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一卷 (6)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一卷 (6)

1. 橄欖

【附方】新四。

初生胎毒:小兒落地時,用橄欖一個(燒研),硃砂末五分和勻,嚼生脂麻一口,吐唾和藥,絹包如棗核大,安兒口中,待咂一個時頃,方可與乳。此藥取下腸胃穢毒,令兒少疾,及出痘稀少也。(孫氏《集效方》)

唇裂生瘡:橄欖炒研,豬脂和塗之。

牙齒風疳膿血有蟲:用橄欖燒研,入麝香少許,貼之。(《聖惠方》)

下部疳瘡:橄欖燒存性,研末,油調敷之。或加孩兒茶等分。(《乾坤生意》)

欖仁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唇吻燥痛,研爛敷之(《開寶》)。

【氣味】甘,澀,溫,無毒。

【主治】磨汁服,治諸魚骨鯁,及食鱠成積,又治小兒痘瘡倒黶。燒研服之,治下血(時珍)。

【附方】新三。

腸風下血:橄欖核,燈上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仁齋直指方》)

陰腎㿗腫:橄欖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空心茴香湯調下。

耳足凍瘡:橄欖核燒研,油調塗之。(《乾坤生意》)

白話文:

橄欖

【附方】 新增四個方子。

新生兒胎毒: 小孩子剛出生時,用一個橄欖(燒過研磨成粉),加入五分硃砂粉末混合均勻,再嚼一口生芝麻,吐出的唾液與藥粉混合,用絹布包成棗核大小,放在嬰兒口中,讓他吮吸約一個時辰,才可以餵奶。這個藥可以清除腸胃裡的污穢毒素,使孩子少生病,而且出痘子也會比較少。(出自孫氏《集效方》)

嘴唇裂開生瘡: 將橄欖炒過研磨成粉,用豬油調和塗抹。

牙齒風疳膿血有蟲: 將橄欖燒過研磨成粉,加入少許麝香,敷在患處。(出自《聖惠方》)

下部(肛門、生殖器等部位)生瘡: 將橄欖燒到變成炭但還保留藥性,研磨成粉,用油調和塗抹。或者加入等量的孩兒茶。(出自《乾坤生意》)

橄欖仁

【氣味】 味甘,性平,沒有毒性。

【主治】 嘴唇乾燥疼痛,將橄欖仁研磨成泥狀敷上(出自《開寶》)。

橄欖核

【氣味】 味甘,味澀,性溫,沒有毒性。

【主治】 磨成汁服用,可以治療各種魚刺卡喉,以及吃生魚片導致的積食。也可以治療小兒痘瘡痊癒後留下的凹陷疤痕。將橄欖核燒過研磨成粉服用,可以治療下血(大便帶血)。(出自時珍)

【附方】 新增三個方子。

腸風下血(大便帶血): 將橄欖核放在燈上燒到變成炭但還保留藥性,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湯調服。(出自《仁齋直指方》)

陰腎(陰囊)腫脹: 將橄欖核、荔枝核、山楂核等量混合(燒到變成炭但還保留藥性),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茴香湯調服。

耳朵和腳的凍瘡: 將橄欖核燒過研磨成粉,用油調和塗抹。(出自《乾坤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