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三卷 (21)
鱗部第四十三卷 (21)
1. 白花蛇
(《三因》)《總錄》白花蛇散:治腦風頭痛,時作時止,及偏頭風。用白花蛇(酒浸,炙去皮骨)、天南星(漿水煮軟切,炒)各一兩,石膏、荊芥各二兩,地骨皮二錢半,為末。每服一錢,茶下,日三服。(《聖濟總錄》)潔古白花蛇散:治大風病。白花蛇、烏稍蛇各取淨肉二錢(酒炙),雄黃二錢,大黃五錢,為末。
每服二錢,白湯下,三日一服。(《家珍》)三蛇愈風丹:治癘風,手足麻木,眉毛脫落,皮膚瘙癢,及一切風瘡。白花蛇、烏稍蛇、土蝮蛇各一條(並酒浸,取肉曬乾),苦參(頭末)四兩,為末,以皂角一斤切,酒浸,去酒,以水一碗,挼取濃汁,石器熬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通聖散下,以粥飯壓之,日三服。
三日一浴,取汗避風。《治例》無蝮蛇,有大楓子肉三兩。《三因》白花蛇散:治九漏瘰癧,發項腋之間,癢痛,憎寒發熱。白花蛇(酒浸,取肉)二兩(焙),生犀角一兩二錢五分(鎊研),黑牽牛五錢(半生半炒),青皮五錢。為末。每服二錢,入膩粉五分,五更時,糯米飲調下,利下惡毒為度。
十日一服,可絕病根,忌發物。俗傳白花蛇丸:治楊梅瘡。先服發散藥,後服此。用花蛇肉(酒炙)、龜板(酥炙)、穿山甲(炙)、蜂房(炙)、汞粉、硃砂各一錢,為末,紅棗肉搗,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冷茶下,日三。忌魚肉,服盡即愈,後服土茯苓藥調之。方廣《心法附余》:治楊梅瘡。
用花蛇肉一錢,銀硃二錢,鉛二錢,汞二錢,為末,作紙捻九條。每用一條,於燈盞內香油浸,點燈安烘爐里,放被中,蓋臥熏之,勿透風。一日三次。托痘花蛇散:治痘瘡黑陷。白花蛇(連骨炙,勿令焦)三錢,大丁香七枚,為末。每服五分,以水和淡酒下,神效。移時身上發熱,其瘡頓出紅活也。
(王氏《手集》)
頭,
【氣味】有毒。
【主治】癜風毒癩(時珍)。
【附方】新一。
紫癜風:除風散:以白花蛇頭二枚(酒浸,炙),蠍梢一兩(炒),防風一兩,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日一服。(《聖濟總錄》)
目睛,
【主治】小兒夜啼。以一隻為末,竹瀝調少許灌之(《普濟》)。
白話文:
白花蛇散(《三因方》):治療腦部風邪引起的頭痛,時好時壞,以及偏頭痛。配方:白花蛇(用酒浸泡後烤過,去除皮和骨頭)、天南星(用米漿水煮軟切片後炒過),各一兩,石膏、荊芥各二兩,地骨皮二錢半,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茶水送服,一天三次。
潔古白花蛇散(《聖濟總錄》):治療麻風病。配方:白花蛇、烏梢蛇各取淨肉二錢(用酒烤過),雄黃二錢,大黃五錢,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送服,每三天服用一次。
三蛇愈風丹(《家珍方》):治療麻風病,手腳麻木,眉毛脫落,皮膚搔癢,以及各種風瘡。配方:白花蛇、烏梢蛇、土蝮蛇各一條(都用酒浸泡後,取肉曬乾),苦參(磨成粉末)四兩,一起磨成粉末,然後用皂角一斤切開,用酒浸泡,取出皂角後,用水一碗揉搓取濃汁,放在石器中熬成膏狀,將所有粉末與膏狀物混合,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用煎煮的通聖散送服,用粥飯壓住,一天服用三次。每三天沐浴一次,取汗後注意避風。若無蝮蛇,可以用大楓子肉三兩代替。
白花蛇散(《三因方》):治療各種瘰癧,長在脖子和腋下,會癢痛,怕冷發熱。配方:白花蛇(用酒浸泡後取肉)二兩(烤乾),生犀角一兩二錢五分(磨成粉),黑牽牛五錢(一半生用,一半炒過),青皮五錢。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膩粉五分,在五更時(凌晨三點到五點),用糯米水調服,以排出惡毒為度。每十天服用一次,可以根除病根,忌吃發物。
俗傳白花蛇丸:治療梅毒。先服用發散的藥物,之後服用此藥。配方:花蛇肉(用酒烤過)、龜板(用酥油烤過)、穿山甲(烤過)、蜂房(烤過)、汞粉、硃砂各一錢,一起磨成粉末,加入紅棗肉搗爛,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用冷茶送服,一天三次。忌吃魚肉,服完藥就會痊癒,之後再服用土茯苓的藥物調理。
《心法附余》:治療梅毒。配方:花蛇肉一錢,銀硃二錢,鉛二錢,汞二錢,一起磨成粉末,做成九個紙捻。每次取一個,用香油浸泡後,放在燈盞內點燃,放在烘爐裡,然後蓋上被子睡覺,用煙熏,不要讓風吹到。一天三次。
托痘花蛇散:治療痘瘡長出後發黑凹陷。配方:白花蛇(連骨烤過,不要烤焦)三錢,大丁香七枚,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水或淡酒送服,效果很好。服用後身體會發熱,痘瘡會立刻變成紅活的狀態。
(王氏《手集》)
【氣味】:有毒。
【主治】:治療白癜風、麻風病(李時珍)。
【附方】:新增一條。
紫癜風:除風散:配方:白花蛇頭二枚(用酒浸泡後烤過),蠍子尾一兩(炒過),防風一兩,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服,一天一次。(《聖濟總錄》)
【目睛】:
【主治】:治療小兒夜啼。配方:用白花蛇的眼睛一隻,磨成粉末,用竹瀝調勻,少量灌服。(《普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