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梅澗

《重樓玉鑰》~ 卷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

1. 四季針灸坐向歌

針灸原來宜坐向。理從四季順自然。東南西北四維向。迎以生氣本乎天。

白話文:

針灸的時候最好坐著,方向要按照四季來調整,順應自然的規律。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迎接生氣,這是基於天然的原則。

2. 四季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

四季人神所在處。禁針忌灸莫妄施。春在左脅秋在右。冬在腰間夏在臍。

白話文:

四季中人的精神所在的位置不同,禁忌鍼灸不要隨便施用。春天精神在左邊脅肋,秋天精神在右邊脅肋,冬天精神在腰部,夏天精神在肚臍。

四季人神所在之處。謂人之神氣初動之處。同乎天地之流行也。禁針灸者。恐傷生氣也。凡人神常在心。至春在左脅者。肝主升也。秋在右者。肺主降也。冬在腰者。腎主藏也。夏在臍者。脾主化也。

白話文:

四季是人神所居之處。是指人的神氣初動之處。與天地運行相同。禁止針灸,是擔心損傷生氣。一般人的神通常在心臟。到了春天在左脅,因為肝主升。到了秋天在右邊,因為肺主降。到了冬天在腰部,因為腎主藏。到了夏天在臍部,因為脾主化。

3. 逐日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

一日足大(足之大指)二外踝。三日股內四在腰。五口六手七內踝。八腕九尻十背腰。十一鼻柱二髮際。三牙四胃五遍身。六胸七氣(氣衝也)八股內。九足二十內踝尋。二十一手小(手之小指)二外踝。三日肝足四手明。(手陽明)五足(足陽明)六胸七在膝。八陰(男女前陰中也)九脛晦趺停。(足之十指岐骨也)

白話文:

一、大拇指、二腳踝外側。

三、股內側、四腰部。

五、嘴巴、六手掌、七腳踝內側。

八、手腕、九屁股、十背腰。

十一、鼻樑、二髮際。

三、牙齒、四胃、五遍全身。

六、胸、七氣衝、八股內側。

九、腳跟、十腳踝內側及附近。

二十、小拇指、二腳踝外側。

三、肝、四手少陽明。

五、足陽明、六胸部、七在膝部。

八、男女陰部內部、九脛骨前面骨頭。

4. 十干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

甲不治頭乙喉頭。丙肩丁心戊腹中。己脾庚腰辛膝位壬腎癸足忌灸針。

白話文:

甲藥不治療頭部疾病,乙藥治療喉頭疾病。丙藥治療肩部問題,丁藥治療心臟疾病,戊藥治療腹部疾病。己藥治療脾臟問題,庚藥治療腰部問題,辛藥治療膝蓋部位的問題,壬藥治療腎臟疾病,癸藥治療足部疾病,但忌諱使用鍼灸。

5. 十二支人神所在禁忌針灸

子日(在目)丑日(在耳)寅日(在胸又云面口)卯日(在鼻及脾)辰日(在腰)巳日(在手又云頭口)午日(在心腹)未日(在足)申日(在頭並肩腰)酉日(在背及腰)戌日(在喉咽頭)亥日(在頭並臂脛膝)

白話文:

  • 子日(在眼睛)

  • 丑日(在耳朵)

  • 寅日(在胸部,又稱臉部和嘴巴)

  • 卯日(在鼻子和脾臟)

  • 辰日(在腰部)

  • 巳日(在手部,又稱頭部和嘴巴)

  • 午日(在心臟和腹部)

  • 未日(在腳部)

  • 申日(在頭部、肩膀和腰部)

  • 酉日(在背部和腰部)

  • 戌日(在喉嚨、咽喉和頭部)

  • 亥日(在頭部、手臂、小腿和膝蓋)

6. 十二時人神所在禁忌針灸

子時(在踝)丑時(在頭)寅時(在耳一云在目)卯時(在面耳)辰時(在口項)巳時(在乳一云在肩)午時(在胸脅)未時(在腹)申時(在心)酉時(在膝背脾)戌時(在腰)亥時(在股)

白話文:

子時氣血運行至踝部,丑時至頭部,寅時至耳朵或眼睛,卯時至面部和耳朵,辰時至口部和頸部,巳時至乳房或肩膀,午時至胸部和脅肋,未時至腹部,申時至心臟,酉時至膝蓋、背部和脾臟,戌時至腰部,亥時至大腿。

7. 禁針穴歌

(共三十一穴)

禁針穴道要分明。腦戶囟會及神庭。絡卻玉枕角孫穴。顱囟承泣隨承靈。神道靈臺膻中忌。水分神闕並會陰。橫骨氣衝手五里。箕門承筋及青靈。乳中上臂三陽絡。二十三穴不可針。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陽交內亦通論。石門針灸應久忌。女子終身無妊娠。外有云門並鳩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時人悶倒。三里急補人還平。

白話文:

扎針的時候穴位一定要清楚分明,腦戶、囟會和神庭穴,絡卻、玉枕、角孫穴,顱囟承泣接著承靈穴,神道、靈臺和膻中穴忌諱針灸,水分、神闕和會陰穴,橫骨、氣衝和手五里穴,箕門、承筋和青靈穴,乳中、上臂三陽絡穴,以上二十三個穴位不能針灸。孕婦不宜針灸合谷穴,三陽交穴內側也通論,石門穴針灸應該長期忌諱,否則女子終身沒有懷孕的可能。外有云門和鳩尾穴,缺盆、客人穴莫要扎深,肩井穴扎深時,會讓人悶倒,三里穴緊急補瀉,可以使人恢復正常。

8. 禁灸穴歌

(共四十七穴)

禁灸之穴四十七。承先啞門風府逆。晴明攢竹下迎香。天柱素髎上臨泣。腦戶耳目瘈脈通禾髎顴髎絲竹空。頭維下關人迎等。肩貞天牖心俞同。乳中脊中白環俞。鳩尾淵腋如周榮。腹哀少商並魚際。經渠天府及中衝。陽池陽關地五會。漏谷陰陵條口逢。殷門中脈承扶忌。伏兔髀關連委中。陰市下行尋犢鼻。諸穴休將艾火攻。

白話文:

47個禁止灸的穴位:承先、啞門、風府、逆、晴明、攢竹、下迎香、天柱、素髎、上臨泣、腦戶、耳目、瘈脈通、禾髎、顴髎、絲竹空、頭維、下關、人迎等,肩貞、天牖、心俞一同,乳中、脊中、白環俞,鳩尾、淵腋、如周榮,腹哀、少商、並魚際,經渠、天府及中衝,陽池、陽關、地五會,漏谷、陰陵、條口逢,殷門、中脈、承扶忌,伏兔、髀關、連委中,陰市、下行、尋犢鼻,這些穴位都不要用艾灸來治療。

9. 針灸諸則

一凡諸病之作。皆由血氣壅滯不得宣通。宜用針刺者。以針法開導之。當用灸者。以灸法溫暖之。凡治畢。須好持護。忌生冷醋滑等物。若不知慎。必反生他疾。

白話文:

  1. 凡是疾病的產生,大多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不通暢。需要針灸的,使用針灸的方法疏通。需要灸治的,用灸治的方法溫暖。

  2. 所有的治療結束後,必須小心護理。避免食用生冷、醋滑等食物。如果不小心護理,必定會再次產生其他疾病。

一凡針刺大法多宜在午時之後。不宜在午時之前。

一凡灸法。須先發於上後發於下。先發於陽。後發於陰。

一凡微數之脈。及新得汗後者。並忌灸。

白話文:

一般來說,針刺療法大多應該在午後進行,不宜在午前進行。

一般來說,灸療方法。需要從上部開始,然後到下部;先作用於陽面,後作用於陰面。

一般來說,脈象微弱或剛剛出汗後的人,都不適合進行灸療。

一凡用火補者。勿吹其火。必待其從容徹底自滅。灸畢。即可用膏貼之。以養火氣。若欲報者。直待報畢。貼之可也。

一凡用火瀉者。可吹其火。敷其艾宜於速迅。須待灸瘡潰發。然後貼膏。此補瀉之法也。

白話文:

1.凡是使用艾灸來治療的人,不要用嘴巴吹熄艾火,一定要等到艾火自然燃燒完畢,再將膏藥貼上,以維持火氣。

2.如果想要繼續灸下去,就必須等到艾火燃燒完畢,再重新貼上膏藥。

10. 諸症針刺要穴

喉痹又喉纏喉鬥底。

天突,廉泉,後頂,風府,風池,合谷,商陽,中衝,少澤,少商,然谷,照海,三陽交,足三里

雙單乳蛾燕口。

後谿,少衝,少商,合谷,風池

牙關緊閉口眼歪斜搜牙懸𤷍。

頰車,承漿,合谷,魚際,足三里

白話文:

喉嚨疼痛,像是被卡住、緊縮、無法吞嚥。可以針灸天突、廉泉、後頂、風府、風池、合谷、商陽、中衝、少澤、少商、然谷、照海、三陽交、足三里等穴位。如果出現口腔潰瘍、口角潰爛、口乾舌燥,則可以針灸後谿、少衝、少商、合谷、風池等穴位。如果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牙齒疼痛,則可以針灸頰車、承漿、合谷、魚際、足三里等穴位。

樞扶氏曰。以上諸穴。皆急治喉風等症之要穴法也。其餘諸穴。切勿妄行針灸。必須謹遵古法。庶不有誤。慎之慎之。

白話文:

樞扶氏說,以上諸穴位,都是急治喉風等症的重要穴位應用方法。其餘的穴位,切勿隨意針灸,必須謹慎遵照古法,才能避免錯誤。請務必謹慎。

11. 制針法

制針須用馬嚼環鐵。以馬屬午午屬火火剋金取剋制。能解鐵毒之義也。故本草用馬銜鐵作醫針為妙。若以真金制針。用之更佳。其煆煉之法。以馬銜鐵琢作二寸長。或三寸。不拘長短。要光圓尖者數針。三稜式者數針。以便分症從穴按用。不可過於尖鋒恐易折針於肉內也。

白話文:

製作針具時必須使用馬咬的環形鐵。因為馬對應地支「午」,午屬火,火元素可剋制金屬,取其剋制之意。因此本草經中用馬銜鐵製作醫針的方法十分巧妙。若是用真金來製作針具,效果會更佳。煆煉方法是將馬銜鐵琢磨成二寸長,或三寸長,長短不拘。重要的是要光滑圓潤,尖端鋒利的針具數枚,三棱狀的針具數枚。以便根據不同症狀和穴位選擇合適的針具使用。切勿過分尖利,以免針具容易折斷在肉內。

次以蟾酥塗針尖上入火中微煆。不可令紅。取起復照前塗酥煆三次。乘熱插入臘肉皮之裡肉之外。將後藥用水三碗煎沸次。入針肉在內。煮至水乾。傾於清水中。待冷將針取出。於黃土中插百餘下。以去火毒再用。細石打磨淨及端直。仍用松子油塗之。當常近人氣為妙。

白話文:

再用蟾酥塗抹在針尖上,置入火中稍微燒烤,不可讓針尖變紅。取出針後,重複前面塗抹蟾酥和燒烤的步驟三次。趁著針尖還熱的時候,將針插入臘肉皮的裡側,肉的外面。然後將後面的藥材和三碗水一起煎煮到沸騰,然後將針和肉一起放入鍋中煮,直到水煮乾。將煮好的針和肉倒入清水中,待冷卻後將針取出。將針插入黃土中,上下抽動一百多次,以去除針的火毒,以便再次使用。將細石打磨乾淨並使其筆直,然後用松子油塗抹。應該經常使針靠近人體氣味,這樣針的品質最好。

12. 煮針藥方

麝香(五分),膽礬(一錢),硃砂(三錢),沒藥(三錢),鬱金(三錢),川芎(三錢),歸尾(三錢),磁石(一兩),石斛(二分),皂角(二錢),穿山甲(三錢),甘草節(五錢),沉香末(五錢),北細辛(三錢)

以上諸藥。能引氣味入針內。

白話文:

麝香(0.6公克),膽礬(3.1公克),硃砂(9.3公克),沒藥(9.3公克),鬱金(9.3公克),川芎(9.3公克),歸尾(9.3公克),磁石(31公克),石斛(0.6公克),皁角(6.2公克),穿山甲(9.3公克),甘草節(15.6公克),沉香末(15.6公克),北細辛(9.3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