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23)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23)

1. 女萎

(《李當之本草》)

白話文:

李當之《本草》

  • 原文:

石脂,今出於大理山,色黑而明,重而燥,浮於水而堅,炙之非煙。

石脂,產於大理山,呈黑色而有光澤,質地重而乾燥,浮於水面上且堅硬,燒烤時不冒煙。

【集解】恭曰:女萎葉似白蘞,蔓生,花白子細。荊襄之間名為女萎,亦名蔓楚。用苗不用根。與葳蕤全別。今太常謬以為白頭翁者是也。

白話文:

恭反復解釋說:女萎的葉子就像白蘞,是蔓生的,花是白色的,果實細小。荊襄一帶的人稱其為女萎,也叫蔓楚。使用它的藤蔓,不用根。與葳蕤完全不同。如今太常誤以為白頭翁是它。

時珍曰:諸家誤以女萎解葳蕤,正誤見葳蕤下。

白話文:

時珍說:諸家誤把「女萎」解釋為「葳蕤」,正確的解釋請參考「葳蕤」條目。

【修治】斅曰:凡採得陰乾,去頭並白蕊,於槐砧上銼,拌豆淋酒蒸之,從巳至未出,曬乾。

白話文:

修治方法:斅說:凡是採集來的雀斑草,都要在陰涼處曬乾,去掉頭和白色的花蕊,在槐木砧板上搗碎,與豆粉和酒拌勻,蒸熟,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一點蒸好後取出,曬乾。

【氣味】辛,溫,無毒。

白話文:

氣味:辛辣,溫熱,無毒。

【主治】止下痢,消食(當之)。風寒洒洒,霍亂泄痢腸鳴,遊氣上下無常,驚癇寒熱百病,出汗(《唐本》)。

白話文:

【主治功效】止瀉止痢,消食導滯(可以作為治療的藥物)。風寒濕熱外邪所致的腹瀉、霍亂、腹瀉、腸鳴、遊氣上沖和下陷不固定,驚癇、寒熱等各種疾病,出汗(《唐本》)。

【附方】新三。久痢脫肛:女萎(切)一升,燒熏之。(楊氏《產乳方》)

䘌下不止:女萎、雲實各一兩,川烏頭二兩,桂心五錢。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丸,水下,一日三服。(《肘後方》)

白話文:

漏尿不止:女萎、雲實各一兩,川烏頭二兩,桂心五錢。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再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用清水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出自《肘後方》)

身體癧瘍斑駁:女葳膏:用魯國女葳、白芷各一分,附子一枚,雞舌香、木香各二分。為末,臘豬脂七合,和煎,入麝香一錢。以浮石磨破,日擦之。(《古今錄驗》)

白話文:

身體上長了膿瘡、斑點:女葳膏,藥方如下:女葳、白芷各一錢、附子一枚、雞舌香、木香各二分。研末,用七合臘豬脂炒熱,加入麝香一錢,冷卻後研磨,每天擦患處。(《古今錄驗》)

2. 赭魁

(《別錄》下品)

【釋名】時珍曰:其根如魁,有汁如赭,故名。魁乃酒器名。

【集解】《別錄》曰:生山谷中。二月採。

弘景曰:狀如小芋,肉白皮黃,近道亦有。

白話文:

**解釋名稱:**李時珍說:它的根狀如酒器,有紅褐色的汁液,因此得名。魁是酒器的名稱。

收集解說:《別錄》記載:生長在山谷中。二月採收。

陶弘景說:形狀像小芋頭,肉(白皮)黃色,附近道路邊也有。

恭曰:赭魁大者如斗,小者如升。蔓生草木上,葉似杜衡。陶所說乃土卵也。土卵不堪藥用。梁漢人蒸食之,名黃獨,非赭魁也。

白話文:

正確的來說:赭魁大的如鬥,小的如升。藤蔓生長在草木上,葉子像杜衡。陶弘景所說的「土卵」不是赭魁。土卵不能用作藥物。梁漢時期的人們將它蒸熟食用,稱為「黃獨」,而不是赭魁。

保升曰:苗蔓延生,葉似蘿藦,根若菝葜,皮紫黑,肉黃赤,大者輪囷如升,小者如拳,所在有之。

白話文:

保升說;苗蔓延生長,葉子類似蘿藦,根部像菝葜,外皮紫黑色,裡面黃紅色,大的像升一樣圓滾滾的;小的像拳頭一般,到處都有。

時珍曰:赭魁閩人用入染青缸中,云易上色。沈括《筆談》云:本草所謂赭魁,皆未詳審。今南中極多,膚黑肌赤,似何首烏。切破中有赤理如檳榔,有汁赤如赭,彼人以染皮製靴。閩人謂之餘糧。本草石部禹餘糧陶氏所引,乃此物也。謹按:沈氏所說赭魁甚明,但謂是禹餘糧者,非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赭魁閩南人用來放入染青色的缸中,說這樣容易上色。沈括的《筆談》中說:本草中所說的赭魁,都沒有詳細的檢驗。現在南方有很多,外表為黑色,肌肉為紅色,像何首烏一樣。切開後裡面有像檳榔一樣的紅色紋理,有汁液為赭紅色,那邊的人用來染皮革做靴子。福建人稱之為餘糧。本草的石部中禹餘糧陶氏所引用的,就是這種東西。謹慎考證:沈氏所說的赭魁很清楚,但是說它是禹餘糧,這是錯的。

禹餘糧乃今之土茯苓,可食,故得糧名;赭魁不可食,豈得稱糧耶?土卵即土芋也,見菜部。

白話文:

禹餘糧就是現在的土茯苓,可以食用,因此得名糧;赭魁不能食用,怎麼能稱之為糧呢?土卵就是土芋,請參閱菜部。

【氣味】甘,平,無毒。恭曰:有小毒。

【主治】心腹積聚,除三蟲(《本經》)。

白話文:

**味道和性質:**甘味,平性,無毒。

**主治功效:**治療心腹積聚,驅除三蟲(《本經》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