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五卷 (42)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五卷 (42)

1. 訶黎勒

云:此物人帶一切病消,利者乃出惡物爾。仙芝寶之,後被誅,失所在。頌曰:訶黎主痢,《唐本草》不載。張仲景治氣痢有方。唐·劉禹錫《傳信方》云:予曾苦赤白下,諸藥服遍久不瘥,轉為白膿。令狐將軍傳此方:用訶黎勒三枚,兩炮一生,並取皮末之,以沸漿水一合服之。

若只水痢,加一錢匕甘草末;若微有膿血,加二匕;血多,加三匕。

【附方】舊十,新五。

下氣消食:訶黎一枚為末,瓦器中水一大升,煎三、兩沸,下藥更煎三、五沸,如麴塵色,入少鹽,飲之。(《食醫心鏡》)。

一切氣疾、宿食不消:訶黎一枚,入夜含之,至明嚼咽。又方:訶黎三枚,濕紙包,煨熟去核,細嚼,以牛乳下。(《千金方》)。

氣嗽日久:生訶黎一枚,含之咽汁。瘥後口爽,不知食味,卻煎檳榔湯一碗服,立便有味。此知連州成密方也。(《經驗方》)。

嘔逆不食:訶黎勒皮二兩。炒研,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湯服二十丸,日三服。(《廣濟方》)。

風痰霍亂,食不消,大便澀:訶黎三枚,取皮為末。和酒頓服,三、五次妙。(《外臺秘要》)。

小兒霍亂:訶黎一枚,為末。沸湯服一半,未止再服。(《子母秘錄》)。

小兒風痰壅閉,語音不出,氣促喘悶,手足動搖:訶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名二聖散。(《全幼心鑑》)。

風熱沖頂、熱悶:訶黎二枚(為末),芒硝一錢。同入醋中,攪令消,摩塗熱處。(《外臺秘要》)。

氣痢水瀉:訶黎勒十枚麵裹,煻火煨熟,去核研末,粥飲頓服。亦可飯丸服。一加木香。又長服方:訶黎勒、陳橘皮、厚朴各三兩,搗篩,蜜丸大如梧子。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圖經本草》)。

水瀉下痢:訶黎勒(炮)二分,肉豆蔻一分,為末。米飲每服二錢。(《聖惠方》)。

下痢轉白:訶子三個,二炮一生,為末,沸湯調服。

水痢,加甘草末一錢。(《普濟方》)。

赤白下痢:訶子十二個,六生六煨,去核,焙為末。赤痢,生甘草湯下;白痢,炙甘草湯下。不過再服。(趙原陽《濟急方》)。

妒精下疳:大訶子燒灰,入麝香少許,先以米泔水洗,後搽之。或以荊芥、黃柏、甘草、馬鞭草、蔥白煎湯洗亦可。昔方士周守真醫唐靖爛莖一、二寸,用此取效也。(洪邁《夷堅志》)

【主治】磨白蜜注目,去風赤澀痛,神良(蘇頌)。

止咳及痢(時珍)。

【主治】下氣消痰,止渴及泄痢,煎飲服,功同訶黎(時珍。唐·包佶有「病中謝李吏部惠訶黎勒葉」詩)。

白話文:

據說,這個東西人帶著就能消除一切疾病,它具有通利的效果,能排出體內不好的東西。仙家視它為珍寶,後來因為被誅殺,就失去了它的蹤跡。

有一首詩說:訶黎勒主要治療痢疾,《唐本草》沒有記載。張仲景用它來治療氣痢有他的方法。唐朝劉禹錫在《傳信方》中說:我曾經苦於赤白痢,吃了很多藥都沒好,後來轉變成排出白膿。令狐將軍傳給我這個方子:用訶黎勒三枚,兩枚炮製過,一枚生的,都取皮磨成粉末,用一合熱漿水沖服。

如果只是水瀉,就加入一錢匙的甘草末;如果稍微有膿血,就加入兩匙;如果血比較多,就加入三匙。

【附方】舊有十個方子,新增加五個。

下氣消食:將一枚訶黎勒磨成粉末,放入瓦器中,加一大升水煎煮三、五滾,煮到像麴塵的顏色,加入少許鹽,喝下去。(出自《食醫心鏡》)。

治療一切氣病、宿食不消化:將一枚訶黎勒含在口中,到早上再嚼碎嚥下。另一個方子:用三枚訶黎勒,用濕紙包起來,煨熟後去掉核,仔細嚼碎,用牛奶送服。(出自《千金方》)。

治療久咳:將一枚生的訶黎勒含在口中,嚥下汁液。病好之後,口中會感覺清爽,但會失去味覺,這時再煎煮一碗檳榔湯服用,馬上就會恢復味覺。這是從連州得知的秘密藥方。(出自《經驗方》)。

治療嘔吐、不想吃東西:用二兩訶黎勒皮,炒過後磨成粉,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湯送服二十丸,一天服用三次。(出自《廣濟方》)。

治療風痰引起的霍亂,食積不消化,大便乾澀:用三枚訶黎勒,取皮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服用三、五次效果很好。(出自《外臺秘要》)。

治療小兒霍亂:將一枚訶黎勒磨成粉末。用沸水沖服一半,如果還沒好,再服剩下的。(出自《子母秘錄》)。

治療小兒風痰堵塞,說不出話,呼吸急促,手腳抖動:用訶子(半生半炮,去掉核)、大腹皮等量,用水煎煮服用,這個方子叫做二聖散。(出自《全幼心鑑》)。

治療風熱沖頂、煩熱:將兩枚訶黎勒磨成粉末,加入一錢芒硝。一起放入醋中,攪拌溶解,塗抹在發熱的地方。(出自《外臺秘要》)。

治療氣痢、水瀉:用十枚訶黎勒用麵包裹,在灰燼中煨熟,去掉核研磨成粉末,用粥送服。也可以做成藥丸服用。可以加入木香。另一個長期服用的方子:訶黎勒、陳橘皮、厚朴各三兩,搗碎篩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出自《圖經本草》)。

治療水瀉下痢:用訶黎勒(炮製過)二分,肉豆蔻一分,磨成粉末。每次用米湯送服二錢。(出自《聖惠方》)。

治療下痢轉為白痢:用三個訶子,兩個炮製過,一個生的,磨成粉末,用沸水調服。

治療水痢,可以加入一錢甘草末。(出自《普濟方》)。

治療赤白痢:用十二個訶子,六個生的,六個煨過,去掉核,烘乾後磨成粉末。赤痢,用生甘草湯送服;白痢,用炙甘草湯送服。最多服用兩次就能見效。(出自趙原陽的《濟急方》)。

治療因性慾過度引起的下疳:將大訶子燒成灰,加入少許麝香,先用米泔水清洗患處,然後塗抹。也可以用荊芥、黃柏、甘草、馬鞭草、蔥白煎湯清洗。從前有個道士叫周守真,他醫治唐靖的爛莖,一、二寸長,用這個方法治好了。(出自洪邁的《夷堅志》)。

【主治】用白蜜研磨塗在眼睛上,能去除風引起的眼睛紅澀疼痛,效果很好(蘇頌)。

能止咳和痢疾(李時珍)。

【主治】能降氣化痰,止渴和止瀉痢,煎煮後服用,功效與訶黎勒相同(李時珍。唐朝包佶寫過一首「病中謝李吏部惠訶黎勒葉」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