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五卷 (50)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五卷 (50)

1.

【附方】舊九,新九。

斷谷不飢:榆皮、檀皮為末,日服數合。(《救荒本草》)。

齁喘不止:榆白皮,陰乾,焙為末。每日旦夜用水五合,末二錢,煎如膠,服。(《藥性論》)。

久嗽欲死:許明有效方:用厚榆皮削如指大,去黑,刻令如鋸,長尺余,納喉中頻出入,當吐膿血而愈。(《古今錄驗》)。

虛勞白濁:榆白皮二升,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千金方》)。

小便氣淋:榆枝、石燕子煎水,日服。(《普濟方》)。

五淋澀痛:榆白皮,陰乾,焙研。每以二錢,水五合,煎如膠,日二服。(《普濟方》)。渴而尿多,非淋也:用榆皮二斤,去黑皮,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一服三合,日三服。(《外臺秘要》)。

身體暴腫:榆皮搗末,同米作粥食之,小便利即消。(《備急方》)。

臨月易產:榆皮焙為末。臨月,日三服方寸匕,令產極易。(陳承《本草別說》)。

墮胎下血不止:榆白皮、當歸(焙)各半兩,入生薑,水煎服之。(《普濟方》)。

胎死腹中或母病欲下胎:榆白皮煮汁,服二升。(《子母秘錄》)。

身首生瘡:榆白皮末,油和塗之,蟲當出。(楊氏《產乳》)

火灼爛瘡:榆白皮,嚼塗之。(《千金髓》)。

五色丹毒:俗名遊腫,犯者多死,不可輕視。以榆白皮末,雞子白和,塗之。(《千金》)。

小兒蟲瘡:榆皮末和豬脂塗綿上,覆之。蟲出立瘥。(《千金方》)。

癰疽發背:榆根白皮切,清水洗,搗極爛,和香油敷之,留頭出氣。燥則以苦茶頻潤,不黏更換新者。將愈,以桑葉嚼爛,隨大小貼之,口合乃止,神效。(《救急方》)。

小兒瘰癧:榆白皮,生搗如泥,封之。頻易。(《必效方》)。

小兒禿瘡:醋和榆白皮末,塗之,蟲當出。(《子母秘錄》)。

【氣味】同上。

【主治】嫩葉作羹及炸食,消水腫,利小便,下石淋,壓丹石(藏器。時珍曰:曝乾為末,淡鹽水拌,或炙、或曬乾,拌菜食之,亦辛滑下水氣)。煎汁,洗酒齇鼻。同酸棗仁等分蜜丸,日服,治膽熱虛勞不眠(時珍)。

【主治】小兒癇,小便不利,傷熱(《別錄》)。

莢仁

【氣味】微辛,平,無毒。

【主治】作糜羹食,令人多睡(弘景)。主婦人帶下,和牛肉作羹食(藏器)。子醬,似蕪荑,能助肺,殺諸蟲,下氣,令人能食,消心腹間惡氣,猝心痛,塗諸瘡癬,以陳者良(孟詵)。

榆耳

見木耳。

白話文:

【附方】

  • 舊九,新九: 指的是年代久遠和新近採集的榆樹皮,這裡沒說明具體用途。

  • 斷谷不飢: 將榆樹皮和檀樹皮磨成粉末,每天服用數合(古代容量單位),可以讓人不感到飢餓。(《救荒本草》)

  • 齁喘不止: 將榆樹白皮陰乾,焙烤後磨成粉末。每天早晚用五合水,加入二錢粉末,煎煮成膠狀服用。(《藥性論》)

  • 久嗽欲死: 長期咳嗽快要死的人,有一個有效的方法:用厚厚的榆樹皮削成手指大小,去除黑色的外皮,刻成鋸齒狀,長度約一尺多,放入喉嚨中頻繁進出,會吐出膿血而痊癒。(《古今錄驗》)

  • 虛勞白濁: 用二升榆樹白皮,加入二斗水煮,煮至剩下五升,分五次服用。(《千金方》)

  • 小便氣淋: 用榆樹枝和石燕子一起煎水服用,每日飲用。(《普濟方》)

  • 五淋澀痛: 將榆樹白皮陰乾,焙烤研磨成粉末。每次用二錢粉末,加入五合水,煎煮成膠狀,每日服用兩次。(《普濟方》)

  • 渴而尿多,非淋也: 如果口渴且尿多,但不是淋病,可用二斤榆樹皮(去除黑色的外皮),加入一斗水煮,煮至剩下五升,每次服用三合,每日服用三次。(《外臺秘要》)

  • 身體暴腫: 將榆樹皮搗成粉末,與米一起煮粥食用,小便通暢後腫脹就會消退。(《備急方》)

  • 臨月易產: 將榆樹皮焙烤成粉末,臨近生產時,每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一小撮,可以讓生產非常順利。(陳承《本草別說》)

  • 墮胎下血不止: 將榆樹白皮和當歸(焙烤過)各半兩,加入生薑一起用水煎服。(《普濟方》)

  • 胎死腹中或母病欲下胎: 將榆樹白皮煮汁服用,每次服用二升。(《子母秘錄》)

  • 身首生瘡: 將榆樹白皮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後塗抹在瘡上,蟲子會出來。(楊氏《產乳》)

  • 火灼爛瘡: 將榆樹白皮嚼爛後塗抹在被火燒傷的潰爛處。(《千金髓》)

  • 五色丹毒: 俗稱遊腫,發病者死亡率高,不可輕忽。用榆樹白皮粉末,與雞蛋清調和後塗抹在患處。(《千金》)

  • 小兒蟲瘡: 將榆樹皮粉末與豬油調和後塗在棉布上,覆蓋在患處,蟲子會出來,病就會立刻痊癒。(《千金方》)

  • 癰疽發背: 將榆樹根部的白皮切下,用清水洗淨,搗爛成泥,與香油調和後敷在患處,留出氣孔。乾燥時用苦茶水頻繁濕潤,不黏時更換新的。快要痊癒時,將桑葉嚼爛,根據患處大小貼上,直到傷口癒合為止,效果神奇。(《救急方》)

  • 小兒瘰癧: 將榆樹白皮生搗成泥,敷在患處,經常更換。(《必效方》)

  • 小兒禿瘡: 用醋調和榆樹白皮粉末,塗抹在患處,蟲子會出來。(《子母秘錄》)

榆葉

  • 氣味: 同榆樹皮(上文)的氣味。
  • 主治: 嫩葉可以煮湯或油炸食用,有消水腫、利小便的作用,可以治療石淋(泌尿系統結石),並能壓制丹石的毒性。(藏器說。時珍認為:曬乾後磨成粉末,用淡鹽水拌和,或烤過、或曬乾後拌菜食用,也具有辛滑下水氣的作用)。煎汁可以清洗酒糟鼻。與酸棗仁等量用蜂蜜製成藥丸,每天服用,可以治療膽熱虛勞導致的失眠。(時珍)

榆花

  • 主治: 治療小兒癲癇、小便不暢、以及外傷引起的發熱。(《別錄》)

榆莢仁

  • 氣味: 稍微辛辣,性質平和,無毒。
  • 主治: 煮粥食用,可以使人容易入睡。(弘景) 主治婦女白帶,與牛肉一起煮湯食用。(藏器) 將榆莢仁製成醬,類似蕪荑,可以幫助肺部功能,殺死各種蟲子,下氣,使人能進食,消除胸腹間的惡氣,緩解突發的心痛。塗抹在各種瘡癬上,陳年的榆莢仁效果更好。(孟詵)

榆耳

  • 參見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