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三卷 (16)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三卷 (16)

1. 罌子粟

又王碩《易簡方》云:粟殼治痢如神。但性緊澀,多令嘔逆,故人畏而不敢服。若用醋製,加以烏梅,則用得法矣。或同四君子藥,尤不致閉胃妨食而獲奇功也。

【附方】新八。

熱痢便血:粟殼(醋炙)一兩,陳皮半兩,為末。每服三錢,烏梅湯下。(《普濟方》)。

久痢不止:罌粟殼(醋炙)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姜三片,煎八分,溫服。又方:粟殼十兩(去膜),分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蜜炒,一分生用。併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下。《集要》百中散:用粟殼(蜜炙)、厚朴(薑製),各四兩,為細末。每服一錢,米飲下。忌生冷。

小兒下痢:神仙救苦散:治小兒赤白痢下,日夜百行不止。用罌粟殼半兩(醋炒為末,再以銅器炒過),檳榔半兩(炒赤,研末),各收。每用等分,赤痢蜜湯服,白痢沙糖湯下。忌口味。(《全幼心鑑》)。

水泄不止:罌粟殼一枚(去蒂膜),烏梅肉、大棗肉各十枚,水一盞,煎七分,溫服。(《經驗》)。

久嗽不止,穀氣素壯人用之即效:粟殼去筋,蜜炙為末。每服五分,蜜湯下。(危氏方)。

久咳虛嗽:賈同知百勞散:治咳嗽多年,自汗。用罌粟殼二兩半(去蒂膜,醋炒取一兩),烏梅半兩,焙為末。每服二錢,臥時白湯下。(《宣明方》)。

嫩苗,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作蔬食,除熱潤燥,開胃厚腸(時珍)。

白話文:

罌子粟

王碩《易簡方》記載,罌粟殼治療痢疾效果神奇,但因其性味收斂,容易導致嘔吐,所以人們害怕服用。如果用醋炮製,再加入烏梅,就能正確使用。或者與四君子湯合用,更能避免閉胃妨礙飲食,且能收到奇效。

【附方】

  • 熱痢便血: 將醋炒過的罌粟殼一兩、陳皮半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烏梅湯送服。(《普濟方》)

  • 久痢不止: 將醋炒過的罌粟殼研磨成粉,做成彈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一丸,用一盞水加三片薑片煎至八分,溫服。另一方:將十兩罌粟殼(去膜)分成三份,一份醋炒,一份蜜炒,一份生用,混合研磨成粉,做成芡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集要》百中散:使用蜜炙過的罌粟殼和薑製過的厚朴各四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忌食生冷。)

  • 小兒下痢: 神仙救苦散:治療小兒赤白痢疾,日夜腹瀉不止。用醋炒研磨成粉,再用銅器炒過的罌粟殼半兩,以及炒至赤紅研磨成粉的檳榔半兩,等量混合。赤痢用蜜湯送服,白痢用糖水送服。忌食辛辣。(《全幼心鑑》)

  • 水瀉不止: 用一個罌粟殼(去除蒂和膜),烏梅肉、大棗肉各十枚,加一盞水煎至七分,溫服。(《經驗》)

  • 久嗽不止(穀氣充足者有效): 將去除筋絡的罌粟殼蜜炙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五分,用蜜湯送服。(危氏方)

  • 久咳虛嗽: 賈同知百勞散:治療多年咳嗽,自汗。用去除蒂膜,醋炒至一兩的罌粟殼二兩半,以及焙過的烏梅半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睡前用白開水送服。(《宣明方》)

  • 嫩苗: 可作蔬菜食用。

【氣味】甘味,性平,無毒。

【主治】 作蔬菜食用,能清熱潤燥,開胃健脾。(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