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四卷 (37)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四卷 (37)

1. 薰陸香

令產婦兩手捉石燕,念慮藥三遍乃飲之。略行數步即下。

《海上方》:用乳香、硃砂等分,為末。麝香酒服一錢,良久自下。

咽喉骨哽:乳香一錢。

水研服之。(《衛生易簡方》)

香口闢臭:滴乳噙之。(《摘玄方》)

風蟲牙痛不可忍者:《梅師方》:用薰陸香嚼,咽其汁,立瘥。《朱氏集驗方》:用乳香豆許安孔中,燒煙箸烙化立止。

又方:乳香、川椒末各一錢,為末,化蠟和作丸。塞孔中。《直指方》:用乳香、巴豆等分,研和蠟丸,塞之。《聖惠方》:用乳香、枯礬等分,蠟丸。塞之。大風癘疾:摩勒香一斤(即乳頭內光明者)細研,入牛乳五升,甘草末四兩,瓷盒盛之,安桌子上,置中庭,安劍一口。夜於北極下祝禱,去盒子蓋,露一夜。

次日入甑中蒸,炊三斗米熟即止。夜間依前祝露又蒸,如此三次乃止。每服一茶匙,空心及晚食前溫酒調服。服後當有惡物出,至三日三夜乃愈也。(《聖惠方》)

漏瘡膿血:白乳香二錢,牡蠣粉一錢。為末,雪糕丸麻子大。每薑湯服三十丸。(《直指方》)

斑痘不快:乳香研細,豬心血和,丸芡子大。每溫水化服一丸。(聞人規《痘疹論》)。

癰疽寒顫:乳香半兩,熟水研服。顫發於脾,乳香能入脾故也。(《仁齋直指方》)

甲疽弩肉,膿血疼痛不愈:用乳香(為末)、膽礬(燒研)等分,敷之,內消即愈。(《靈苑方》)

玉莖作腫:乳香、蔥白等分,搗敷。(《山居四要》)。

野火丹毒自兩足起:乳香末,羊脂調塗。(《幼幼新書》)癧瘍風駁:薰陸香、白蘞同研,日日揩之。並作末,水服。(《千金方》)。杖瘡潰爛:乳香煎油,搽瘡口。(《永類鈐方》)

白話文:

薰陸香

讓產婦兩手握住石燕(一種石頭),心中默念藥名三次後喝下藥,稍微走幾步就會生產。

《海上方》記載:將乳香、硃砂等量磨成粉末,用麝香酒送服一錢,過不久就會生產。

喉嚨被骨頭卡住:用乳香一錢,磨成粉末用水沖服。(《衛生易簡方》)

使口氣清新、消除臭味:含在口中慢慢讓乳香溶解。(《摘玄方》)

風蟲牙痛痛到無法忍受:《梅師方》記載:嚼薰陸香,吞下汁液,立刻就好。《朱氏集驗方》記載:將像豆子大小的乳香塞進牙洞,燒熱的筷子去烙它使之融化,立刻止痛。

另一種方法:將乳香、川椒末各一錢磨成粉末,用融化的蠟調和做成藥丸,塞進牙洞。《直指方》記載:將乳香、巴豆等量磨成粉末,用蠟調和做成藥丸,塞進牙洞。《聖惠方》記載:將乳香、枯礬等量磨成蠟丸,塞進牙洞。

麻風病:《聖惠方》記載:將一斤摩勒香(即乳香內最光亮的部分)磨成細粉,加入五升牛奶、四兩甘草粉,裝入瓷盒中,放在桌子上,擺在院子中央,旁邊放一把劍。晚上在北極星下禱告,打開盒子蓋,露宿一夜。

第二天放入甑中蒸,等三斗米煮熟就停止。晚上依照之前的方式露宿再蒸,這樣做三次就停止。每次服用一茶匙,空腹或晚上飯前用溫酒調服。服藥後會有髒東西排出,到第三天三夜就會痊癒。

漏瘡流膿血:《直指方》記載:用白乳香二錢,牡蠣粉一錢,磨成粉末,用雪糕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薑湯送服三十丸。

麻疹、痘疹出不來:將乳香磨成細粉,用豬心血調和,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水化開服用一丸。(聞人規《痘疹論》)

癰瘡、疽瘡發冷發抖:《仁齋直指方》記載:用乳香半兩,用開水磨開後服用。發冷發抖是因為脾虛,乳香能入脾所以有效。

指甲邊長肉瘤,流膿血疼痛不癒:用乳香(磨成粉末)、膽礬(燒過磨成粉末)等量,敷在患處,腫消了就會好。(《靈苑方》)

陰莖腫脹:《山居四要》記載:用乳香、蔥白等量,搗爛後敷在患處。

丹毒從腳底開始蔓延:用乳香粉,用羊脂調和後塗抹。(《幼幼新書》)

瘰癧、風癬:《千金方》記載:用薰陸香、白蘞一同磨成粉末,每天擦拭患處。也可以磨成粉末,用水沖服。

跌打損傷的瘡口潰爛:《永類鈐方》記載:用乳香煎油,塗抹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