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三卷 (18)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三卷 (18)

1. 蓮藕

【發明】

杲曰:潔古張先生口授枳朮丸方,用荷葉燒飯為丸。當時未悟其理,老年味之始得。夫震者動也,人感之生足少陽甲膽,是屬風木,為生化萬物之根蒂。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與手少陽三焦元氣,同為生髮之氣。《素問》云: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荷葉生於水土之下,汙穢之中,挺然獨立。

其色青,其形仰,其中空,象震卦之體。食藥感此氣之化,胃氣何由不升乎?用此為引,可謂遠識合道矣。更以燒飯和藥,與白朮協力滋養,補令胃厚,不致內傷,其利廣矣大矣。世之用巴豆、牽牛者,豈足語此?

時珍曰:燒飯見谷部飯下。按:《東垣試效方》云:雷頭風症,頭面疙瘩腫痛,憎寒發熱,狀如傷寒,病在三陽,不可過用寒藥重劑,誅伐無過。一人病此,諸藥不效,余處清震湯治之而愈。用荷葉一枚,升麻五錢,蒼朮五錢,水煎溫服。蓋震為雷,而荷葉之形象震體,其色又青,乃涉類象形之義也。

又案:聞人規《痘疹八十一論》云:痘瘡已出,復為風寒外襲,則竅閉血凝,其點不長,或變黑色,此為倒黶,必身痛,四肢微厥。但溫肌散邪,則熱氣復行,而斑自出也。宜紫背荷葉散治之。蓋荷葉能升發陽氣,散瘀血,留好血,殭蠶能解結滯之氣故也。此藥易得,而活人甚多,勝於人牙、龍腦也。

又戴原禮《證治要訣》云:荷葉服之,令人瘦劣,故單服可以消陽水浮腫之氣。

【附方】

舊四,新二十三。

陽水浮腫:敗荷葉,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日三服。(《證治要訣》)

腳膝浮腫:荷葉心、藁本等分,煎湯,淋洗之。(《永類方》)

痘瘡倒黶:紫背荷葉散,又名南金散:治風寒外襲倒黶勢危者,萬無一失。用霜後荷葉(貼水紫背者,炙乾)、白殭蠶直者炒去絲等分為末。每服半錢,用胡荽湯或溫酒調下。(聞人規《痘疹論》)

諸般癰腫,拔毒止痛:荷葉中心蒂如錢者,不拘多少,煎湯淋洗,拭乾,以飛過寒水石,同臘豬脂塗之。又治癰腫,柞木飲方中亦用之。(《本事方》)

打撲損傷,惡血攻心,悶亂疼痛者:以乾荷葉五片,燒存性,為末。每服三錢,童子熱尿一盞,食前調下,日三服,利下惡物為度。(《聖惠方》)

產後心痛,惡血不盡也:荷葉炒香為末。每服方寸匕,沸湯或童子小便調下。或燒灰、或煎汁皆可。(《救急方》)

胎衣不下:方同上。傷寒產後,血暈欲死:用荷葉、紅花、薑黃等分,炒研末。童子小便調服二錢。(龐安常《傷寒論》)

孕婦傷寒:大熱煩渴,恐傷胎氣。用嫩卷荷葉(焙)半兩,蚌粉二錢半。

為末。每服三錢,新汲水入蜜調服,並塗腹上。名罩胎散。(鄭氏方)妊娠胎動,已見黃水者:乾荷蒂一枚炙,研為末。糯米淘汁一鍾,調服即安。(唐氏《經驗方》)

白話文:

蓮藕

【發明】

杲先生說:潔古的張先生口述的枳朮丸藥方,是用荷葉燒飯做成藥丸。當時我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到了老年才體會到。震卦代表動,人體感受到震動,就會產生足少陽膽經的氣,這屬於風木,是萬物生化的根本。人吃下的食物進入胃部,營氣上升,就是少陽膽經的氣,與手少陽三焦的元氣,同為生髮之氣。《素問》說:萬物起始於初始,按規律運行就不會出錯。荷葉生長在水土之下,汙穢之中,卻能挺拔獨立。

它的顏色是青色,形狀是向上仰的,中間是空的,像震卦的樣子。吃藥時能感受到這種氣的化生,胃氣怎麼會不上升呢?用它來引導藥力,可謂是見識深遠且符合天道了。再用燒飯來調和藥性,與白朮一起滋養,加強胃的機能,避免內傷,它的好處真是廣泛而巨大啊。那些使用巴豆、牽牛的人,怎麼能和這個相比呢?

時珍說:燒飯的用法可以參考谷部飯的相關說明。《東垣試效方》提到:雷頭風這種病,頭面長疙瘩腫痛,怕冷發熱,症狀像傷寒,病在三陽經,不可以用過冷的藥和猛藥來過度攻伐。有個人得了這個病,各種藥都沒效果,我用清震湯治好了他。藥方是用荷葉一片,升麻五錢,蒼朮五錢,加水煎煮後溫服。這是因為震卦代表雷,而荷葉的形狀像震卦,它的顏色又是青色,這就是類比取象的意義。

又根據聞人規《痘疹八十一論》的記載:痘瘡已經發出來了,又被風寒侵襲,導致毛孔閉塞,血凝固,痘點長不大,或者變成黑色,這叫倒黶,一定會全身疼痛,四肢微微發冷。只要溫暖肌膚,散發邪氣,熱氣恢復運行,痘斑自然就會出來。可以用紫背荷葉散來治療。這是因為荷葉能升發陽氣,散瘀血,留下好的血液,殭蠶能解除鬱結的氣。這個藥容易取得,卻能救活很多人,勝過使用人牙、龍腦。

另外戴原禮在《證治要訣》中提到:服用荷葉會使人消瘦,所以單獨服用可以消除陽水浮腫的症狀。

【附方】

舊方有四個,新方有二十三個。

  • **陽水浮腫:**將枯萎的荷葉燒成炭,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每天三次。(《證治要訣》)
  • **腳膝浮腫:**用荷葉心、藁本等量,煎湯,用來淋洗患處。(《永類方》)
  • **痘瘡倒黶:**紫背荷葉散,又名南金散:治療風寒外襲導致痘瘡倒黶危急的情況,十分有效。用霜後的荷葉(靠近水面、背面是紫色的,炙乾)、白殭蠶(直的,炒過去除絲)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芫荽湯或溫酒調服。(聞人規《痘疹論》)
  • **各種癰腫,拔毒止痛:**取荷葉中心像錢一樣的蒂,不拘多少,煎湯淋洗患處,擦乾,再用飛過的寒水石,和豬油一起塗抹患處。另外治療癰腫的柞木飲方中也用到了荷葉。(《本事方》)
  • **跌打損傷,惡血攻心,胸悶疼痛:**用乾燥的荷葉五片,燒成炭,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童子熱尿一杯,飯前調服,每天三次,直到排出惡血為止。(《聖惠方》)
  • **產後心痛,惡露不盡:**將荷葉炒香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勺,用開水或童子小便調服。也可以燒成灰,或煎汁服用。(《救急方》)
  • **胎衣不下:**方法同上。傷寒產後,血暈昏迷:用荷葉、紅花、薑黃等量,炒過後研磨成粉末。用童子小便調服二錢。(龐安常《傷寒論》)
  • **孕婦傷寒:**大熱煩渴,擔心傷害胎兒。用嫩卷荷葉(烘焙)半兩,蚌粉二錢半,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新汲取的水加蜂蜜調服,並塗在腹部。這個方子叫罩胎散。(鄭氏方)
  • **妊娠胎動,已經出現黃水:**將乾燥的荷蒂一枚炙烤後,研磨成粉末。用糯米淘米水一碗調服,即可安胎。(唐氏《經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