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一卷 (2)

回本書目錄

虫部第四十一卷 (2)

1. 蠐螬

主唇緊口瘡、丹疹、破傷風瘡、竹木入肉、芒物眯目(時珍)。

【發明】弘景曰:同豬蹄作羹食,甚下乳汁。

頌曰:張仲景治雜病,大䗪蟲丸方中用之,取其去脅下堅滿也。

時珍曰:許學士《本事方》:治筋急養血,地黃丸中用之,取其治血瘀痹也。按:《陳氏經驗方》云:《晉書》:吳中書郎盛沖母王氏失明。婢取蠐螬蒸熟與食,王以為美。沖還知之,抱母慟哭,母目即開。與《本草》治目中青翳白膜、《藥性論》汁滴目中去翳障之說相合。

予嘗以此治人得驗,因錄以傳人。又按:魯伯嗣《嬰童百問》云:張太尹傳,治破傷風神效方:用蠐螬、將駝脊背捏住,待口中吐水,就取抹瘡上。覺身麻汗出,無有不活者。子弟額上跌破,七日成風,依此治之,時間就愈。此又符療踒折、敷惡瘡、金瘡內塞、主血止痛之說也。

蓋此藥能行血分,散結滯,故能治以上諸病。

【附方】舊五,新四。

小兒臍瘡:蠐螬研末敷之,不過數次。(《千金方》)

小兒唇緊:蠐螬研末,豬脂和,敷之。(《千金方》)

赤白口瘡:蠐螬研汁,頻搽取效。(《政和本草》)

丹毒浸淫:走串皮中,名火丹。以蠐螬搗爛,塗之。(《刪繁方》)

癰疽痔漏:蠐螬研末,敷之,日一上。(《子母秘錄》)

虎傷人瘡:蠐螬搗爛,塗之,日上。(唐瑤《經驗方》)

竹木入肉:蠐螬搗塗之,立出。(《肘後》)

麥芒入眼:以新布覆目上,持生蠐螬從布上摩之,芒著布上出也。(《千金方》)

斷酒不飲:蠐螬研末,酒服,永不飲。(《千金方》)

白話文:

蠐螬主要可以治療嘴唇緊閉的口瘡、丹疹、破傷風引起的瘡、竹子或木頭刺入肉中、以及麥芒等異物進入眼睛(這是李時珍的說法)。

【發明】陶弘景說:把蠐螬和豬蹄一起煮湯食用,可以促進乳汁分泌。

蘇頌說:張仲景在治療各種疾病時,所使用的大䗪蟲丸方子中也有用到蠐螬,是取它能消除脅下堅硬腫塊的功效。

李時珍說:許學士在《本事方》中記載,用蠐螬治療筋脈拘攣、滋養血液,在地黃丸中加入蠐螬,是取它能治療血瘀引起的痺痛。我查閱《陳氏經驗方》發現,《晉書》記載:吳國中書郎盛沖的母親王氏失明,婢女拿蠐螬蒸熟給她吃,王氏覺得味道很好。盛沖回來知道後,抱著母親痛哭,母親的眼睛就睜開了。這與《本草》記載的蠐螬能治療眼睛中的青翳白膜,《藥性論》記載的蠐螬汁滴入眼睛能去除翳障的說法相符。

我曾經用這個方法治療病人,效果很好,所以記錄下來傳給後人。另外,魯伯嗣在《嬰童百問》中提到:張太尹傳授了一個治療破傷風的神效方:用蠐螬,將駝的脊背捏住,等它口中吐水時,就取水塗在瘡上。病人會感覺身體麻木、出汗,沒有治不好的。小孩子的額頭跌破,七天後成了破傷風,按照這個方法治療,很快就能痊癒。這也符合蠐螬能治療跌打損傷、敷治惡瘡、金瘡內傷、止血止痛的說法。

總之,蠐螬這味藥能活血、散結,所以能治療以上這些疾病。

【附方】舊有五個方子,新增四個。

小兒臍瘡:把蠐螬研成末敷在患處,幾次就能見效。(出自《千金方》)

小兒嘴唇緊閉:把蠐螬研成末,和豬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出自《千金方》)

紅白色口瘡:把蠐螬研成汁,頻繁塗抹,就能見效。(出自《政和本草》)

丹毒蔓延:在皮膚中竄走,俗稱火丹。把蠐螬搗爛後塗在患處。(出自《刪繁方》)

癰疽、痔瘡、瘺管:把蠐螬研成末敷在患處,一天一次。(出自《子母秘錄》)

老虎咬傷造成的瘡:把蠐螬搗爛後塗在患處,一天一次。(出自唐瑤《經驗方》)

竹子或木頭刺入肉中:把蠐螬搗爛塗在患處,刺就會自己出來。(出自《肘後》)

麥芒等異物進入眼睛:用新布蓋住眼睛,把活的蠐螬隔著布在眼睛上摩擦,麥芒就會沾在布上被取出。(出自《千金方》)

戒酒:把蠐螬研成末,用酒送服,就能永遠戒掉喝酒的習慣。(出自《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