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光

《灸法秘傳》~ 太乙神針 (2)

回本書目錄

太乙神針 (2)

1. 太乙神針正面背面穴道詩

看穴先准鼻當中,上入髮際三穴蹤,神庭(入發)五分上星(入發)倍,(一寸)百會(入發)五寸旋毛宮(三穴俱督脈)。天突(在)結喉(下)二寸陷(中),三脘(音管,胃上中下)臍上量(平聲)以通,上脘五寸中漸減,中四下二勿朦朧。氣海臍下寸餘五,關元(即丹田)兩股(三寸)足函容,再下又加其一寸,穴稱中極當中窮(七穴俱任脈)。

左右兩旁共臨泣,(足少陽從)目中直上入發五十釐,兩客主人(足少陽)耳前骨,開口即空而便知。期門(足厥陰在)乳下第二肋,疼骨之端試揣之。天樞(足陽明)以臍為則子,兩旁二寸各開馳。肩髃肩端兩骨縫,肘彎有穴視茫微,肘彎橫紋尖盡處。(必須)屈手按胸(乃)見(紋尖之)曲池。

曲池之下手三里(三穴俱手陽明,曲池相去)二寸銳肉端頭視(次平聲)。正坐垂手兩股間,中指尖處風市(上聲,足少陽)歸。內庭(足陽明)乃在兩足指,次三歧骨陷中耳。大指次指動中間,謂之行間須載記。再若大指去爪(甲如)韭(葉許),從三毛中大敦(二穴俱是厥陰)是。

大椎以上(有二骨為)項二骨,大椎(自項骨算起,大椎當第三)以下(為)脊(骨)第一,第三節下身柱名,十四節下命門(三穴具督脈)地。風池(足少陽)耳後(寸半)陷中存,按之(則)引耳(內)知的實。肺俞(在兩飯匙骨縫中)脾俞腎俞(三穴俱足太陽)場,脊骨各開二寸切,(言不移,脊骨)第三(椎下)為肺十一脾,十四又將腎俞列。四椎節下號膏肓(足太陽,)各開三寸五分疆。

環跳(音條,足少陽)正在髀樞處,務要側身眠在床,伸其下足屈上足,(以)取之乃可識其鄉。尻骨兩邊各(開)二寸,問訊穴名曰會陽(陰,足太陽)。膝下三寸外廉畔,足三里(足陽明)與手殊方,掌按膝頭中指(尖)盡(處),誨人認法劇精詳。穴道取寸法折衷,男左女右手指中,中指第一第二節,相距即寸於此逢。

按穴治病,針無不愈。方自範毓䭲而後,王大德、沈士元、周雍和諸人皆用之,實予人以易從,切勿以其淺近而忽之也。此法及詩,自古今醫詩集中錄出。劉國光識。

白話文:

太乙神針正面背面穴道歌訣

找穴位時,先確定鼻子正中間,往上到髮際線,有三個穴位:神庭穴(在髮際線內)五分處、上星穴(在神庭穴上一寸)和百會穴(在髮際線內五寸處,頭頂旋毛處)。這三個穴位都在督脈上。

天突穴在喉結下方兩寸的凹陷處。上脘、中脘和下脘這三個穴位,從肚臍往上量,都在任脈上。上脘穴在肚臍上方五寸處,中脘穴距離上脘穴漸漸減少,中脘穴在肚臍上方四寸處,下脘穴則在肚臍上方兩寸處。

氣海穴在肚臍下方一寸五分處,關元穴(就是丹田)在兩腿之間可以容納三寸的地方,再往下加一寸,就是中極穴。這七個穴位都在任脈上。

左右兩邊,和眼睛外角垂直往上到髮際線五十釐米處,是臨泣穴(屬於足少陽膽經)。兩邊耳朵前面骨頭的凹陷處,張嘴時會出現空隙,那就是客主人穴(也屬於足少陽膽經)。期門穴在乳頭下方第二根肋骨的地方,摸到肋骨邊緣尖端的地方就是。天樞穴以肚臍為中心,左右兩旁各開二寸處。肩髃穴在肩膀兩骨縫中間。手肘彎曲的地方也有穴位,仔細觀察,在手肘彎曲橫紋尖端,彎曲手肘按壓胸部時會出現紋路,那裡就是曲池穴。

曲池穴下方兩寸,在肌肉鼓起的地方,是手三里穴。這三個穴位都在手陽明大腸經上。正坐時,兩手自然垂下,中指指尖的位置就是風市穴(屬於足少陽膽經)。內庭穴在腳趾的第二和第三個腳趾骨之間凹陷的地方。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叫做行間穴。再往大腳趾的指甲外側(像韭菜葉的地方),在三毛(陰毛)中的,叫做大敦穴。這兩個穴位都是屬於足厥陰肝經。

頸部有兩塊骨頭,從脖子骨頭往下數,第三節椎骨下是身柱穴,第十四節椎骨下是命門穴。這三個穴位都在督脈上。風池穴在耳朵後面一寸半的凹陷處,按壓時會有耳朵被牽引的感覺。肺俞穴、脾俞穴和腎俞穴都在背部的脊椎骨兩側,各開二寸。脊椎骨第三節下是肺俞穴,第十一節下是脾俞穴,第十四節下是腎俞穴。第四節椎骨下是膏肓穴,各開三寸五分。這四個穴位都屬於足太陽膀胱經。

環跳穴在髖關節的地方,取穴時要側身躺在床上,伸直下面的腿,彎曲上面的腿,才能找到。骶骨兩邊各開二寸,是會陽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膝蓋下方三寸,在小腿外側邊緣,是足三里穴,這穴道與手上的穴道取法不同。按住膝蓋骨,中指指尖的地方就是。取穴的方法要仔細研究,才能準確找到。穴道取穴的方法是,男性取左手,女性取右手,中指的第一節和第二節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寸。

依照穴位來治療疾病,幾乎沒有治不好的。這個方法從範毓䭲之後,王大德、沈士元、周雍和等人都使用,這個方法很容易學會,不要因為它看似簡單就忽略它。這個方法和歌訣,是從古代醫書中收集出來的。劉國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