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應經》~ 頭面部
頭面部
1. 頭面部
頭痛:百會,上星,風府,風池,攢竹,絲竹空,小海,陽谿,大陵,後谿,合谷,腕骨,中衝,中渚,崑崙,陽陵
頭強痛:頰車,風池,肩井,少海,後谿,前谷
頭偏痛:頭維
腦瀉:腮會,通谷
頭風:上星,前頂,百會,陽谷,合谷,關衝,崑崙,俠谿
腦痛:上星,風池,腦空,天柱,少海
頭風面目赤:通里,解谿
頭風牽引腦頂痛:上星,百會,合谷
偏正頭風:百會,前頂,神庭,上星,絲竹空,風池,合谷,攢竹,頭維
醉後頭風:印堂,攢竹,三里
頭風眩暈:合谷,豐隆,解谿,風池,垂手著兩腿,灸虎口內。
面腫:水溝,上星,攢竹,支溝,間使,中渚,液門,解谿,行間,厲兌,譩譆,天牖,風池
面癢腫:迎香,合谷
頭項俱痛:百會,後頂,合谷
頭風冷淚出:攢竹,合谷
頭痛項強重不能舉,脊反折不能反顧:承漿(先瀉後補),風府
腦昏目赤:攢竹
面腫項強,鼻生息肉:承漿(三分推上覆下)
頭旋:目窗,百會,申脈,至陰,絡卻
頭腫:上星,前頂,大陵(出血),公孫
頰腫:頰車
頤頷腫:陽谷,腕骨,前谷,商陽,丘墟,俠谿,手三里
風動如蟲行:迎香
頭項強急:風府
頭目浮腫:目窗,陷谷
眼瞼瞤動:頭維,攢竹
腦風而痛:少海
頭重身熱:腎俞
眉後痛:肝俞
毛髮焦脫:下廉
面浮腫:厲兌
面腫:灸水分
頭目眩疼,皮腫生白屑:灸囟會
白話文:
[頭面部]
頭痛:可刺激百會、上星、風府、風池、攢竹、絲竹空、小海、陽谿、大陵、後谿、合谷、腕骨、中衝、中渚、崑崙、陽陵等穴位。
頭部強烈疼痛:頰車、風池、肩井、少海、後谿、前谷等穴位有舒緩作用。
頭部一側疼痛:頭維穴有助紓解。
腦瀉:可按壓腮會和通谷穴。
頭風:上星、前頂、百會、陽谷、合谷、關衝、崑崙、俠谿等穴位有幫助。
腦痛:上星、風池、腦空、天柱、少海等穴位能緩解。
頭風引起臉紅:可按摩通裏、解谿穴。
頭風牽引腦頂痛:上星、百會、合谷等穴位有助紓解。
偏頭痛或正頭痛:百會、前頂、神庭、上星、絲竹空、風池、合谷、攢竹、頭維等穴位有助緩解。
酒後頭風:可按摩印堂、攢竹、三里穴。
頭風引起的眩暈:合谷、豐隆、解谿、風池等穴位有助紓解。也可以將手垂放在大腿上,灸虎口內。
面部腫脹:水溝、上星、攢竹、支溝、間使、中渚、液門、解谿、行間、厲兌、譩譆、天牖、風池等穴位有助緩解。
面部瘙癢腫脹:迎香、合谷等穴位有助紓解。
頭頸部疼痛:百會、後頂、合谷等穴位有助紓解。
頭風導致眼睛流淚:攢竹、合谷等穴位有助紓解。
頭痛項部僵硬無法抬起,脊椎彎曲無法轉頭:承漿穴(先瀉後補)、風府等穴位有助紓解。
頭腦昏沉眼睛紅:攢竹穴有助紓解。
面部腫脹項部僵硬,鼻子長瘜肉:承漿穴(三分推上覆下)有助紓解。
頭部旋轉感:目窗、百會、申脈、至陰、絡卻等穴位有助紓解。
頭部腫脹:上星、前頂、大陵(出血)、公孫等穴位有助紓解。
顴骨腫脹:頰車穴有助紓解。
下巴腫脹:陽谷、腕骨、前谷、商陽、丘墟、俠谿、手三里等穴位有助紓解。
像有蟲在皮膚下移動的感覺:迎香穴有助紓解。
頭頸部緊繃:風府穴有助紓解。
頭部和眼睛浮腫:目窗、陷谷等穴位有助紓解。
眼皮跳動:頭維、攢竹等穴位有助紓解。
腦風導致的頭痛:少海穴有助紓解。
頭部沉重身體發熱:腎俞穴有助紓解。
眉毛後方疼痛:肝俞穴有助紓解。
頭髮乾枯脫落:下廉穴有助紓解。
面部浮腫:厲兌穴有助紓解。
面部腫脹:可灸水分穴。
頭部和眼睛眩暈疼痛,皮膚腫脹產生白色鱗屑:可灸囟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