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禽部第四十七卷 (10)
禽部第四十七卷 (10)
1. 鶩肪
涎,
【主治】小兒痓風,頭及四肢皆往後,以鴨涎滴之。又治蚯蚓吹小兒陰腫,取雄鴨抹之即消(時珍。出《海上》)。
膽,
【氣味】苦、辛,寒,無毒。
【主治】塗痔核,良。又點赤目初起,亦效(時珍)。肫衣(即膍胵內皮也),
【主治】諸骨哽,炙研,水服一錢即愈,取其消導也(時珍)。
卵,
【氣味】甘、咸,微寒,無毒。
詵曰:多食發冷氣,令人氣短背悶。小兒多食,腳軟。鹽藏食之,即宜人。
士良曰:生瘡毒者食之,令惡肉突出。
弘景曰:不可合鱉肉、李子食,害人。合椹食,令人生子不順。
【主治】心腹胸膈熱(《日華》)。
【發明】
時珍曰:今人鹽藏鴨子,其法多端。俗傳小兒泄痢,炙咸卵食之,亦間有愈者。蓋鴨肉能治痢,而炒鹽亦治血痢故耳。
白鴨通(即鴨屎也。與馬通同義)
【氣味】冷,無毒。
【主治】殺石藥毒,解結縛,散畜熱(《別錄》)。主熱毒、毒痢。又和雞子白,塗熱瘡腫毒,即消。塗蚯蚓咬,亦效(孟詵)。絞汁服,解金、銀、銅、鐵毒(時珍)。
【附方】舊一,新二。
石藥過劑:白鴨屎為末,水服二錢,效。(《百一方》)
乳石發動煩熱:用白鴨通一合,湯一盞漬之,澄清冷飲。(《聖惠方》)
熱瘡腫痛不可忍:用家鴨糞同雞子清調敷,即消。(《聖惠》)
白話文:
鴨子的脂肪(鶩肪)
- 鴨子的口水(涎):
- 主要治療小兒抽搐,頭和四肢都往後彎的情況,用鴨口水滴在患處即可。
- 也治療蚯蚓咬傷導致小兒陰部腫脹,用公鴨的脂肪塗抹即可消腫。(李時珍的說法,出自《海上集驗方》)
鴨子的膽(膽)
-
味道:苦、辛,屬性寒涼,無毒。
-
主要治療:塗抹痔瘡腫核,效果很好。也可用於治療剛開始發紅的眼睛,也有效果。(李時珍的說法)
-
鴨胗的內皮(肫衣):
-
主要治療:魚骨等異物卡住喉嚨,將鴨胗內皮烤過磨成粉,用水服下一錢,就能使異物消化排出。(李時珍的說法)
鴨子的蛋(卵)
-
味道:甘甜、鹹,屬性微寒,無毒。
-
孟詵說:多吃鴨蛋會導致身體發冷,使人呼吸短促,胸悶。小孩子多吃會使腳軟。用鹽醃製後食用,對人比較好。
-
王士良說:長瘡有毒的人吃了鴨蛋,會使瘡內的壞肉突出。
-
陶弘景說:鴨蛋不可與鱉肉、李子同食,會對人有害。與桑葚同食,會使孕婦生產不順。
-
主要治療:心腹、胸膈發熱。(出自《日華子本草》)
-
補充說明(發明):
-
李時珍說:現在的人用鹽醃製鴨蛋,方法很多。民間傳說小孩拉肚子,將鹹鴨蛋烤過食用,有時也能治好。可能是因為鴨肉能治拉肚子,而炒過的鹽也能治血痢的緣故。
鴨子的糞便(白鴨通,也稱鴨屎)
-
味道:屬性寒涼,無毒。
-
主要治療:能解石藥的毒性,解除身體的結塊,散去體內積熱。(出自《別錄》)主要治療熱毒和中毒性腹瀉。也可以和雞蛋清混合,塗抹在熱瘡、腫毒上,能消腫。塗抹被蚯蚓咬傷的地方也有效果。(孟詵的說法)
-
將鴨糞絞汁服用,能解金、銀、銅、鐵的毒。(李時珍的說法)
-
附錄的藥方:
-
石藥服用過量:將白鴨屎磨成粉,用水服用二錢,有效。(出自《百一方》)
-
因乳石導致煩躁發熱:用白鴨屎一合,用一碗熱水浸泡,澄清後冷服。(出自《聖惠方》)
-
熱瘡腫痛難忍:用家鴨糞和雞蛋清混合調敷,即可消腫。(出自《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