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七卷 (7)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七卷 (7)

1. 琥珀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安五臟,定魂魄,殺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別錄》)。

壯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癲邪,療蠱毒,破結瘕,治產後血枕痛(大明)。止血生肌,合金瘡(藏器)。清肺,利小腸(元素)。

【發明】震亨曰:古方用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脾能運化,肺氣下降,故小便可通。若血少不利者,反致其燥急之苦。

弘景曰:俗中多帶之辟惡。刮屑服,療瘀血至驗。《仙經》無正用。藏器曰:和大黃、鱉甲作散,酒下方寸匕,下惡血、婦人腹內血,盡即止。宋高祖時,寧州貢琥珀枕,碎以賜軍士,敷金瘡。

【附方】舊四,新五。

琥珀散:止血生肌,鎮心明目,破癥瘕氣塊,產後血暈悶絕,兒枕痛,並宜餌此方。琥珀一兩,鱉甲一兩,京三稜一兩,延胡索半兩,沒藥半兩,大黃六銖,熬搗為散。空心酒服三錢匕,日再服。神驗莫及。產後即減大黃。(《海藥本草》)。

小兒胎驚:琥珀、防風各一錢,硃砂半錢,為末。豬乳調一字,入口中,最妙。(《直指方》)。

小兒胎癇:琥珀、硃砂各少許,全蠍一枚。為末。麥門冬湯調一字服。(《直指方》)

小便轉胞:真琥珀一兩,為末。用水四升,蔥白十莖,煮汁三升,入珀末二錢,溫服。

沙石諸淋,三服皆效。(《聖惠方》)。

小便淋瀝:琥珀為末二錢,麝香少許。白湯服之,或萱草煎湯服。老人、虛人,以人參湯下。亦可蜜丸,以赤茯苓湯下。(《普濟方》)

小便尿血:琥珀為末。每服二錢,燈心湯下。(《直指方》)。

從高墜下,有瘀血在內:刮琥珀屑,酒服方寸匕。或入蒲黃三、二匕,日服四、五次。(《外臺秘要》)。

金瘡悶絕不識人:琥珀研粉,童子小便調一錢。三服瘥。(《鬼遺方》)。

魚骨哽咽,六、七日不出:用琥珀珠一串,推入哽所,牽引之即出。(《外臺秘要》)。

白話文:

琥珀

【氣味】 味甘,性平和,沒有毒性。

【主治】 可以安定五臟,穩定心神,驅除精怪邪氣,消除體內瘀血,疏通小便不暢(《別錄》記載)。

能強壯心臟,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翳,止心痛和癲癇,治療蠱毒,破除腹中腫塊,治療產後因血瘀引起的腹痛(《大明》記載)。可以止血生肌,幫助金屬外傷癒合(《藏器》記載)。還能清肺,利小便(《元素》記載)。

【發明】 朱震亨說:古代用琥珀來利小便,是因為它能燥濕健脾,脾臟功能正常後,能幫助肺氣下降,從而使小便通暢。但如果體內血少而小便不利的人,使用琥珀反而會加重燥熱的症狀。

陶弘景說:民間很多人佩戴琥珀來避邪。將琥珀刮成粉末服用,治療瘀血非常有效。《仙經》中沒有記載琥珀的主要用途。陳藏器說:將琥珀和大黃、鱉甲一起研磨成散,用酒送服一小匙,可以排出惡血和婦女腹內積血,血排盡後就停止服用。宋高祖時期,寧州進貢琥珀枕,打碎後賜給軍士,用來敷治金屬外傷。

【附方】 舊方四個,新方五個。

琥珀散: 可以止血生肌,鎮定心神,使眼睛明亮,破除腹中腫塊,治療產後因血瘀引起的昏厥,以及產後腹痛。配方如下:琥珀一兩,鱉甲一兩,京三稜一兩,延胡索半兩,沒藥半兩,大黃六銖,將這些藥物一起熬煮並搗成散。空腹時用酒送服三錢匕,每天服用兩次,效果非常顯著。產後可以減少大黃的用量(《海藥本草》)。

小兒胎驚: 琥珀、防風各一錢,硃砂半錢,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豬乳調和一字(古代的量詞)給嬰兒口服,效果很好(《直指方》)。

小兒胎癇: 琥珀、硃砂各少許,全蠍一枚,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用麥門冬湯調和一字給嬰兒服用(《直指方》)。

小便轉胞(排尿困難): 將真琥珀一兩研磨成粉末。用水四升,加入蔥白十根,煮成三升汁,再加入琥珀粉末二錢,溫熱服用。

沙石引起的各種淋症(小便澀痛): 服用三次都能見效(《聖惠方》)。

小便淋漓不盡: 將琥珀研磨成粉末二錢,加入少許麝香。用白開水送服,或者用萱草煎湯送服。老年人或體虛的人,可以用人參湯送服。也可以用蜂蜜做成藥丸,用赤茯苓湯送服(《普濟方》)。

小便尿血: 將琥珀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燈心草湯送服(《直指方》)。

從高處跌落,體內有瘀血: 將琥珀刮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小匙。或者加入蒲黃二到三小匙,每天服用四到五次(《外臺秘要》)。

金屬外傷導致昏迷不省人事: 將琥珀研磨成粉末,用童子小便調和一錢服用。服用三次就能痊癒(《鬼遺方》)。

魚骨卡喉,六七天都取不出來: 用一串琥珀珠,推入魚骨卡住的地方,牽引一下就能取出(《外臺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