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虫部第三十九卷 (12)

回本書目錄

虫部第三十九卷 (12)

1. 竹蜂

(《拾遺》)

【釋名】留師(郭璞作笛師)。

【集解】藏器曰:《方言》云:竹蜂,留師也。蜂如小指大,正黑色,齧竹為窠,蜜如稠糖,酸甜好食。

時珍曰:《六帖》云:竹蜜蜂出蜀中。於野竹上結窠,紺色,大如雞子,長寸許,有蒂。窠有蜜,甘倍常蜜。即此也。按今人家一種黑蜂,大如指頭,能穴竹木而居。腹中有蜜,小兒撲殺取食,亦此類也。又《杜陽編》言:外國鸞蜂大十餘斤,其蜜碧色,服之成仙。此亦不經之言,未足深信。又有刺蜜、木蜜,生草木上,俱見果部本條。木蜜即枳椇。

留師蜜

【氣味】甘、酸,寒,無毒。

【主治】牙齒䘌痛及口瘡,並含之良(藏器)。

白話文:

竹蜂

竹蜂又名留師。蜂體大小如小指,呈黑色,會啃咬竹子築巢,所產的蜜如同濃稠的糖,酸甜可口。

據記載,四川地區出產一種竹蜜蜂,牠們在野外竹子上築巢,巢呈紺黑色,大小如雞蛋,長約一寸,底部有蒂。巢內含有蜂蜜,其甜度比一般的蜂蜜更高。現在民間也有一種黑色蜜蜂,大小如手指,會在竹木中築巢居住,腹部含有蜂蜜,小孩子常捕捉牠們取食蜂蜜,這也屬於竹蜂的一種。古代文獻也記載了體型巨大的鸞蜂及其碧色蜂蜜,但這些記載缺乏根據,不足為信。此外,還有生長在草木上的刺蜜和木蜜,詳見果類部分。枳椇的果實即為木蜜。

留師蜜味甘酸,性寒,無毒。可治療牙齒疼痛和口腔潰瘍,直接含在口中效果良好。

2. 赤翅蜂

(《拾遺》)

【集解】藏器曰:出嶺南。狀如土蜂,翅赤頭黑,大如螃蟹,穿土為窠,食蜘蛛。蜘蛛遙知蜂來,皆狼狽藏隱。蜂以預知其處,食之無遺。

時珍曰:此毒蜂穿土作窠者。一種獨蜂作窠於木,亦此類也。其窠大如鵝卵,皮厚蒼黃色。只有一個蜂,大如小石燕子,人馬被螫立亡也。又一種蛒蜂,出巴中,在褰鼻蛇穴內。其毒倍常,中人手足輒斷,中心胸即圮裂,非方藥可療,惟禁術可制。故元稹詩云: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

近樹禽垂翅,依原獸絕蹤。微遭斷手足,厚毒破心胸。昔甚招魂句,那知眼自逢。此蜂之毒如此,附見於此。養生遠害者,不可不知。

【主治】有毒。療蜘蛛咬,及疔腫疽病,燒黑和油塗之。或取蜂窠土,以酢和塗之,蜘蛛咬處,當得絲出(藏器)。

白話文:

赤翅蜂是一種生活在嶺南地區的蜂類,外形像土蜂,翅膀是紅色的,頭是黑色的,體型跟螃蟹差不多大。牠們會在地下築巢,以蜘蛛為食。蜘蛛能預感到赤翅蜂的到來,都會慌忙躲藏起來,但赤翅蜂卻能預知蜘蛛的藏身之處,將牠們全部吃掉。

還有一種赤翅蜂,獨自築巢在樹木上,蜂巢像鵝卵石一樣大,巢壁厚實,顏色是深黃色。這種蜂的體型像小燕子,人或馬被牠螫到,會立刻死亡。另外還有一種叫做蛒蜂的毒蜂,產於巴蜀地區,牠們的巢穴築在褰鼻蛇的洞穴裡。蛒蜂的毒性比一般的蜂更強,人若被螫到手腳,手腳就會斷掉;若被螫到胸部,則會導致胸腔破裂而死,一般的藥物都無法治療,只有禁術才能控制。元稹的詩句「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微遭斷手足,厚毒破心胸」就描述了這種蜂的劇毒。

赤翅蜂有毒,可以治療蜘蛛咬傷、疔瘡腫毒等疾病。方法是將赤翅蜂燒成灰燼,和油一起調塗患處;或者用赤翅蜂巢穴裡的泥土,加入醋調和後塗抹在蜘蛛咬傷的地方,就能將毒液逼出來。

3. 獨腳蜂

(《拾遺》)

【集解】藏器曰:出嶺南。似小蜂黑色,一足連樹根不得去,不能動搖,五月採之。又有獨腳蟻,亦連樹根下,能動搖,功用與蜂同。

時珍曰:嶺南有樹小兒、樹蛺蝶。及此蜂、蟻,皆生於樹,是亦氣化,乃無情而生有情也。《酉陽雜俎》云:嶺南毒菌,夜有光,經雨則腐化為巨蜂,黑色,其喙若鋸,長三分余,齧人甚毒。物類之變化不一有如此。

【主治】疔腫癰疽,燒研和油塗之。(藏器)

白話文:

獨腳蜂

嶺南產一種黑色的小蜂,只有一隻腳連著樹根,動彈不得,五月採收。還有一種獨腳蟻,也附著在樹根下,但能稍微移動,功效與獨腳蜂相同。

嶺南地區還有樹小兒、樹蛺蝶等生物,以及這種獨腳蜂和獨腳蟻,都生長在樹上,這是氣化的結果,無情之物也能化生出有情之物。據《酉陽雜俎》記載,嶺南有種毒菌,夜間會發光,經雨後會腐爛變成大型的黑色毒蜂,牠的嘴巴像鋸子一樣,長約三分多,叮咬人非常毒,萬物變化真是千奇百怪。

獨腳蜂可用於治療疔瘡腫毒、癰疽等,將其燒成灰末,研磨後和油調勻塗抹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