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八、針法秘傳 (9)

回本書目錄

八、針法秘傳 (9)

1. 近世針家十四法

十二捫

補時出針,用手指掩閉其穴,無令氣泄。故曰捫以養氣。一說:捫者因痛處未除,以手捫摩痛處,外以飛針引之,除其痛也。

十三按

欲補之時,以手緊捻其針按之,如診脈之狀,毋得挪移再入。每次按之,令細細吹氣五口。故曰,按以添氣,添助其氣也。

十四提

欲瀉之時,以手捻針,慢慢伸提豆許,無得轉動再出。每次提之,令細細吸氣五口,其法提則氣往。故曰,提以抽氣。

白話文:

近世針家十四法

十二捫:補的時候拔針,要用手指按住穴位,不要讓氣散掉。所以說捫是用來保養真氣的。也有人說:捫是指因為疼痛的地方還沒好,用手按摩疼痛處,再用飛針引導,去除疼痛。

十三按:想要補的時候,用手緊緊捻住針,然後按壓,像診脈一樣,不要移動再刺入。每次按壓,都要慢慢吹氣五口。所以說,按是用來增添真氣,增強真氣的。

十四提:想要瀉的時候,用手捻住針,慢慢地向上提出一點點,不要旋轉再拔出。每次提起,都要慢慢吸氣五口,這樣提就能讓氣往上走。所以說,提是用來抽取真氣的。

2. 通關過節等十六法

青龍擺尾

如扶船舵,不進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撥動。又云:青龍擺尾行氣,龍為陽屬之故。行針之時,提針至天部,持針搖而按之,如推船舵之緩。每穴左右各搖五息,如龍擺尾之狀,兼用按者,按則行衛也。

白虎搖頭

似手搖鈴,退方進員,兼之左右搖而振之。又云:行針之時,開其上氣,閉其下氣,氣必上行。開其下氣,閉其上氣,氣必下行。如刺手足,欲使氣上行,以指下抑之,欲使氣下行,以指上抑之,用針頭按住少時,其氣自然行也。進則左轉,退則右轉,然後搖動是也。又云:白虎搖頭行血,虎為陰屬之故。

行針之時,插針地部,持針提而動之,如搖鈴之狀,每穴每施五息。退方進員,非出入也,即大指進前往後,左右略轉,提針而動之,似虎擺頭之狀。兼行提者,提則行榮也,龍補虎瀉也。

蒼龜探穴

如入土之像,一退三進,鑽剔四方。又云:得氣之時,將針似龜入土之狀,緩緩進之,上下左右而探之。(上下出內也,左右拈針也。)又云:下針時三進一退,將兩指按肉持針,於地部右盤,提而剔之,如龜入土,四圍鑽之。盤而剔者,行經脈也。

赤鳳迎源

展翅之儀,入針至地部,提針至天部。候針自搖,復進其源,上下左右,四圍飛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進之。(吸而右退,呼而左進,此即上下左右也。)又云:下針之時,入天插地,復提至天,候氣入地,針必動搖。又復推至人部,持住針頭左盤,按而搗之,如鳳衝風擺翼之狀。

盤而搗者,行絡脈也,鳳補龜瀉也。以上四法,所謂通關過節者也。

龍虎交戰

下針之時,先行龍而左轉,可施九陽數足,後行虎而右轉,又施六陰數足,乃首龍尾虎以補瀉。此是陰中引陽,陽中引陰,乃反復其道也。又云:先於天部施青龍擺尾,左盤右轉,按而添之,亦宜三提九按(即九陽也),令九陽數足。後於地部行白虎搖頭,右盤左轉,提而抽之,亦宜三按六提(即六陰也),令六陰數足,首龍尾虎而轉之。此乃陰陽升降之理,住痛移痛之法也。

龍虎升騰

先於天部持針,左盤按之,一回,右盤按之,後一回用中指將針腰插之,如撥弩機之狀,如此九次,像青龍純陽之體。卻推針至地部,右盤提之,一回,左盤提之,後一回,用中指將針腰插之,如此六次,像白虎純陰之體。按之在後,使氣在前,按之在前,使氣在後。若氣血凝滯不行,兩手各持其針行之,此飛經走氣之法也。

子午搗臼

下針之後,調氣得勻,以針上下行九入六出之數。左右轉之,道引陰陽之氣,百病自除。諺云:針轉千遭,其病自消。此除臌膈膨脹之疾也。

燒山火

針入先淺後深,約入五分,用九陽,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針穴,方可插針,令天氣入,地氣出,寒可除矣。又云:一退三飛,飛,進也。如此三次,為三退九進,則成九矣。其法:一次急提至天,三次慢按至地,故曰疾提慢按。隨按令病人天氣入,地氣出,謹按生成息數,病愈而止。

白話文:

通關過節等十六法

青龍擺尾:針法如同扶船舵,不進不退,左右緩慢撥動。行針時,將針提起至穴位上方,輕輕搖動並按壓,如同緩慢推動船舵,每穴左右各搖動五個呼吸的時間,如同青龍擺尾的樣子,同時按壓,可以行氣於衛經。

白虎搖頭:針法像搖鈴一樣,進針時向內旋轉,退針時向外旋轉,並左右搖動。行針時,要根據需要開合上下的氣機,使氣機順利運行。例如,刺手足穴位,想要氣向上行,就用手指向下按壓;想要氣向下行,就用手指向上按壓。用針尖按住穴位片刻,氣機就會自然運行。進針時左旋,退針時右旋,然後再搖動。行針時,針尖插至穴位下方,提起針身並搖動,像搖鈴一樣,每穴施針五個呼吸的時間。進退旋轉,並非針尖的出入,而是大拇指前後左右輕微旋轉,提起針身搖動,像老虎搖頭的樣子,同時提針,可以行氣於榮經。「龍補虎瀉」指青龍擺尾為補法,白虎搖頭為瀉法。

蒼龜探穴:針法如同龜入土,一退三進,四處探尋。行針時,針尖如同龜入土般緩緩進針,上下左右探尋穴位(上下指針尖進出穴位內外,左右指針身左右輕微移動)。下針時三進一退,用兩指按住穴位附近的皮膚持針,在穴位下方右旋,提起針身並輕微剔動,如同龜入土般,四處探尋,旋轉剔動可以行氣於經脈。

赤鳳迎源:針法如同展翅的鳳凰,針尖先插入穴位下方,再提起至穴位上方。觀察針體是否自行搖動,然後再次推進至穴位深處,上下左右,四處旋轉。如果病在上,則吸氣並退針;如果病在下,則呼氣並進針(吸氣時向右退針,呼氣時向左進針,此即上下左右)。行針時,針尖先插入穴位上方,再插入穴位下方,然後再次提起至穴位上方,待氣機進入穴位下方,針體就會自行搖動。然後再推進至穴位中間,持住針尖左旋,按壓並搗動,如同鳳凰衝風擺翼的樣子,旋轉搗動可以行氣於絡脈。「鳳補龜瀉」指赤鳳迎源為補法,蒼龜探穴為瀉法。以上四法,即所謂的通關過節之法。

龍虎交戰:行針時,先進行青龍擺尾(左旋),施以九陽之數(針法操作次數);然後進行白虎搖頭(右旋),施以六陰之數(針法操作次數)。這是以龍(陽)尾(陰)的順序進行補瀉,陰陽互引,反覆操作。先在天部(穴位上方)施用青龍擺尾,左旋右轉,按壓並加強刺激,宜三提九按(即九陽);後在地部(穴位下方)行白虎搖頭,右旋左轉,提起並抽動,宜三按六提(即六陰),以龍尾虎的順序旋轉。這是陰陽升降之理,也是移痛止痛之法。

龍虎升騰:先在天部持針,左旋按壓一次,右旋按壓一次,然後用中指撥動針身九次,如同撥動弩機,像青龍純陽之體。再將針推至地部,右旋提起一次,左旋提起一次,然後用中指撥動針身六次,如同白虎純陰之體。按壓在後,使氣向前運行;按壓在前,使氣向後運行。如果氣血凝滯,則可用雙手持針操作,這是飛經走氣之法。

子午搗臼:下針後,調勻氣機,以針上下行九進六出之數,左右旋轉,引導陰陽之氣,百病自除。針轉千圈,疾病自消。此法用於治療臌脹等疾病。

燒山火:針尖先淺入後深,約入五分,用九陽之法,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直到穴位感到溫熱緊閉,才能插針,使天氣進入,地氣排出,寒邪可除。一退三進,如此三次,共為三退九進,則成九陽之數。方法是:一次快速提起至穴位上方,三次緩慢按壓至穴位下方,故曰疾提慢按。按壓時,使病人天氣進入,地氣排出,謹慎按壓,直至病癒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