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四卷 (11)
鱗部第四十四卷 (11)
1. 鯽魚
小兒撮口出白沫:以艾灸口之上下四壯。鯽魚燒研,酒調少許灌之。仍掐手足。兒一歲半,則以魚網洗水灌之。(《小兒方》)
婦人陰瘡:方見主治。
鱠,
【主治】久痢赤白,腸澼痔疾,大人小兒丹毒風眩(藏器)。治腳風及上氣(思邈)。溫脾胃,去寒結氣(時珍)。
鮓,
【主治】瘑瘡。批片貼之,或同桃葉搗敷,殺其蟲(時珍)。
【附方】新一。
赤痢不止:鯽魚鮓二臠(切),秫米一把,薤白一虎口(切)。合煮粥,食之。(《聖惠方》)
頭,
【主治】小兒頭瘡口瘡,重舌目翳(蘇恭)。燒研飲服,療咳嗽(藏器)。燒研飲服,治下痢。酒服,治脫肛及女人陰脫,仍以油調搽之。醬汁和,塗小兒面上黃水瘡(時珍)。
子(忌豬肝)
【主治】調中,益肝氣(張鼎)。
骨,
【主治】䘌瘡。燒灰敷,數次即愈(張鼎)。
膽,
【主治】取汁,塗疳瘡、陰蝕瘡,殺蟲止痛。點喉中,治骨鯁竹刺不出(時珍)。
【附方】舊一,新二。
小兒腦疳:鼻癢,毛髮作穗,黃瘦。用鯽魚膽滴鼻中,三五日甚效。(《聖惠》)
消渴飲水:用浮石、蛤蚧、蟬蛻等分,為末。以鯽魚膽七枚,調服三錢,神效。(《本事》)
滴耳治聾:鯽魚膽一枚,烏驢脂少許,生麻油半兩,和勻。納入樓蔥管中,七日取滴耳中,日二次。(《聖惠方》)
腦,
【主治】耳聾。以竹筒蒸過,滴之(《聖惠》)。
【附錄】䲙魚,詵曰:一種䲙魚,與鯽頗同而味不同,功亦不及。云䲙是櫛化;鯽是稷米所化,故腹尚有米色。寬大者是鯽,背高腹狹小者是䲙也。
時珍曰:孟氏言鯽、䲙皆櫛、稷化成者,殊為謬說。惟鼢鼠化䲙,䲙化鼢鼠,劉績《霏雪錄》中嘗書之,時珍亦嘗見之,此亦生生化化之理。鯽、䲙多子,不盡然爾。䲙魚即《爾雅》所謂鱖鯞,郭璞所謂妾魚、婢魚,崔豹所謂青衣魚,世俗所謂鰟魮鯽也。似鯽而小,且薄黑而揚赤。其行以三為率,一前二後,若婢妾然,故名。
頌曰:黔中一種重唇石鯽魚,味美,亦鯽之類也。
白話文:
鯽魚
小兒撮口吐白沫: 用艾草在嘴巴上下四周各灸四個壯。將鯽魚燒成灰,用少許酒調和後灌入。同時按壓手腳。如果小孩一歲半,可以用魚網洗過的水灌入。(出自《小兒方》)
婦女陰部潰瘍: (治療方法請參考相關主治項目。)
鯽魚肉泥:
主治: 長期腹瀉,拉紅白黏液,腸道發炎、痔瘡,大人小孩的丹毒、頭暈目眩。(出自藏器)能治療腳氣和氣喘。(出自思邈)溫暖脾胃,去除寒氣和積滯。(出自時珍)
醃漬鯽魚:
主治: 治療瘰癧瘡。將醃漬鯽魚切片貼在患處,或者和桃葉一起搗碎敷用,殺滅蟲子。(出自時珍)
附方: 新方一則。 治療赤痢不止:將醃漬鯽魚兩片(切開),糯米一把,藠頭一小把(切開)。一起煮粥食用。(出自《聖惠方》)
鯽魚頭:
主治: 治療小孩頭瘡、口瘡、重舌、眼睛有翳障。(出自蘇恭)燒成灰後服用,能治療咳嗽。(出自藏器)燒成灰後服用,能治療腹瀉。用酒服用,能治療脫肛以及婦女陰部脫垂,還可以調油塗抹。用醬汁調和後塗在小孩臉上的黃水瘡。(出自時珍)
鯽魚卵(忌與豬肝同食):
主治: 調和脾胃,補益肝氣。(出自張鼎)
鯽魚骨:
主治: 治療瘰癧瘡。燒成灰後敷在患處,敷幾次就會痊癒。(出自張鼎)
鯽魚膽:
主治: 取出膽汁,塗抹在疳瘡、陰蝕瘡上,能殺蟲止痛。滴在喉嚨裡,能治療骨頭或竹刺卡在喉嚨裡出不來的情況。(出自時珍)
附方: 舊方一則,新方二則。 治療小兒腦疳:症狀是鼻子發癢,頭髮像穗子一樣,身體黃瘦。用鯽魚膽滴入鼻中,三五天就非常有效。(出自《聖惠》) 治療消渴症(糖尿病)飲水不止:用浮石、蛤蚧、蟬蛻等份研成粉末。用七個鯽魚膽調和後服用三錢,效果顯著。(出自《本事》) 治療耳聾:用一個鯽魚膽,少許烏驢脂肪,半兩生麻油,混合均勻。塞入蔥管中,七天後取出,滴入耳中,每天兩次。(出自《聖惠方》)
鯽魚腦:
主治: 治療耳聾。用竹筒蒸過後,將汁滴入耳中。(出自《聖惠》)
附錄:䲙魚 詵說:有一種䲙魚,和鯽魚很像,但味道不同,功效也不如鯽魚。據說䲙魚是櫛草所化;鯽魚是稷米所化,所以腹部還帶有米的顏色。體型寬大的是鯽魚,背部高而腹部狹小的是䲙魚。
時珍說:孟氏說鯽魚、䲙魚都是櫛草、稷米化成的,這實在是謬論。只有鼢鼠能變成䲙魚,䲙魚能變成鼢鼠,劉績在《霏雪錄》中曾經記載過,時珍也親眼見過,這也是生物生生化化的道理。鯽魚、䲙魚多子,並非全部如此。䲙魚就是《爾雅》所說的鱖鯞,郭璞所說的妾魚、婢魚,崔豹所說的青衣魚,世俗所說的鰟魮鯽。它和鯽魚相似但體型較小,而且薄且黑中帶紅。它們通常三條一起行動,一前二後,像婢妾一樣,所以得名。
頌說:黔中地區有一種重唇石鯽魚,味道鮮美,也屬於鯽魚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