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五卷 (52)
木部第三十五卷 (52)
1. 蕪荑
此方得之章鐐,曾用得力。(王紹顏《續傳信方》)。膀胱氣急,宜下氣:用蕪荑搗和食鹽末等分,以綿裹如棗大,納下部,或下惡汁,並下氣佳。(《外臺秘要》)。嬰孩驚喑:風后失音不能言。肥兒丸:用蕪荑(炒)、神麯(炒)、麥櫱(炒)、黃連(炒)各一錢,為末,豬膽汁打糊丸黍米大。每服十丸,木通湯下。
黃連能去心竅惡血。(《全幼心鑑》)。蟲牙作痛:以蕪荑仁安蛀孔中及縫中,甚效。(危氏《得效方》)。腹中鱉瘕:平時嗜酒,血入於酒則為酒鱉;平時多氣,血凝於氣則為氣鱉;虛勞痼冷,敗血雜痰,則為血鱉。搖頭掉尾,如蟲之行,上侵人咽,下蝕人肛,或附脅背,或隱胸腹,大則如鱉,小或如錢。
治法惟用蕪荑(炒)煎服之,兼用暖胃益血理中之類,乃可殺之。若徒事雷丸、錫灰之類,無益也。(《仁齋直指方》)
白話文:
蕪荑
這個藥方是從章鐐那裡得到的,曾經使用過,效果很好。(王紹顏《續傳信方》)。膀胱氣脹急迫時,需要降氣:用蕪荑搗碎後,和等量的食鹽末混合,用棉布包裹成棗子大小,塞入下體,這樣可以排出惡臭的汁液,並且降氣效果很好。(《外臺秘要》)。嬰兒受到驚嚇導致失聲:因風邪而失聲不能說話。肥兒丸:用炒過的蕪荑、炒過的神麯、炒過的麥芽、炒過的黃連各一錢,磨成粉末,用豬膽汁調成糊狀,搓成小米粒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用木通湯送服。
黃連能夠去除心竅中的惡血。(《全幼心鑑》)。蟲牙疼痛:用蕪荑仁塞入蛀牙的洞中或牙縫中,效果很好。(危氏《得效方》)。腹中長出像鱉一樣的腫塊:平時喜歡喝酒,血進入酒中就會變成酒鱉;平時容易生氣,血凝結在氣中就會變成氣鱉;虛弱勞累、身體寒冷,敗血夾雜痰液,就會變成血鱉。這種腫塊會搖頭擺尾,像蟲子一樣爬行,向上侵犯人的咽喉,向下侵蝕人的肛門,有的附著在脅背,有的隱藏在胸腹,大的像鱉,小的像錢幣。
治療方法只能用炒過的蕪荑煎服,同時配合溫暖脾胃、補益氣血、調理中焦的藥物,才能殺死它。如果只是使用雷丸、錫灰之類的藥物,沒有效果。(《仁齋直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