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三卷 (27)

回本書目錄

鱗部第四十三卷 (27)

1. 蝮蛇

脂,

藏器曰:摩著物皆透也。

【主治】綿裹,塞耳聾。亦敷腫毒(時珍)。

皮,

【主治】燒灰,療疔腫、惡瘡、骨疽(蘇恭)。

蛻,

【主治】身癢、疥癬、瘑瘡(蘇恭)。

骨,

【主治】赤痢。燒灰,飲服三錢。雜蛇亦可(藏器)。

(器中養取之)

【主治】痔瘻(蘇恭)。腹中死鼠,有小毒。

【主治】鼠瘻(《別錄》。

《千金》云:燒末,酒服方寸匕,日二,不過三日大驗。)

【附錄】千歲蝮。頌曰:東間一種千歲蝮,狀如蝮而短,有四腳,能跳來齧人。人或中之,必死。其齧已,即跳上木作聲。云「斫木、斫木」者,不可救也。若云「博叔、博叔」者,猶可急治之。用細辛、雄黃等分為末,納瘡中,日三、四易之。又以栝蔞根、桂末著管中,密塞勿令走氣,佩之。中毒急敷之,緩即不救。

時珍曰:按:《字林》云:䎼聽,形如蜥蜴,出魏興。居樹上,見人則跳來齧之。齧已還樹,垂頭聽,聞哭聲乃去。即此也。其狀頭尾一般,大如搗衣杵,俗名合木蛇,長一、二尺。談野翁方,名斫木蛇,又名望板歸。救之,用嫩黃荊葉搗爛敷之。

白話文:

[蝮蛇]

脂肪

陳藏器說:用蝮蛇的脂肪塗抹東西,都能滲透進去。

【主治】用棉花包裹脂肪塞入耳朵,可以治療耳聾。也可以用來敷治腫毒。(李時珍說)

蛇皮

【主治】將蛇皮燒成灰,可以治療疔瘡、惡瘡、以及骨疽。(蘇恭說)

蛇蛻(蛇脫下的皮)

【主治】可以治療身體發癢、疥癬、瘑瘡。(蘇恭說)

蛇骨

【主治】可以治療赤痢。將蛇骨燒成灰,用酒送服三錢。其他種類的蛇骨也可以這樣使用。(陳藏器說)

蛇糞 (在器皿中飼養蝮蛇取得)

【主治】可以治療痔瘡、肛瘻。(蘇恭說)腹中有死老鼠,帶有輕微毒性。

【主治】可以治療鼠瘻。(《別錄》記載)。

《千金方》說:將蛇糞燒成末,用酒送服一小勺,一天兩次,服用不超過三天,效果會非常好。

[附錄] 千歲蝮

頌文說:東方有一種千歲蝮,樣子像一般的蝮蛇但比較短,有四隻腳,會跳起來咬人。人如果被咬到,必死無疑。它咬完人後,會跳到樹上發出聲音,如果聽到它發出「斫木、斫木」的聲音,就沒救了。如果聽到它發出「博叔、博叔」的聲音,還可以趕快治療。用細辛、雄黃等量的藥材磨成粉,敷在傷口中,每天換三四次藥。另外,用栝蔞根和桂末裝在管子裡,密封不讓氣跑出來,隨身攜帶。中毒後趕快敷藥,如果慢了就救不活了。

李時珍說:根據《字林》的記載,「䎼聽」這種動物,形狀像蜥蜴,出產於魏興。它住在樹上,看到人就會跳下來咬。咬完人後,它會回到樹上,垂著頭聽,聽到哭聲才會離開。這種動物就是千歲蝮。它的頭尾形狀一樣,大約像搗衣杵一樣粗,俗稱合木蛇,長一兩尺。有人說這種蛇叫做斫木蛇,也叫做望板歸。要救治被它咬傷的人,可以用嫩黃荊葉搗爛敷在傷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