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卷 (8)
虫部第四十卷 (8)
1. 地膽
(《本經》下品)
【釋名】蚖青(《本經》)、青蠵(攜)。
弘景曰:地膽是芫青所化,故亦名蚖青。用蚖字者,亦承誤爾。
時珍曰:地膽者,居地中,其色如膽也。按:《太平御覽》引《爾雅》云:地膽、地要,青蠵也。又引《吳普本草》云:地膽一名杜龍,一名青虹。陶弘景以蠵字為蛙字,音烏媧切者,誤矣。宋本因之,今俱釐政也。
【集解】《別錄》曰:生汶山川穀。八月取之。
弘景曰:真地膽出梁州,狀如大螞蟻,有翼。偽者是斑蝥所化,狀如大豆。大抵療體略同,亦難得真耳。
恭曰:形如大螞蟻者,今出邠州,三月至十月,草萊上採之,非地中也。狀如大豆者,未見之,陶亦浪證爾。
保升曰:二月、三月、八月、九月,草萊上取之,形倍黑色,芫青所化也。
時珍曰:今處處有之,在地中或牆石內,蓋芫青、亭長之類,冬月入蟄者,狀如斑蝥。蘇恭未見,反非陶說,非也。《本經》別名芫青,尤為可證。既曰地膽,不應覆在草萊上矣。蓋芫青,青綠色;斑蝥,黃斑色;亭長,黑身赤頭;地膽,黑頭赤尾。色雖不同,功亦相近。
【修治】同斑蝥。
【氣味】辛,寒,有毒。
【主治】鬼疰寒熱,鼠瘻惡瘡死肌,破癥瘕,墮胎(《本經》)。
蝕瘡中惡肉,鼻中息肉,散結氣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別錄》)。
宣拔瘰癧根,從小便中出,上亦吐出。又治鼻齆(《藥性》)。治疝積疼痛。余功同斑蝥(時珍)。
【發明】頌曰:今醫家多用斑蝥、芫青,而稀用亭長、地膽,蓋功亦相類耳。
時珍曰:按楊氏《直指方》云:有癌瘡顆顆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帶青,由是簇頭各露一舌,毒深穿孔,男則多發於腹,女則多發於乳,或項或肩,令人昏迷。急宜用地膽為君,佐以白牽牛、滑石、木通,利小便以宣其毒。更服童尿灌滌餘邪,乃可得安也。
【附方】新三。
小腸氣痛:地膽(去翅、足、頭,微炒)、硃砂各半兩,滑石一兩,為末。每苦杖酒食前調服二錢,即愈。(《宣明》)
鼻中息肉:地膽,生研汁,灌之。乾者,酒煮取汁。又方:細辛、白芷等分。為末,以生地膽汁和成膏。每用少許點之,取消為度。(並《聖惠方》)
白話文:
地膽
地膽,古籍記載為芫青變化的產物,因此也稱為蚖青。其名稱來源於其形狀像膽,且生長在地中。古代典籍對其形態描述不一,有的說像大螞蟻有翅膀,有的像大豆,還有說像斑蝥。實際上,地膽可能包括芫青、斑蝥、亭長等多種昆蟲,它們的顏色雖不同(芫青青綠色、斑蝥黃斑色、亭長黑身赤頭、地膽黑頭赤尾),但藥效相似。
地膽主要生長在山谷或牆石內,冬季會冬眠。其藥用方法與斑蝥類似。地膽味辛、性寒,有毒。
地膽具有治療各種疾病的功效,例如:治療寒熱、鼠瘻(一種皮膚病)、惡瘡死肌、癥瘕、墮胎;治療潰瘍中的壞死組織、鼻息肉、以及一些泌尿系統疾病;還可以治療瘰癧(淋巴結結核)、鼻塞、疝氣等。 某些古代醫方也記載地膽可用於治療一種嚴重的皮膚癌。
古代醫家多使用斑蝥和芫青,較少使用亭長和地膽,但它們的藥效其實很相似。 有一個醫方用地膽治療一種長在腹部或乳房等處的癌症,用地膽為主藥,再配合白牽牛、滑石、木通等藥物,輔以童尿清洗,以達到治療效果。 另外還有用地膽治療小腸氣痛和鼻息肉的偏方。
2. 蜘蛛
(《別錄》下品)
【釋名】次𧋌(音秋。《爾雅》)、蠾蝓(屬俞。《方言》)、䖦蟱(亦作蝃蝥。音拙謀)。
時珍曰:按:王安石《字說》云:設一面之網,物觸而後誅之。知乎誅義者,故曰蜘蛛。《爾雅》作鼅鼄,從黽,黽者大腹也。揚雄《方言》云:自關而東呼為蠾蝓,侏儒語轉也。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蝳蜍。齊人又呼為社公。䖦蟱見下。
【集解】弘景曰:蜘蛛數十種,今入藥惟用懸網如魚罾者,亦名䖦蟱。赤斑者俗名絡新婦,亦入方術家用。其餘並不入藥。
頌曰:蜘蛛處處有之,其類極多。《爾雅》云:次𧋌、鼅鼄,蝃蝥也。土鼅鼄,草鼅鼄,蠨蛸,長踦。郭璞注云:今江東呼鼅鼄為蝃蝥。長腳者俗呼為蟢子。則陶云䖦蟱者,即蝃蝥也。
藏器曰:䖦蟱在孔穴中及草木上,陶言即蜘蛛,非矣。
斆曰:凡五色者,及大身有刺毛生者,並薄小者,並不入藥。惟身小尻大,腹內有蒼黃膿者為真。取屋西結網者,去頭、足,研膏用。
宗奭曰:蜘蛛品多,皆有毒。今人多用人家檐角、籬頭、陋巷之間,空中作圓網,大腹深灰色者耳。遺尿著人,令人生瘡癬。
恭曰:劍南、山東,為此蟲所齧,瘡中出絲,屢有死者。
時珍曰:蜘蛛布網,其絲右繞。其類甚多,大小顏色不一,《爾雅》但分蜘蛛、草、土及蠨蛸四種而已。蜘蛛齧人甚毒,往往見於典籍。
按劉禹錫《傳信方》云:判官張延賞,為斑蜘蛛咬頸上,一宿有二赤脈繞項下至心前,頭面腫如數斗,幾至不救。一人以大藍汁入麝香、雄黃,取一蛛投入,隨化為水。遂以點咬處,兩日悉愈。又云:貞元十年,崔從質員外言:有人被蜘蛛咬,腹大如孕婦。有僧教飲羊乳,數日而平。
又李絳《兵部手集》云:蜘蛛咬人遍身成瘡者,飲好酒至醉,則蟲於肉中似小米自出也。劉郁《西使記》云:赤木兒城有蟲如蛛,毒中人則煩渴,飲水立死,惟飲葡萄酒至醉吐則解。此與李絳所言蜘蛛毒人,飲酒至醉則愈之意同,蓋亦蜘蛛也。鄭曉吾《學編》云:西域賽藍地方,夏秋間草生小黑蜘蛛,甚毒,齧人痛聲徹地。
土人誦咒以薄荷枝拂之,又以羊肝遍擦其體,經一日夜痛方止,愈後皮脫如蛻。牛馬被傷輒死也。元稹《長慶集》云:巴中蜘蛛大而毒,甚者身邊數寸。踦長數倍其身,竹木被網皆死。中人,瘡痏痛癢倍常,惟以苦酒調雄黃塗之,仍用鼠負蟲食其絲盡則愈。不急救之,毒及心能死人也。
段成式《酉陽雜俎》云:深山蜘蛛有大如車輪者,能食人物。若此數說,皆不可不知。《淮南萬畢術》言:赤斑蜘蛛食豬肪百日,殺以塗布,雨不能濡;殺以塗足,可履水上。《抱朴子》言:蜘蛛、水馬,合馮夷水仙丸服,可居水中。皆方士幻誕之談,不足信也。
白話文:
蜘蛛
古代典籍記載蜘蛛種類繁多,名稱各異,例如《爾雅》中稱之為「次𧋌」、「鼅鼄」,《方言》稱之為「蠾蝓」,還有「䖦蟱」等名稱。 李時珍指出,王安石認為蜘蛛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它設網捕捉獵物,如同執行「誅殺」一般。不同地區對蜘蛛的稱呼也不同,例如燕、朝鮮稱之為「蝳蜍」,齊地稱之為「社公」。 入藥的蜘蛛主要指結網狀似魚網的種類,以及俗稱「絡新婦」的紅斑蜘蛛,其他種類則不入藥。
不同醫家對入藥蜘蛛的描述略有差異。有的認為是腹內有黃色膿液,體型較小而尾部較大的蜘蛛;有的則強調要選用在屋檐、籬笆等處結網,體型較大、顏色深灰的蜘蛛。 但都一致認為蜘蛛有毒。
古籍記載蜘蛛咬傷的案例甚多,其毒性強弱與種類、大小、顏色有關,咬傷後症狀也各有不同,輕則皮膚起疹子,重則疼痛難忍,甚至危及生命。 古人曾使用各種方法治療蜘蛛咬傷,例如以大藍汁、麝香、雄黃等藥物塗抹傷口,或飲用羊乳、美酒等。 也有記載指出,某些地區的蜘蛛毒性極強,甚至能毒死牛馬。
此外,古籍中也有一些關於蜘蛛的奇聞異事,例如可以製作防水塗料,或與其他藥物配合服用以達到特殊效果等,但這些大多是方士的傳說,缺乏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