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菜部第二十七卷 (26)
菜部第二十七卷 (26)
1. 百合
治百合病(宗奭)。溫肺止嗽(元素)。
【發明】頌曰:張仲景治百合病,有百合知母湯、百合滑石代赭湯、百合雞子湯、百合地黃湯,凡四方。病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識其義。
穎曰:百合新者,可蒸可煮、和肉更佳;乾者作粉食,最益人。
時珍曰:按:《王維詩》云:冥搜到百合,真使當重肉。果堪止淚無,欲縱望江目。蓋取《本草》百合止涕淚之說。
【附方】舊三,新十三。
百合病:百合知母湯:治傷寒後百合病,行住坐臥不定,如有鬼神狀,已發汗者。用百合七枚,以泉水浸一宿,明旦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卻以知母三兩,用泉水二升煮一升,同百合汁再煮取一升半,分服。
百合雞子湯:治百合病已經吐後者。用百合七枚,泉水浸一宿,明旦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入雞子黃一個,分再服。
百合代赭湯:治百合病已經下後者。用百合七枚,泉水浸一宿,明旦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卻以代赭石一兩,滑石三兩,水二升,煮取一升,同百合汁再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百合地黃湯:治百合病未經汗吐下者。用百合七枚,泉水浸一宿,明旦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入生地黃汁一升,同煎取一升半,分再服。(並仲景《金匱要略方》)。
百合變渴:病已經月,變成消渴者。百合一升,水一斗,漬一宿,取汁溫浴病人。浴畢食白湯餅。(陳延之《小品方》)。
百合變熱者:用百合一兩,滑石三兩。為末。飲服方寸匕。微利乃良。(《小品方》)。
百合腹滿,作痛者:用百合炒為末,每飲服方寸匕,日二。(《小品》)。
陰毒傷寒:百合煮濃汁,服一升良。(《孫真人食忌》)
肺臟壅熱,煩悶咳嗽者:新百合四兩,蜜和蒸軟,時時含一片,吞津。(《聖惠方》)。
肺病吐血:新百合搗汁,和水飲之。亦可煮食。(《衛生易簡》)。
耳聾耳痛:干百合為末,溫水服二錢,日二服。(《勝金方》)。
拔白換黑:七月七日,取百合熟搗,用新瓷瓶盛之,密封掛門上,陰乾百日。每拔去白者摻之,即生黑者也。(《便民圖纂》)。
遊風隱疹:以楮葉摻動,用鹽泥二兩,百合半兩,黃丹二錢,醋一分,唾四分,搗和貼之。(《摘玄方》)。
瘡腫不穿:野百合,同鹽搗泥,敷之良。(《應驗方》)。
天泡濕瘡:生百合搗塗,一、二日即安。(《瀕湖集簡方》)。
魚骨哽咽:百合五兩。研末。蜜水調圍頸項包住,不過三、五次即下。(《聖濟》)。
花
【主治】小兒天泡濕瘡,曝乾研末,菜子油塗,良(時珍)。
子
【主治】酒炒微赤,研末湯服,治腸風下血(思邈)。
白話文:
百合
主要功效:
- 治療百合病(這是古籍記載的病名,不同於現代醫學的疾病概念)。
- 溫潤肺部,止咳。
補充說明:
- 張仲景用百合治療百合病,開了四種不同的方子:百合知母湯、百合滑石代赭湯、百合雞子湯、百合地黃湯。雖然病名有「百合」二字,但實際上並非單純用百合就可治癒,意義深遠。
- 新鮮的百合可以蒸或煮,和肉一起烹調更好;乾燥的百合可以磨成粉食用,對身體非常有益。
- 有人引用王維的詩句,提到百合能止涕淚,也說明了百合的功效。
相關方劑(古方):
- 百合病:
- 百合知母湯: 治療傷寒後引起的百合病,患者會出現坐立不安、精神恍惚的症狀。使用百合七枚,浸泡後加水煮,再加入知母一起煮。
- 百合雞子湯: 治療百合病導致嘔吐的患者。使用百合七枚,浸泡後加水煮,再加入雞蛋黃。
- 百合代赭湯: 治療百合病導致腹瀉的患者。使用百合七枚,浸泡後加水煮,再加入代赭石和滑石一起煮。
- 百合地黃湯: 治療未經發汗、嘔吐或腹瀉的百合病患者。使用百合七枚,浸泡後加水煮,再加入生地黃汁。
- 百合病變為口渴: 如果百合病持續一個月,變成了口渴(類似現代的糖尿病),用百合浸泡在水中,取汁液溫水浴,然後食用白湯餅。
- 百合病變為發熱: 使用百合和滑石磨成粉,服用少量,如果稍有腹瀉即有效。
- 百合病導致腹脹疼痛: 將百合炒熟磨成粉,每天服用兩次。
- 陰毒傷寒: 將百合煮成濃汁,服用一升即可。
- 肺部鬱熱,煩躁咳嗽: 將新鮮百合蒸軟後加入蜂蜜,隨時含一片,慢慢吞下。
- 肺病吐血: 將新鮮百合搗爛取汁,和水一起喝,也可以煮著吃。
- 耳聾耳痛: 將乾燥的百合磨成粉,用溫水沖服,每天兩次。
- 白髮變黑髮: 農曆七月七日,將百合搗熟,用新瓷瓶裝好密封,掛在門上陰乾一百天。每次拔下白髮後塗抹,就會長出黑髮。
- 皮膚遊走性風疹: 用楮葉抹拭患處,再用鹽泥、百合、黃丹等混合後敷貼。
- 瘡腫不破: 將野百合和鹽搗成泥,敷在患處即可。
- 天泡濕瘡: 將生百合搗爛塗抹,一兩天就會好。
- 魚骨哽在喉嚨: 將百合磨成粉,用蜂蜜水調成糊狀包在脖子上,幾次即可將魚骨取出。
百合花:
- 主要功效: 治療小兒天泡濕瘡,將百合花曬乾磨粉,用菜籽油調塗。
百合子:
- 主要功效: 將百合子用酒炒至微紅,磨成粉,用湯送服,治療腸風下血(類似現代的痔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