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梅澗

《重樓玉鑰》~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懸𤷍風

牙床浮腫號懸𤷍。外症能療內症危。爛及咽間妨飲食。蓬萊妙藥亦難施。

凡牙匡下浮腫為外懸𤷍。起生牙根內為里懸𤷍。紅腫如蜒蝣樣。漸次而長。先用角藥調噙。吹冰硼散。服紫地湯。初起可用破皮針。日久不宜針。(刺紅腫處,出血效,若白爛者不可用針)凡外懸𤷍屬善症。易治。生於內屬惡症。卻難治。稍醫差遲。即能傷人。若白爛延至咽喉。及落盡面頰肉者。不治。

白話文:

【懸𤷍風】

牙齦浮腫的情況被稱作懸𤷍。這種外部的病症雖然可以治療,但如果影響到內部,情況就變得危險了。一旦病情蔓延到喉嚨,影響飲食,即使有再好的藥物也難以救治。

一般來說,如果牙齦下方出現浮腫,這是外部的懸𤷍;如果在牙根內部發病,則是內部的懸𤷍。紅腫的形狀類似蜒蚰,逐漸擴大。初期可使用角藥進行調理,並輔以冰硼散吹拂,服用紫地湯。剛開始時,可以用破皮針進行治療,但時間久了就不宜再用針刺。(針刺紅腫部位,出血後會有療效,但如果是白色腐爛的情況,就不能用針刺)

通常,外部的懸𤷍屬於較輕的病症,容易治療。但如果在內部發病,就是嚴重的病症,治療起來困難。如果治療不及時,很容易對患者造成傷害。如果病情進一步惡化,白色腐爛延伸到咽喉,或是面部肌肉完全萎縮,那就是無法治癒的情況了。

2. 奪食風

(即嗆食風)

嗆食還將奪食名。舌根喉齶陡然成。休驚是疾無方法。善使針刀泡立平。

此症或因飲食火物。觸動肺胃積熱。致陡起斯症。或在喉頭上齶。及舌根左右生一血泡。或數小泡。即變大脹滿不能吞嚥氣息不能出入急以竹針挑破。咯出紫血即吹赤麟散。或回生丹。其泡若起喉內。不能用針刀挑破。只須氣針。針百會前頂後頂三穴。內泡自平。

白話文:

【噎食風】

噎食的情況我們又稱之為奪食風。這種情況突然發生,主要表現在舌根、喉部以及口腔上壁。你不用過於驚慌,認為這種病沒有治療的方法,只要正確使用針灸或者手術,這種血泡就會立即消退。

這種病症可能是因為飲食過熱或刺激性食物,引發了肺和胃的積熱,導致突然出現這種症狀。可能在喉頭、口腔上壁,以及舌根兩側突然長出一個大血泡,或是幾個小血泡,隨後迅速腫大,使人無法吞嚥,呼吸困難。此時應立即使用竹針將血泡挑破,排出紫色的血液,然後吹入赤鱗散或回生丹,可以緩解症狀。

如果血泡生在喉部內部,無法直接用針刀挑破,這時就需要使用氣針,對準百會、前頂、後頂三個穴位進行針灸,內部的血泡就會自然消失。

3. 魚口風

魚口生來一片浮。心家有熱夜啁啾上衝痰氣醫當急。莫待深沉始怨尤。

凡上唇生小瘡或一二枚者。初起紅腫漸至下唇。亦腫及面頰俱浮。若初起紅赤發熱作癢。癢後起小黃泡切勿用破皮針。如生在上唇中間者難治。若上唇赤腫直長出者。名龍唇發可針兩鼻角。又一症上唇生小白紅瘡乾燥。常欲以舌舐唇上。亦不可針。又一症唇上直痛入骨連頰俱痛不可忍可針鼻角。

又一症不浮腫只口眼喎斜轉過一邊。名轉喎風此症宜針合谷頰車二穴。以上諸症。先以角藥調敷。吹呂雪丹服紫地湯。加犀角。大凡唇皮生瘡。初起者。不可以針妄挑破。若誤針之。身必潮熱。滿身骨節疼痛不治。如用針刀必須依法律。切勿妄任己意施為。至要至要。

白話文:

【魚口風】

這是一種病狀,嘴部就像魚口一樣浮腫。當心臟有火熱,夜晚會因熱氣上衝而產生痰,醫生應緊急治療,不要等到病情加重才後悔。

通常,上脣會生出一兩個小瘡,起初紅腫,慢慢擴散到下脣,甚至整個面部都浮腫。如果剛開始時,脣部紅赤發熱,並感到癢,癢後出現小黃水泡,千萬不要用針去刺破它。如果瘡生在上脣中間,比較難治。若是上脣紅腫且直長出來,名為龍脣,可用針刺兩側鼻孔旁邊的位置。另一種情況是,上脣生出小白紅色的瘡,乾燥且想用舌頭舔,這種情況也不適合用針刺。另一種情況是,脣部直接劇痛入骨,連同臉頰都痛得難以忍受,同樣可以在鼻角位置用針刺。

還有一種情況,嘴和眼睛歪斜,偏向一邊,這種病稱為轉喎風,這種病症適合針刺合谷、頰車兩個穴位。以上各種病症,應先使用角藥調和外敷,再服用吹呂雪丹和紫地湯,最好加犀角。一般來說,當脣部生瘡,剛開始時,不能輕易用針挑破,若誤用針,身體可能會出現潮熱,全身骨節疼痛,難以自愈。如果要用針或刀具治療,必須依照正確方法,千萬不要自作主張,隨意操作,這是非常重要的。

請注意,上述內容是根據古代醫學理論進行的現代化解譯,實際治療應由專業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

4. 驢嘴風

驢嘴風生在下唇。逐時腫大不堪論。更加作痛如刀刺。敷藥頻施效自神。初起下唇生一紅瘡。逐時腫大漸至下唇長出。用消蘆散熏。服紫地湯。吹冰硼散。可用破皮針。針破即效。針法須認兩旁腫處針之。

白話文:

「驢嘴風」這種症狀是發生在下脣的。病情會隨時間迅速惡化,腫脹程度令人難以忍受。更甚的是,病患部位會劇烈疼痛,如同被刀刺一般。然而,若能勤敷藥物,其療效會非常顯著。

病症剛開始時,會在下脣出現一個紅色的傷口,隨後這個部位會迅速腫脹,甚至導致下脣變形突出。治療上,可以使用消蘆散進行薰蒸,內服紫地湯,並外用冰硼散。如果情況嚴重,可以使用一種稱為破皮針的工具,將腫脹部位刺破,此法通常立即見效。但使用針法時,必須確定是在腫脹的兩側進行針刺。

5. 魚腮風

魚腮疾染在腮頤。腫痛難當只自知。傳訣與君依法治。免教遲慢勢難支。

是症生在酒腋邊。兩腮浮赤紅腫。為雙魚腮。一邊紅腫者。為單魚腮。治法以角藥調敷。或用消蘆散熏。服紫地湯。噙冰硼散。如逐日紅腫極盛。方可用破皮針。針出血。仍以角藥外敷。倘症日久腮穿出膿者。須內服蠟礬丸。外敷生肌散。

白話文:

這病症出現在頰部,就像是魚腮一樣。病患會感到腮部腫脹疼痛,這種痛苦只有自己能體會。我將告訴你治療方法,讓你能及時應對,以免病情惡化。

這種病症通常發生在喝酒後,兩側的頰部會泛紅且腫脹,我們稱之為「雙魚腮」;若只有一邊的頰部紅腫,則被稱為「單魚腮」。治療上,可以使用角藥調和外敷,或者用消蘆散來薰蒸,內服紫地湯,口含冰硼散。如果每天的紅腫情況愈來愈嚴重,才會考慮使用破皮針,將腫脹部位刺破放血,然後再以外敷角藥的方式處理。倘若病情拖久了,腮部穿孔流膿,那時就需內服蠟礬丸,外敷生肌散來治療了。

6. 雙搭頰風

風名搭頰兩邊浮。赤腫難當筋似抽。若遇此風非易治。值時敷刺莫移遊。

初起面頰兩邊紅腫發熱惡寒。須看口內牙上有腫無腫。如牙匡腫者。不是搭頰。乃是牙風。即以牙風法治之。若屬搭頰先用角藥外敷。服紫地湯重加連翹桔梗牛蒡子。如腫仍不消。宜用破皮針出血。不可針挑深。外仍不離敷藥。加摩風膏少許。

白話文:

這是一種被命名為「雙搭頰風」的疾病,特徵是兩頰浮腫,顏色赤紅,且有疼痛感,如同肌肉被拉扯一般。這種病並不容易治療,一旦發現,應立即進行治療,不要拖延。

在病初起時,會見到兩頰紅腫,伴有發熱和怕冷的症狀。這時要檢查口腔,看牙齒是否有腫脹。如果牙周有腫脹,那這並不是「雙搭頰風」,而是「牙風」,應按照治療牙風的方法來處理。如果是「雙搭頰風」,首先應用外敷的藥物,再配合服用紫地湯,藥方中需加重連翹、桔梗和牛蒡子的份量。

如果腫脹仍未消退,應該使用破皮針進行放血治療,但要注意針刺深度不宜過深。在外敷藥物上,可添加一些摩風膏,以增強療效。

7. 單搭頰風

一邊紅赤頰名單證治如雙毋用參。日久腫浮牙赤腫。外敷角藥內噙丹。

面頰一邊浮赤腫痛。或日久致牙匡亦腫痛。須以角藥外敷內噙。吹回生丹。服紫地湯。

白話文:

症狀表現為一側臉頰紅腫疼痛,有時隨著時間推移,牙齦也會出現腫痛的現象。對於這種情況,我們需要使用角藥來外敷,並且內服丹藥,進行吹入式治療,服用回生丹以及紫地湯進行綜合治療。」

8. 落架風

落架風兮信不良。總因血氣暗中傷。搭勾合上方無事。不合匡時費酌量。

此症或因酒後。或偶大笑或大呵欠致脫落下胲不得合架。口大開而不能咀嚼。雖屬上熱下虛。實由氣血有虧。以致胲筋弛而不收。若起於一二日者可治。日久則其筋已縱。恐難安合矣。治用上兜之法先將下胲輕輕托上。用綢手巾兜住。然後以手揣其搭勾之處。令其勾合。再用老薑一片。置頰車左右穴上。以艾丸置姜上用香點灸一再。即可斷根。

樞扶氏曰。此症由內傷所致。宜灸不宜針。當服歸脾湯。加熟地。氣血虛者。或當歸補血湯主之。切勿以喉風諸藥妄投。致誤人匪淺也。

白話文:

【病症名稱】: 脫頜 (俗稱落枕風)

【病症描述】: 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身體的血氣在不知不覺中受損。當頜骨正常位置沒有問題,但如果位置不對,就會帶來困擾。

這種病可能在醉酒後、或者在大笑或是大打哈欠時,導致下頜骨脫位,無法回到原本的位置,導致嘴巴大大張開卻無法咬合。雖然表面上看來是上火下虛,但實際上是因為氣血不足,造成頜部肌肉鬆弛無法回縮。如果是在一兩天內發生的情況,還可以治療;但如果時間太久,頜骨肌肉已經鬆弛,恐怕就很難恢復了。

【治療方式】: 治療方法是使用一種叫「上兜」的技巧,首先輕輕地將下頜托起,用絹製的手帕兜住,然後用手去摸索應該勾連的部位,讓它們重新結合。再取一片老薑,放在臉頰兩側的特定穴位上,然後在薑片上放上艾丸,用香火點灸一兩次,就可以根治。

【醫學家意見】: 樞扶氏認為,這種病是因為內傷所導致,適合用灸法治療,不適合針刺。患者應該服用歸脾湯,可以加入熟地。如果是氣血虛弱的人,可以用當歸補血湯。千萬不要亂用一些治療喉風的藥物,這樣會嚴重誤導病情。

以上就是對「脫頜」病症的詳細解說。

9. 粟房風

粟米瘡形滿面淫。或成大泡痛難禁。施針用藥依真法。病者舒眉患不侵。

初起發熱滿面紅腫。先如粟米黃瘡。日久合成大泡。先用荊芥蔥白煎角藥頻洗。再以角藥用荊芥煎水調敷泡上。服紫地湯。凡初起不可針破。俟合成大泡以針口向下挑出膿血。自效。

白話文:

【粟房風】

這是一種臉部長滿像粟米一樣的小疹子,隨後會融合成大的水泡,疼痛難忍的疾病。治療時,要依照正確的方法使用針灸和藥物,如此一來,患者可以舒緩症狀,病情也不會進一步惡化。

初期,患者會有發燒的情況,臉部會紅腫,起初的疹子形狀大小如同粟米,呈現黃色,隨著時間過去,這些疹子會逐漸融合成大的水泡。治療初期,我們會使用由荊芥和蔥白煎煮的藥水,頻繁地清洗患處。之後,再使用這種藥水,加上荊芥,調成糊狀,塗抹在水泡上。患者還需服用紫地湯。

值得注意的是,在剛開始發病時,切勿用針刺破疹子。等到疹子已經形成大的水泡時,纔可以用針,將針口朝下,挑開水泡,釋放出膿血,這樣就能達到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