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果部第二十九卷 (20)
果部第二十九卷 (20)
1. 桃
小兒白禿:桃皮五兩煎汁,入白麵沐之,並服。(同上)。
桃膠
【修治】時珍曰:桃茂盛時,以刀割樹皮,久則膠溢出,採收,以桑灰湯浸過,曝乾用。如服食,當依本方修煉。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煉服,保中不飢,忍風寒(《別錄》)。下石淋,破血,治中惡疰忤(蘇恭)。主惡鬼邪氣(孟詵)。和血益氣,治下痢,止痛(時珍)。
【發明】頌曰:《本草》言桃膠煉服,保中不飢。按:仙方服膠法:取膠二十斤,絹袋盛,於櫟木灰汁一石中,煮三、五沸,取掛高處,候乾再煮,如此三度,曝乾研篩,蜜和丸梧子大,每空腹酒服二十丸。久服身輕不老。
時珍曰:按:《抱朴子》云:桃膠以桑灰汁漬過服之,除百病,數月斷谷,久則晦夜有光如月。又《列仙傳》云:高丘公服桃膠得仙。古方以桃膠為仙藥,而後人不復用之,豈其功亦未必如是之殊耶?
【附方】舊二,新三。
虛熱作渴:桃膠如彈丸大,含之佳。(《外臺》)。
石淋作痛:桃木膠如棗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湯三合,和服,日三服。當下石,石盡即止。(《古今錄驗》)。
血淋作痛:桃膠(炒)、木通、石膏各一錢,水一盞,煎七分,食後服。(《楊氏家藏方》)。產後下痢赤白,裡急後重,㽲痛:用桃膠(焙乾)、沉香、蒲黃(炒)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下。(《婦人良方》)。
痘黶發搐黑陷者:用桃膠煎湯飲之。或水熬成膏,酒化服之,大效。(《總微論》)。
桃符
【主治】中惡,精魅邪氣,水煮汁服之(孟詵)。
【發明】時珍曰:《典術》云: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
味辛氣惡,故能厭伏邪氣,制百鬼。今人門上用桃符以此。《玉燭寶典》云:戶上著桃板辟邪,取《山海經》神荼、鬱壘居東海蟠桃樹下,主領眾鬼之義。
許慎云:羿死於桃棓。棓,仗也。故鬼畏桃,而今人用桃梗作杙橛以闢鬼也。《禮記》云:王吊則巫祝以桃茢前引,以闢不祥。茢者,桃枝作帚也。《博物志》云:桃根為印,可以召鬼。《甄異傳》云:鬼但畏東南枝爾。據此諸說,則本草桃之枝、葉、根、核、桃梟、桃橛,皆闢鬼祟產忤,蓋有由來矣。
錢乙小兒方:疏取積熱及結胸,用巴豆、硇、汞之藥,以桃符煎湯下,亦是厭之之義也。
桃橛(《拾遺》)
時珍曰:橛音掘,即杙也。人多釘於地上,以鎮家宅,三載者良。
【主治】卒心腹痛,鬼疰,破血,辟邪惡氣脹滿,煮汁服之,與桃符同功(藏器)。
【附方】新一。
風蟲牙痛:門下桃橛燒取汁,少少納孔中,以蠟固之。(《聖惠方》)。
桃寄生,見木部。
桃蠹蟲,移入虫部。
白話文:
[桃]
**小孩頭皮白禿:**用五兩桃樹皮煎煮成汁,加入白麵粉洗頭,並同時服用。(同上)
桃膠
[處理] 李時珍說:桃樹茂盛時,用刀割開樹皮,時間久了就會流出膠狀物,採集後用桑樹灰水浸泡過,曬乾使用。如果要內服,需要按照藥方上的方法煉製。
[味道] 苦味,性平,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 煉製後服用,可以保持腸胃不感到飢餓,並能抵禦風寒(出自《別錄》)。可以治療小便淋漓不暢、排泄困難,以及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還能治療突然昏厥的疾病(出自蘇恭的著作)。還能驅除惡鬼邪氣(出自孟詵的著作)。具有調和氣血、增強體力、治療腹瀉、止痛的功效(出自李時珍的著作)。
[說明] 蘇頌說:《本草》提到桃膠煉製後服用,可以保持腸胃不感到飢餓。根據仙家藥方服用桃膠的方法:取桃膠二十斤,用絹布袋裝好,放在一石櫟樹灰水中煮沸三、五次,取出掛在高處,等乾了再煮,這樣重複三次,曬乾後磨成粉篩過,再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飲酒服用二十丸。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
李時珍說:根據《抱朴子》記載,桃膠用桑樹灰水浸泡後服用,可以去除各種疾病,幾個月不吃東西也不會感到飢餓,時間久了,晚上也能像月亮一樣發光。《列仙傳》也說:高丘公服用桃膠得道成仙。古時候人們把桃膠當作仙藥,而現在的人卻不再使用它,難道它的功效真的不如古人說的那麼神奇嗎?
[附方] 舊有二個,新有三個。
-
**虛熱口渴:**取彈丸大小的桃膠含在嘴裡,效果很好。(出自《外臺》)
-
**小便淋漓作痛:**取棗子大小的桃膠,夏天用三合冷水,冬天用三合熱水調和服用,每天三次。可以幫助排出結石,結石排完就停止服用。(出自《古今錄驗》)
-
**血淋作痛:**桃膠(炒過)、木通、石膏各取一錢,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出自《楊氏家藏方》)
-
**產後腹瀉、紅白痢疾、裡急後重、肛門疼痛:**用桃膠(焙乾)、沉香、蒲黃(炒過)各取等份,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米湯送服。(出自《婦人良方》)
-
**痘瘡出現後發搐、發黑或凹陷:**用桃膠煎湯服用。或用水熬成膏狀,用酒化開服用,效果很好。(出自《總微論》)
桃符
[主要功效] 可以治療突然昏厥、精怪魅惑引起的邪氣,用水煮汁服用(出自孟詵的著作)。
[說明] 李時珍說:《典術》記載:桃樹是西方的樹木,是五種木的精華,屬於仙木。
桃樹味道辛辣、氣味不佳,所以能壓制邪氣、制服各種鬼怪。現在人們在門上掛桃符就是這個原因。《玉燭寶典》記載:門上掛桃木板可以辟邪,取自《山海經》中神荼、鬱壘居住在東海蟠桃樹下,統領眾鬼的意義。
許慎說:羿被桃木棒打死。棒就是棍杖。所以鬼害怕桃木,而現在人們用桃木枝做成木樁來辟鬼。《禮記》記載:君王弔喪時,巫師會拿著桃木枝紮成的掃帚在前面引路,用來驅除不祥之氣。桃木枝紮成的掃帚就是茢。《博物志》記載:桃木根可以刻成印章來召喚鬼魂。《甄異傳》記載:鬼只害怕東南方向的桃樹枝。根據這些說法,本草中提到的桃枝、桃葉、桃根、桃核、桃梟、桃橛等都可以驅除鬼怪、辟邪,都是有根據的。
錢乙的兒科方劑:要疏散積熱和解除胸部結塊,使用巴豆、硇砂、水銀等藥物,再用桃符煎湯送服,也是用來壓制邪氣的意思。
桃橛(出自《拾遺》)
李時珍說:橛音掘,就是木樁。人們常常將它釘在地上,用來鎮守家宅,使用三年以上的最好。
[主要功效] 可以治療突然心腹疼痛、鬼魅附身,可以破除瘀血、驅除邪惡之氣,以及腹脹滿,煮汁服用,和桃符的功效相同(出自藏器的著作)。
[附方] 新有一個。
- **風蟲牙痛:**取門前的桃橛燒取汁液,少量滴入牙洞中,用蠟封住。(出自《聖惠方》)
桃寄生,參見木部。
桃蠹蟲,移至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