三焦經配合四十四法
手少陽三焦經,六穴為陽,從小指之端起,此謂陰陽表支幹配合也。
液門二穴、中衝二穴(治脊疼手臂)。
陽池二穴(治手腕疼痛,搖無力)。
外關二穴(治腹內疼痛,背疼無力)。
支溝二穴(治傷寒脅肋疼,大小便閉塞,氣不能通,瀉之)。
天井二穴(治瘰癘證,針一寸,灸七壯)。
三焦經屬火,在支為亥,在干為壬。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配合四十四法】
手少陽三焦經,共有六個穴位,這些穴位都屬於陽性,起始位置在小指末端,這說明瞭陰陽及表裡支幹之間的相互配合。
液門穴有兩個,中衝穴也有兩個,用於治療脊椎疼痛和手臂問題。
陽池穴同樣有兩個,主要用來治療手腕疼痛,以及手腕搖動時的無力感。
外關穴亦是兩個,專治腹部內部疼痛,以及背部無力的情況。
支溝穴亦包含兩個,可用來治療因感冒引發的脅肋疼痛,以及大小便不通暢的問題,此症狀需進行瀉法治療。
天井穴同樣有兩個,用於治療瘰癧(淋巴結核),針刺深度應為一寸,並進行七次的艾灸。
三焦經的屬性為火,在十二地支中對應亥時,在十天干中則對應壬。
4. 手少陰心經配合四十五法
手少陰心經,配手太陽小腸經,相為表裡。立手為下,五穴為陰穴,晚小指側角起。
少衝二穴(治熱病,心腹脹痛,寒熱往來,傷寒未解)。
少府二穴(治手掌中發熱等證)。
神門二穴(治心癡呆,五癇等證)。
通里二穴(治心中恐悸,不能言語,掌中發熱)。
少海二穴(治頭項不能回顧等證)。
少陰心經屬火,在支為午,在干為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