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菜部第二十七卷 (15)
菜部第二十七卷 (15)
1. 蒲公英
解鹽一兩,香附子五錢,二味為細末,入蒲公草內淹一宿,分為二十團,用皮紙三、四層裹紮定,用六一泥(即蚯蚓糞)如法固濟,入灶內焙乾,乃以武火煅通紅為度,冷定取出,去泥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瑞竹堂方》)。
乳癰紅腫:蒲公英一兩,忍冬藤二兩。搗爛,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睡覺病即去矣。(《積德堂方》)。
疳瘡疔毒:蒲公英搗爛覆之,即黃花地丁也。別更搗汁,和酒煎服,取汗。(唐氏方)。
多年惡瘡:蒲公英搗爛貼。(《救急方》)。
蛇螫腫痛:方同上。
白話文:
蒲公英
將食鹽一兩、香附子五錢,兩種藥材磨成細粉,放入蒲公英草中浸泡一個晚上,然後分成二十小團。用三、四層皮紙包紮固定好,再用蚯蚓糞(即六一泥)按方法塗抹包裹住,放入灶內烘乾,然後用大火燒到通紅為止。冷卻後取出,去除泥土,磨成細粉。早晚用來擦牙漱口,吐掉或吞下都可以,長期使用才能見效。(《瑞竹堂方》)
乳房紅腫疼痛:用蒲公英一兩、忍冬藤二兩,搗爛。加兩碗水煎成一碗,飯前服用。睡一覺病就好了。(《積德堂方》)
小兒疳瘡、疔瘡:把蒲公英搗爛敷在患處,蒲公英又叫做黃花地丁。另外再搗汁,和酒一起煎煮服用,讓身體出汗。(唐氏方)
多年難癒的惡瘡:把蒲公英搗爛敷貼在患處。(《救急方》)
被蛇咬傷腫痛:使用方法同上(即搗爛敷貼)。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