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維德

《原機啟微》~ 卷之下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0)

1. 附方

磨障靈光膏,治症上同。

黃連(銼如豆大,一兩,童便浸一宿,曬,為末),黃丹(水飛三兩),當歸(取細末,二錢),麝香(另研末),乳香(另研末,各五分),輕粉(另研),硇砂(另研末),白丁香(取末,各一錢),龍腦(少許,末),海螵蛸(取末,一錢),爐甘石(六兩,另以一兩黃連,銼,置水中,燒爐甘石通紅,淬七次)

先用好白沙蜜一十兩,或銀器沙鍋內,熬五七沸,以淨紙搭去蠟面,除黃丹外,下余藥,用柳木攪勻,次下黃丹再攪,慢火徐徐攪至紫色,卻將乳香、麝香、輕粉、硇砂和勻,入上藥內,以不黏手為度,急丸如皂角刺大,以紙裹之。每用一丸,新汲水化開,旋入龍腦少許,時時點翳上。

上方,以黃連去邪熱,主明目為君;以黃丹除熱除毒,爐甘石療濕收散為臣;以當歸和血脈,麝香、乳香諸香通氣,輕粉殺瘡為佐;以硇砂之能消,海螵蛸之磨翳,白丁香之主病不移,龍腦之除赤脈去外障為使也。

消翳復明膏,治症上同。

黃丹(水飛,四兩),青鹽(一兩,另研),白沙蜜(一斤),訶子(八個,去核,取末),海螵蛸(三錢,取末)

先將蜜熬數沸,淨紙搭去蠟面,卻下黃丹,用棍攪勻,旋下余藥,將至紫色取出。

黃連(十兩),蕤仁(半兩),木賊草(一兩),龍膽草(二兩),杏仁(七十五個去皮尖)

通入瓷器內,水一斗浸之,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入鍋內,文武火熬至小半升,濾去渣,重湯燉成膏子,卻入前藥熬之,攪成紫色,入龍腦一錢。每用少許,點上,藥干,淨水化開用。

上方,以黃連為君,為療邪熱也;蕤仁、杏仁、龍膽草為臣,為除赤痛,潤煩燥,解熱毒也;黃丹、青鹽、龍腦、白沙蜜為佐,為收濕爛,益腎氣,療赤腫,和百藥也;訶子、海螵蛸、木賊草為使,為澀則不移,消障磨翳也。

除風益損湯,治目為物傷者。

熟地黃,當歸,白芍藥,川芎(各一錢),藁本,前胡,防風(各七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大熱服。

上方,以熟地黃補腎水為君,黑睛為腎之子,此虛則補其母也;以當歸補血,為目為血所養,今傷則血病,白芍藥補血又補氣,為血病氣亦病也,為臣;川芎治血虛頭痛,藁本通血去頭風為佐;前胡、防風,通療風邪,俾不凝留為使。兼治亡血過多之病。傷於眉骨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手少陰有隙也,加黃連療之。

傷於䪼者,病自抵過而上;傷於耳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手太陽有隙也,加柴胡療之。傷於額交顛耳上角及腦者,病自內眥而出,以其足太陽有隙也,加蒼朮療之。傷於耳後、耳角、耳前者,病自客主人斜下;傷於頰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足少陽有隙也,加龍膽草療之。傷於額角及巔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足厥陰有隙也,加五味子療之。

白話文:

[附方]

磨障靈光膏,治療眼疾。

藥方組成:黃連(切成豆粒大小,一兩,用童尿浸泡一夜,曬乾,研成粉末)、黃丹(水飛三兩)、當歸(研成細末,二錢)、麝香(研成粉末,五分)、乳香(研成粉末,五分)、輕粉(研成粉末,一錢)、硇砂(研成粉末,一錢)、白丁香(研成粉末,一錢)、龍腦(少許,研成粉末)、海螵蛸(研成粉末,一錢)、爐甘石(六兩,另取一兩黃連切碎,放入水中,將爐甘石燒至通紅,淬七次)。

製法:先取上等白沙蜜十兩,放入銀器或沙鍋中,熬煮五七沸,用淨紙去除浮沫,除去黃丹後,加入其餘藥物,用柳木攪拌均勻,再加入黃丹攪拌,小火慢慢攪拌至呈紫色。然後將乳香、麝香、輕粉、硇砂混合均勻,加入上述藥膏中,攪拌至不粘手為止。迅速製成皂角刺大小的藥丸,用紙包裹。每次取一丸,用新汲水化開,再加入少許龍腦,隨時點於眼翳上。

藥理分析:方中黃連清熱解毒,明目,為君藥;黃丹、爐甘石清熱解毒,收斂,為臣藥;當歸補血,麝香、乳香行氣活血,輕粉殺菌,為佐藥;硇砂消散,海螵蛸收斂,白丁香防止病情蔓延,龍腦清熱明目,為使藥。

消翳復明膏,治療眼疾。

藥方組成:黃丹(水飛,四兩)、青鹽(一兩,研成粉末)、白沙蜜(一斤)、訶子(八個,去核,研成粉末)、海螵蛸(三錢,研成粉末)。

製法:先將蜂蜜熬煮數沸,用淨紙去除浮沫,再加入黃丹,用棍攪拌均勻,然後加入其餘藥物,攪拌至呈紫色取出。

另取:黃連(十兩)、蕤仁(半兩)、木賊草(一兩)、龍膽草(二兩)、杏仁(七十五個,去皮尖)。

將以上藥材放入瓷器中,加水一斗浸泡(春秋五天,夏季三天,冬季十天),然後放入鍋中,用文武火熬煮至小半升,過濾掉藥渣,再將濾液濃縮成膏,然後加入前面熬好的藥膏中,攪拌成紫色,最後加入龍腦一錢。每次取少許,點於患處,藥乾後,用清水化開再用。

藥理分析:方中黃連為君藥,清熱解毒;蕤仁、杏仁、龍膽草為臣藥,清熱解毒,潤燥;黃丹、青鹽、龍腦、白沙蜜為佐藥,收斂,滋補腎氣;訶子、海螵蛸、木賊草為使藥,收澀,消翳。

除風益損湯,治療眼睛外傷。

藥方組成:熟地黃、當歸、白芍藥、川芎(各一錢)、藁本、前胡、防風(各七分)。

製法:水煎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

藥理分析:方中熟地黃滋陰補腎為君藥,腎主目,補腎則益目;當歸、白芍藥補血養血為臣藥;川芎行血止痛,藁本祛風止痛為佐藥;前胡、防風疏風散邪為使藥。此方也適用於失血過多的情況。

若外傷在眉骨,則病痛從眼部向下蔓延,因手少陰經在此有空隙,需加黃連;若外傷在顴骨,則病痛從下向上蔓延;若外傷在耳部,則病痛從眼角內側侵入,因手太陽經在此有空隙,需加柴胡;若外傷在額角、頭頂、耳上角及腦部,則病痛從眼角內側出來,因足太陽經在此有空隙,需加蒼朮;若外傷在耳後、耳角、耳前,則病痛從眼角外側向下蔓延;若外傷在面頰,則病痛從眼角內側侵入,因足少陽經在此有空隙,需加龍膽草;若外傷在額角及頭頂,則病痛從眼部向下蔓延,因足厥陰經在此有空隙,需加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