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卷 (42)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卷 (42)

1.

臁脛爛瘡:牛蹄甲燒灰,桐油和敷。(《海上方》)

玉莖生瘡:牛蹄甲燒灰,油調敷之。(奚囊)

陰莖(黃牛、烏牛、水牛並良)

【主治】婦人漏下赤白,無子(蘇恭)。

牯牛卵囊,

【主治】疝氣。一具煮爛,入小茴香,鹽少許拌食(吳球)。

毛,

【主治】臍中毛,治小兒久不行(蘇恭)。耳毛、尾毛、陰毛,並主通淋閉(時珍)。

【發明】時珍曰:古方牛耳毛、陰毛、尾毛,治淋多用之,豈以牛性順而毛性下行耶?又治瘧病,蓋禳之之義耳。

【附方】舊一,新三。

猝患淋疾:牛耳中毛燒取半錢,水服。尾毛亦可。(《集驗方》)

小兒石淋:特牛陰毛燒灰,漿水服一刀圭,日再。(張文仲方)

邪氣瘧疾:《外臺》:用黑牛尾燒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一用牯牛陰毛七根,黃荊葉七片,縛內關上,亦效。口涎,《日華》曰:以水洗老牛口,用鹽塗之,少頃即出。或以荷葉包牛口使耕,力乏涎出,取之。

【主治】反胃嘔吐(《日華》)。水服二匙,終身不噎(思邈)。吮小兒,治客忤。灌一合,治小兒霍亂。入鹽少許,頓服一盞,治喉閉口噤(時珍。出《外臺》胡居士方)。

【附方】新七。

噎膈反胃:《集成》:用糯米末,以牛涎拌作小丸,煮熟食。危氏《得效》香牛飲:用牛涎一盞,入麝香少許,銀盞頓熱。先以帛緊束胃脘,令氣喘,解開,乘熱飲之。仍以丁香汁入粥與食。《普濟》千轉丹:用牛涎、好蜜各半斤,木鱉仁三十個研末,入銅器熬稠。每以兩匙和粥與食,日三服。

小兒流涎:取東行牛口中涎沫,塗口中及頤上,自愈。(《外臺》方)

小兒口噤:身熱吐沫不能乳。方同上。(《聖惠方》)

損目破睛:牛口涎日點二次,避風。黑睛破者亦瘥。(《肘後》)

身面疣目:牛口涎頻塗之,自落。(《千金》)

鼻津,

【主治】小兒中客忤,水和少許灌之。又塗小兒鼻瘡及濕癬(時珍。出《外臺》諸方)。

耳垢(烏牛者良)

時珍曰:以鹽少許入牛耳中,癢即易取。

【主治】蛇傷,惡蛓毒(恭。蛓,毛蟲也)。治癰腫未成膿,封之即散。疳蟲蝕鼻生瘡,及毒蛇螫人,並敷之(時珍)。

【附方】新三。

疔瘡惡腫:黑牛耳垢敷之。(《聖惠方》)

脅漏出水不止:用烏牛耳垢敷之,即瘥。(《普濟方》)

鼻衄不止:牛耳中垢、車前子末等分和勻,塞之良。(《總錄》)

(黃犍、㸺牛、黑牯牛者良)

【氣味】苦、辛,微溫,無毒。之才曰:寒。

【主治】水腫,腹脹腳滿,利小便(《別錄》)。

【附方】舊六,新三。

水腫尿澀:《心鏡》:用烏犍牛尿半升,空腹飲。小便利,良。《集驗》:用黃犍牛尿,每飲三升。老、幼減半。水氣喘促小便澀。用㸺牛尿一斗,訶黎勒皮(末)半斤。先以銅器熬尿至三升,入末熬至可丸,丸梧桐子大。每服茶下三十丸,日三服。當下水及惡物為效。(《普濟方》)風毒腳氣:以銅器,取烏犢牛尿三升,勤飲之。小便利則消。(《肘後》)

白話文:

小腿脛骨爛瘡:將牛蹄甲燒成灰,與桐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出自《海上方》)

陰莖生瘡:將牛蹄甲燒成灰,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出自《奚囊》)

陰莖(黃牛、黑牛、水牛的都很好)

【主治】婦女白帶或紅帶過多,以及不孕(出自蘇恭)。

公牛的睪丸

【主治】疝氣。將一個煮爛,加入少許小茴香和鹽拌食(出自吳球)。

【主治】肚臍中的毛,可以治療小兒久久不能行走(出自蘇恭)。耳朵的毛、尾巴的毛、陰部的毛,都可以通利小便不暢(出自李時珍)。

【說明】李時珍說:古方用牛耳毛、陰毛、尾毛治療小便不暢很多,難道是因為牛的性情溫順而毛的性質是向下走的嗎?又可用於治療瘧疾,大概有驅邪的含義。

【附方】舊方一個,新方三個。

突然患上小便不暢:將牛耳中的毛燒成灰,取半錢,用水服用。尾毛也可以用。(出自《集驗方》)

小兒小便排出砂石:將公牛的陰毛燒成灰,用米湯服用一小匙,一天兩次。(出自張文仲方)

邪氣引起的瘧疾:《外臺》:用黑牛尾燒成末,用酒送服一小撮,一天三次。另一種方法是用公牛的陰毛七根,加上黃荊葉七片,綁在內關穴上,也有效果。口水,《日華》說:用水清洗老牛的嘴巴,用鹽塗抹,不久就會有口水出來。或者用荷葉包裹牛嘴讓牛耕地,力竭時就會有口水出來,取用之。

【主治】反胃嘔吐(出自《日華》)。用水送服兩匙,可以終身不再打嗝(出自孫思邈)。吮吸給小兒,可以治療小兒驚嚇。灌入一合,可以治療小兒霍亂。加入少許鹽,一次服下一盞,可以治療咽喉閉塞不能說話(出自李時珍,出自《外臺》胡居士方)。

【附方】新方七個。

食道阻塞導致反胃:《集成》:用糯米粉,用牛口水攪拌做成小丸子,煮熟食用。危氏《得效》香牛飲:用牛口水一盞,加入少許麝香,用銀器加熱。先用布條緊緊束住胃部,讓氣息喘不過來,然後解開,趁熱喝下。接著用丁香汁加入粥中食用。《普濟》千轉丹:用牛口水、好蜂蜜各半斤,木鱉仁三十個研成末,放入銅器中熬煮至濃稠。每次用兩匙和粥一起食用,一天三次。

小兒流口水:取向東走的牛口中的口水,塗在口中和下巴上,自然會好。(出自《外臺》方)

小兒口噤:身體發熱,吐沫,不能吃奶。方法同上。(出自《聖惠方》)

眼睛受損,眼球破裂:用牛口水每天點兩次,避開風。黑眼珠破裂的也能治好。(出自《肘後》)

身上或臉上長疣:頻繁地塗抹牛口水,疣會自然脫落。(出自《千金》)

鼻涕

【主治】小兒受到驚嚇,用水調和少許灌服。又可以塗抹小兒鼻瘡和濕疹(出自李時珍,出自《外臺》各方)。

耳垢(黑牛的最好)

李時珍說:用少許鹽放入牛耳朵中,發癢時就容易取出。

【主治】治療蛇咬傷和毒蟲叮咬(出自蘇恭。蛓指毛蟲)。治療癰腫還沒化膿時,塗抹後即可消散。治療疳蟲咬食鼻部生瘡,以及毒蛇咬傷,都可以敷用(出自李時珍)。

【附方】新方三個。

疔瘡惡腫:用黑牛耳垢敷在患處。(出自《聖惠方》)

脅部有水不斷流出:用黑牛耳垢敷在患處,就會好。(出自《普濟方》)

鼻血不止:用牛耳垢、車前子末等分混合均勻,塞入鼻孔,效果很好。(出自《總錄》)

尿(黃色閹牛、犉牛、黑色公牛的最好)

【氣味】苦、辛,稍微溫熱,無毒。甄權說:寒性。

【主治】水腫、腹脹、腳腫,可以利小便(出自《別錄》)。

【附方】舊方六個,新方三個。

水腫導致小便不暢:《心鏡》:用黑閹牛的尿半升,空腹飲用。小便通暢,效果很好。《集驗》:用黃閹牛的尿,每次飲用三升。老人、小孩減半。水腫氣喘,小便不暢。用犉牛的尿一斗,訶子皮(末)半斤。先用銅器將尿熬至三升,放入藥末熬至可以搓成丸子,做成梧桐子大小。每次用茶送服三十丸,一天三次。能排出水和穢物,效果很好。(出自《普濟方》)風毒腳氣:用銅器取黑牛的尿三升,勤飲用。小便通暢就會消腫。(出自《肘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