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菜部第二十六卷 (46)

回本書目錄

菜部第二十六卷 (46)

1. 胡荽

面上黑子:蒝荽煎湯,日日洗之。(《小說》)。

產後無乳:干胡荽,煎湯飲之效。(《經驗方》)。

小便不通:胡荽二兩,葵根一握。水二升,煎一升,入滑石末一兩,分三、四服。(《聖濟總錄》)。

肛門脫出:胡荽切一升,燒煙燻之,即入。(《子母秘錄》)。

解中蠱毒:胡荽根搗汁半升,和酒服,立下神驗。(《必效方》)。

蛇虺螫傷:胡荽苗、合口椒等分,搗塗之。(《千金方》)。

【氣味】辛、酸,平,無毒。炒用。

【主治】消穀能食(思邈)。蠱毒五痔,及食肉中毒,吐下血,煮汁冷服。又以油煎,塗小兒禿瘡(藏器)。發痘疹,殺魚腥(時珍)。

【附方】舊四,新三。

食諸肉毒,吐下血不止,萎黃者:胡荽子一升煮令發裂,取汁冷服半升,日、夜各一服,即止。(《食療本草》)。

腸風下血:胡荽子,和生菜,以熱餅裹食之。(同上)。

痢及瀉血:胡荽子一合,炒搗末。每服二錢,赤痢,砂糖水下;白痢薑湯下;瀉血,白湯下,日二。(《普濟方》)。

五痔作痛:胡荽子(炒),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數服見效。(《海上仙方》)。

痔漏脫肛:胡荽子一升,粟糠一升,乳香少許,以小口瓶燒煙燻之。(《儒門事親》)。

腸頭挺出:秋冬搗胡荽子,醋煮熨之,甚效。(孟詵《食療本草》)。

牙齒疼痛:胡菜子(即胡荽子)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漱。(《外臺秘要》)

白話文:

[胡荽]

臉上的黑斑:用芫荽(胡荽的別名)煎湯,每天洗臉。(出自《小說》)

產後沒有乳汁:用乾的胡荽,煎湯飲用,有效。(出自《經驗方》)

小便不通暢:用胡荽二兩,葵根一把。加水兩升,煎煮成一升,加入滑石粉一兩,分三、四次服用。(出自《聖濟總錄》)

肛門脫出:將胡荽切碎一升,燒煙燻肛門,肛門就會縮回去。(出自《子母秘錄》)

解除蠱毒:將胡荽根搗爛取汁半升,和酒一起服用,效果非常顯著。(出自《必效方》)

被蛇咬傷:用胡荽苗和合口椒等分,搗爛塗抹在傷口上。(出自《千金方》)

胡荽子

【氣味】味道辛辣、酸澀,性平和,沒有毒性。炒過後使用。

【主要功效】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慾(孫思邈)。可以治療蠱毒、五種痔瘡,以及食用肉類中毒,導致吐血、便血,將胡荽子煮汁放涼後服用。也可以用油煎胡荽子,塗抹在小孩的禿瘡上(陳藏器)。能使麻疹痘疹發出,去除魚腥味(李時珍)。

【附方】舊方四個,新方三個。

食用各種肉類中毒,導致吐血、便血不止,臉色蠟黃:將胡荽子一升煮到開裂,取汁放涼後服用半升,早晚各一次,就能止血。(出自《食療本草》)

腸風下血(痔瘡出血):將胡荽子和生菜一起用熱餅包起來吃。(同上)

痢疾和便血:用胡荽子一合,炒過後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如果是紅痢,用砂糖水送服;如果是白痢,用薑湯送服;如果是便血,用白開水送服,每天兩次。(出自《普濟方》)

五種痔瘡疼痛:將胡荽子炒過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溫酒送服。多服幾次就能見效。(出自《海上仙方》)

痔瘡漏出和脫肛:用胡荽子一升,小米糠一升,少許乳香,放在小口瓶中燒煙燻肛門。(出自《儒門事親》)

腸子脫出:在秋冬季節,將胡荽子搗爛,用醋煮過後熱敷,效果很好。(孟詵《食療本草》)

牙齒疼痛:用胡菜子(即胡荽子)五升,加水五升,煮成一升,用來漱口。(出自《外臺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