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四卷 (3)
鱗部第四十四卷 (3)
1. 鯉魚
頌曰:《古今錄驗》:治石淋。用齒一升研末,以三歲醋和。分三服,一日服盡。(《外臺》):治卒淋,用酒服。
時珍曰:古方治石淋多用之,未詳其義。
骨,
【主治】女子赤白帶下(《別錄》)。陰瘡,魚鯁不出(蘇恭)。
皮,
【主治】癮疹(蘇恭)。燒灰水服,治魚鯁六、七日不出者。日二服(《錄驗》)。
鱗,
【主治】產婦滯血腹痛,燒灰酒服。亦治血氣(蘇頌)。燒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帶下痔瘻,魚鯁(時珍)。
【發明】時珍曰:古方多以皮、鱗燒灰,入崩漏、痔瘻藥中,蓋取其行滯血耳。治魚鯁者,從其類也。
【附方】新三。痔漏疼痛:鯉魚鱗二、三片,綿裹如棗形,納入坐之,其痛即止。(《儒門事親》)諸魚骨鯁:鯉脊三十六鱗,焙研,涼水服之。其刺自跳出,神妙。(筆峰《雜興》)鼻衄不止:鯉魚鱗炒成灰。每冷水服二錢。(《普濟方》)
鱮魚(音序。《綱目》)
【釋名】鰱魚。
時珍曰:酒之美者曰覯,魚之美者曰鱮;陸佃云:鱮好群行相與也,故曰鱮;相連也,故曰鰱。《傳》云魚屬連行是矣。
【集解】時珍曰:鱮魚,處處有之。狀如鱅,而頭小形扁,細鱗肥腹。其色最白,故《西征賦》云:華魴躍鱗,素鱮揚鬐。失水易死,蓋弱魚也。
肉,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溫中益氣。多食,令人熱中發渴,又發瘡疥(時珍)。
白話文:
鯉魚
讚頌:《古今錄驗》說:可以治療結石造成的淋病。用一升鯉魚牙齒磨成的粉末,加入三年的醋調和。分成三次服用,一天內服完。(《外臺》)說:治療突然發生的淋病,可以用酒送服。
李時珍說:古時候的藥方治療結石淋病大多使用鯉魚牙齒,但我不清楚其中的道理。
鯉魚骨
主要療效:可以治療女子赤白帶下(《別錄》記載)。還能治療陰部潰瘍,以及魚骨卡喉嚨的情況(蘇恭記載)。
鯉魚皮
主要療效:可以治療蕁麻疹(蘇恭記載)。將魚皮燒成灰後用水送服,可以治療魚骨卡喉嚨六七天都取不出來的情況。每天服用兩次(《錄驗》記載)。
鯉魚鱗
主要療效:可以治療產婦惡露停滯導致的腹痛,將魚鱗燒成灰後用酒送服。也能夠調理血氣(蘇頌記載)。燒成灰後,可以治療吐血、崩漏、帶下、痔瘡,以及魚骨卡喉嚨的情況(李時珍記載)。
闡述:李時珍說:古時候的藥方大多將魚皮和魚鱗燒成灰,加入治療崩漏、痔瘡的藥中,大概是取其活血化瘀的功效。至於治療魚骨卡喉嚨,則是根據它同類的特性而用。
附方:
- 治療痔瘡疼痛:取兩三片鯉魚鱗,用棉布包成像棗子一樣的形狀,塞入肛門,疼痛就會停止。(《儒門事親》記載)
- 治療各種魚骨卡喉嚨:取鯉魚背上的三十六片魚鱗,烘烤研磨成粉,用涼水送服。魚刺自己就會跳出來,非常神奇。(《筆峰雜興》記載)
- 治療鼻衄不止:將鯉魚鱗炒成灰。每次用冷水送服二錢。(《普濟方》記載)
鰱魚
別名:又叫做鱮魚。
李時珍說:美酒叫做「覯」,美味的魚叫做「鱮」。陸佃說:鱮魚喜歡成群結隊地行動,所以叫做「鱮」;連在一起,所以叫做「鰱」。《傳》說魚類連成一列地游動就是這個道理。
產地與特性:李時珍說:鱮魚到處都有。外形像鱅魚,但頭比較小且扁平,鱗片細小,腹部肥厚。顏色非常白,所以《西征賦》中說:「華魴躍鱗,素鱮揚鬐。」意思是美麗的魴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鱮魚則揚起魚鰭。牠離開水就容易死亡,是比較柔弱的魚。
鰱魚肉
味道與特性:味道甘甜,性溫,沒有毒性。
主要療效:可以溫補脾胃,增強氣力。但吃多了會使人體內燥熱、口渴,還會引發瘡疥等皮膚病(李時珍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