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卷 (38)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卷 (38)

1. 橡實

鬥殼

【修治】大明曰:入藥並宜搗細,炒焦或燒存性,研用。

【氣味】澀,溫,無毒。

【主治】為散及煮汁服,止下痢。並可染皂(恭)。止腸風、崩中、帶下、冷熱瀉痢。並染鬚髮(大明)。

【附方】新五。

下痢脫肛:橡斗殼燒存性,研末。豬脂和搽,並煎汁洗之。(《直指方》)

腸風下血:橡斗子殼,用白梅肉填滿,兩個合定,鐵線札住,煅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米飲下。一方:用硫黃填滿,煅研酒服。(余居士《選奇方》)

走馬牙疳:橡斗殼,入鹽填滿,合定燒透,出火毒,研末,入麝香少許。先以米泔漱過,搽之。(《全幼心鑑》)

風蟲牙痛:橡斗五個(入鹽在內),皂莢一條(入鹽在內)。同煅過,研末。日擦三、五次,荊芥湯漱之,良。(《經驗良方》)

木皮、根皮(《拾遺》)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惡瘡,因風犯露致腫者,煎汁日洗,令膿血盡乃止,亦治痢(藏器)。止水痢,消瘰癧(大明)。

【附方】新一。

蝕爛癰腫及疣贅瘤痣:柞櫟木灰四斗,桑柴灰四斗,石灰一斗五升。以沸湯調濕,甑中蒸一日,取釜中沸湯七斗,合甑灰淋之取汁,再熬至一升,投亂頭髮一雞子大消盡,又剪五色彩投入消盡,瓶盛密收。每以少許,挑破點之。煎時勿令雞、犬、婦人、小兒見。(《普濟方》)

白話文:

橡實

【炮製】大明說:作為藥材使用,應該搗碎,炒焦或燒至保留藥性,然後研磨成粉末使用。

【味道】澀味,性溫,沒有毒性。

【功效】可以作為散劑或煮成湯汁服用,能止瀉。也可以用來染黑布(恭)。能止腸風下血、婦女崩漏、帶下、冷熱痢疾。還能染黑鬍鬚頭髮(大明)。

【相關藥方】以下有五個新藥方。

下痢脫肛:把橡斗殼燒至保留藥性,研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塗抹,並用煎煮的汁液清洗。(出自《直指方》)

腸風下血:用白梅肉填滿橡斗子殼,兩個合在一起,用鐵線紮緊,煅燒至保留藥性,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另一個方子:用硫磺填滿,煅燒後研磨,用酒送服。(出自余居士《選奇方》)

走馬牙疳:把橡斗殼用鹽填滿,合在一起燒透,去除火毒,研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先用米泔水漱口,然後塗抹。(出自《全幼心鑑》)

風蟲牙痛:用五個橡斗(裡面放鹽)和一條皂莢(裡面也放鹽),一起煅燒過,研成粉末。每天擦三到五次,然後用荊芥湯漱口,效果很好。(出自《經驗良方》)

木皮、根皮(出自《拾遺》)

【味道】苦味,性平,沒有毒性。

【功效】能治療惡瘡,因受風寒或露水侵襲引起的腫脹,用煎煮的汁液每天清洗,直到膿血排盡才能停止,也能治療痢疾(藏器)。能止水痢,消除瘰癧(大明)。

【相關藥方】以下有一個新藥方。

腐爛的癰腫、疣、贅瘤、痣:用柞櫟木灰四斗,桑柴灰四斗,石灰一斗五升。用開水調濕,放入甑中蒸一天,取出釜中沸騰的熱水七斗,倒入甑灰中淋出汁液,再熬煮至一升,投入雞蛋大小的亂頭髮,直到完全溶解,再剪五彩布條投入,直到溶解,用瓶子密封收藏。每次取少量,挑破患處塗抹。熬煮時不要讓雞、狗、婦女、小孩看見。(出自《普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