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一卷 (41)
獸部第五十一卷 (41)
1. 兔
(《別錄》中品)
【釋名】明視。
時珍曰:按魏子才《六書精蘊》云:兔字篆文象形。一云:吐而生子,故曰兔。《禮記》謂之明視,言其目不瞬而瞭然也。《說文》兔子曰婏(音萬)。狡兔曰㕙(音俊),曰毚(音讒)。《梵書》謂兔為舍舍迦。
【集解】頌曰:兔處處有之,為食品之上味。
時珍曰:按:《事類合璧》云:兔大如貍而毛褐,形如鼠而尾短,耳大而銳。上唇缺而無脾,長鬚而前足短。尻有九孔,趺居,趫捷善走。舐雄豪而孕,五月而吐子。其大者為㚟(音綽),似兔而大,青色,首與兔同,足與鹿同,故字象形。或謂兔無雄,而中秋望月中顧兔以孕者,不經之說也。
今雄兔有二卵,古樂府有「雄兔腳撲速,雌兔眼迷離」,可破其疑矣。《主物簿》云:孕環之兔,懷於左腋,毛有紋採,至百五十年,環轉於腦,能隱形也。王廷相《雅述》云:兔以潦而化為鱉,鱉以旱而化為兔。熒惑不明,則雉生兔。
肉
【氣味】辛,平,無毒。詵曰:酸,冷。
時珍曰:甘,寒。按:《內則》云:食兔去尻,不利人也。《風俗通》云:食兔髕多,令人面生髕骨。
弘景曰:兔肉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不可合白雞肉及肝、心食,令人面黃。合獺肉食,令人病遁屍。與薑、橘同食,令人心痛、霍亂。又不可同芥食。
藏器曰:兔尻有孔,子從口出,故妊婦忌之,非獨為缺唇也。大抵久食絕人血脈,損元氣、陽事,令人痿黃。八月至十月可食,余月傷人神氣。兔死而眼合者殺人。
【主治】補中益氣(《別錄》)。熱氣濕痹,止渴健脾。生食,壓丹石毒(《日華》)。臘月作醬食,去小兒豌豆瘡(《藥性》)。涼血,解熱毒,利大腸(時珍)。
【發明】宗奭曰:兔者,明月之精。有白毛者,得金之氣,入藥尤效。凡兔至秋深時可食,金氣全也,至春、夏則味變矣。然作醬必用五味,既患豌豆瘡,又食此物,發毒太甚,恐斑爛損人。
時珍曰:兔至冬月齕木皮,已得金氣而氣內實,故味美;至春食草麥,而金氣衰,故不美也。今俗以飼小兒,云令出痘稀,蓋亦因其性寒而解熱耳。故又能治消渴,壓丹石毒。若痘已出,及虛寒者,宜戒之。劉純《治例》云:反胃,結腸甚者難治,常食兔肉則便自行。又可證其性之寒利矣。
【附方】舊一。
消渴羸瘦:用兔一隻,去皮、爪、五臟,以水一斗半煎稠,去滓澄冷,渴即飲之。極重者不過二兔。(崔元亮《海上方》)
血
【氣味】咸,寒,無毒。
【主治】涼血活血,解胎中熱毒,催生易產(時珍)。
【附方】新六。
蟾宮丸:《乾坤秘韞》:治小兒胎毒,遇風寒即發痘疹,服此可免,雖出亦稀。用兔二隻,臘月八日刺血於漆盤內,以細麵炒熟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綠豆湯下。每一兒食一劑,永安甚效。《楊氏經驗方》:加硃砂三錢,酒下。名兔砂丸。
白話文:
兔
《名醫別錄》將兔列為中品藥材。
兔又稱明視,因其眼睛明亮,不瞬目而得名。古籍記載,兔字篆文是象形字,也有人說因兔吐子而生,故名為兔。《禮記》稱兔為明視,指其眼睛明亮。《說文》中提到,兔子叫婏(音wàn),狡猾的兔子叫㕙(音jùn)或毚(音chán)。梵文則稱兔為舍舍迦。
兔遍布各地,其肉是美味佳餚。古籍記載,兔大小如狸,毛色褐色,形似老鼠但尾巴短,耳朵大而尖,上唇中間有缺口,沒有脾臟,長著長鬚,前腳短,臀部有九個孔,腳掌著地,行動敏捷。兔是舔雄兔的毛而受孕,懷孕五月後產子。較大的兔子叫㚟(音chuò),形似兔子卻更大,毛色青綠,頭部像兔,腳像鹿,其字形也因此而來。也有人說兔沒有雄性,中秋月中的玉兔是懷孕的兔子,這是不正確的說法。其實雄兔是有兩個睾丸的,古樂府詩句「雄兔腳撲速,雌兔眼迷離」就證明了這一點。《主物簿》記載,懷孕的兔子,胎兒在左腋下,毛上有花紋,活到一百五十年,胎兒會轉到頭部,然後兔子就能隱身。王廷相《雅述》中說,兔子遇到水災會變成鱉,鱉遇到乾旱會變成兔子;火星不明亮時,雉雞會生出兔子。
兔肉
兔肉味辛,性平,無毒。也有說法認為其味酸,性寒;或味甘,性寒。《內則》記載,吃兔肉要除去臀部,否則對人體有害。《風俗通》記載,吃兔子的膝蓋骨太多,會使人臉上長出骨頭。
兔肉煮成羹湯,有益於人體健康。但孕婦忌食,以免胎兒唇裂;不可與白雞肉及雞肝、雞心同食,以免使人面黃;不可與獺肉同食,以免令人患怪病;不可與薑、橘同食,以免引起心痛、霍亂;也不可與芥菜同食。
兔子的臀部有孔,幼兔從肛門出生,因此孕婦忌食,不僅僅是因為會導致唇裂。長期食用兔肉會損傷人體血液循環,損耗元氣和性功能,使人萎黃。農曆八月到十月可以食用兔肉,其他月份食用會損傷人的神氣;兔子死後眼睛閉合的,則有毒,食之傷人。
兔肉的功效
兔肉能補中益氣,治療熱氣濕痹,止渴健脾;生吃兔肉可以解丹石毒;臘月將兔肉做成醬食用,可以治療小兒豌豆瘡;兔肉還能涼血、解熱毒、利大腸。
秋季是食用兔肉的最佳時節,此時兔肉吸收了金氣,味道最佳;春夏兩季兔肉味道則會變差。用兔肉做醬,必須加入五種佐料,如果患有豌豆瘡又食用兔肉醬,則毒性過強,可能導致皮膚潰爛。
冬季兔子啃食樹皮,吸收了金氣,所以肉質肥美;春天兔子吃草和麥子,金氣衰弱,所以肉質不佳。民間用兔肉喂養小孩,認為可以使出痘稀少,這是因為兔肉性寒,可以解熱。因此,兔肉也能治療消渴,解丹石毒。但痘疹已出或體虛怕冷的人,應該避免食用兔肉。古籍記載,兔肉可以治療反胃,治療腸道阻塞的療效顯著,這也證明了兔肉性寒通便的特性。
兔肉食療方
治療消渴羸瘦:取一隻兔子,去除皮、爪、五臟,加水煎煮至濃稠,過濾去渣,放涼後飲用,病情嚴重者可服用兩隻兔子。
兔血
兔血味咸,性寒,無毒。
兔血的功效
兔血可以涼血活血,解胎中熱毒,催生易產。
兔血食療方
蟾宮丸:治療小兒胎毒,遇風寒即發痘疹,服用此丸可預防,即使出痘也較少。取兩隻兔子,在農曆臘月八日將其放血於漆盤中,用細麵粉炒熟拌勻,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綠豆湯送服。每位兒童服用一劑,療效顯著。另一方劑中加入硃砂三錢,用酒送服,稱為兔砂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