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二卷 (11)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二卷 (11)

1. 大麻

乳石發渴:大麻仁三合,水三升,煮二升,時時呷之。(《外臺》)。

飲酒咽爛,口舌生瘡:大麻仁一升,黃芩二兩,為末,蜜丸。含之。(《千金方》)。

腳氣腫渴:大麻仁熬香,水研取一升,別以水三升,煮一升赤小豆,取一升汁,即內麻汁,更煎三五沸。食豆飲汁。(《外臺秘要》)。

腳氣腹痹:大麻仁一升(研碎)。酒三升,漬三宿,溫服大良。(《外臺》)。

血痢不止:《必效方》:用麻子仁汁煮綠豆。空心食,極效。(《外臺》)。

小兒痢下赤白,體弱大困者:麻子仁三合,炒香研細末。每服一錢,漿水服,立效。(《子母秘錄》)。

截腸怪病,大腸頭出寸余,痛苦,干則自落,又出,名為截腸病,若腸盡即不治:但初覺截時,用器盛脂麻油坐浸之,飲大麻子汁數升,即愈也。(夏子益《奇疾方》)。

金瘡瘀血在腹中:用大麻仁三升,蔥白十四枚,

搗熟,水九升,煮一升半,頓服。血出不盡,更服。(《千金》)。

腹中蟲病:大麻子仁三升,東行茱萸根八升,漬水。平旦服二升,至夜蟲下。(《食療》)。

小兒疳瘡:嚼麻子敷之,日六、七度。(《子母秘錄》)。

小兒頭瘡:麻子五升。研細,水絞汁,和蜜敷之。(《千金》)。

白禿無發:麻子三升炒焦研末,豬脂和塗,發生為度。(《普濟方》)。

發落不生:蕡麻子汁煮粥,頻食之。(《聖濟總錄》)。

聤耳出膿:麻子一合,花胭脂一分。研勻,作梃子,綿裹塞之。(《聖惠方》)。

大風癩疾:大麻仁三升淘曬,以酒一斗浸一夜,研取白汁,濾入瓶中,重湯煮數沸收之。每飲一小盞,兼服茄根散、乳香丸,取效。(《聖惠方》。

卒被毒箭:麻仁數升,杵汁飲。(《肘後》)。

解射罔毒:大麻子汁,飲之良。(《千金》)。

闢禳溫疫:麻子仁、赤小豆各二七枚,除夜著井中。飲水良。(《龍魚河圖》)。

赤遊丹毒:麻仁搗末,水和敷之。(《千金方》)。

濕癬肥瘡:大麻㶆敷之,五日瘥。(《千金方》)。

瘭疽出汁,生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狀:剝淨,以大麻子炒研末摩之。(《千金方》)。

【主治】熬黑壓油,敷頭,治發落不生。煎熟,時時啜之,治硫黃毒發身熱(時珍。出《千金方》、《外臺秘要》)。

【附方】新一。

屍咽痛癢:麻子燒取脂,酒調一錢服之。(《聖濟總錄》)。

【氣味】辛,有毒。

【主治】搗汁服五合,下蛔蟲;搗爛敷蠍毒,俱效(蘇恭)。浸湯沐髮長潤,令白髮不生。

甄權曰:以葉一握,同子五升搗和,浸三日,去滓沐發。

【發明】時珍曰:按:郭文《瘡科心要》:烏金散治癰疽疔腫,時毒惡瘡。方中用火麻頭,同麻黃諸藥發汗,則葉之有毒攻毒可知矣。《普濟方》用之截瘧,尤可推焉。

白話文:

大麻

麻仁水煎可治口渴,酒後咽喉潰爛口舌生瘡可用麻仁、黃芩製成蜜丸含服,腳氣腫脹口渴可用麻仁熬制後的水與赤小豆湯混合服用,腳氣腹痛可用麻仁酒漬後溫服。血痢不止可用麻仁汁煮綠豆空腹食用,小兒痢疾體弱可用炒香研磨的麻仁沖服。治療腸子脫出症狀可用麻油坐浴並服用麻仁汁。腹部瘀血可用麻仁、蔥白水煎服用,治療蟲病可用麻仁和茱萸根水漬後服用。小兒疳瘡可用嚼碎的麻仁敷患處,小兒頭瘡可用麻仁研磨後取汁和蜂蜜敷用,白禿無髮可用炒焦研磨的麻仁與豬脂混合塗抹,頭髮脫落可用麻仁煮粥食用。聤耳流膿可用麻仁和胭脂研磨後塞入耳中,治療大風癩疾可用麻仁酒浸後取汁服用,並配合其他藥物。中毒可用麻仁汁解毒,預防瘟疫可用麻仁和赤小豆放入井中。治療丹毒、濕疹、癰疽可用麻仁敷貼。

麻油熬黑後可敷治頭髮脫落,煎熟後服用可治療硫磺中毒。麻油還可治療屍體引起的咽喉痛癢。

麻葉味辛性毒,搗汁服用可驅蛔蟲,搗爛敷貼可治蠍子毒,麻葉浸泡的湯水可使頭髮烏黑亮麗,並可防止白髮再生,也可治療癰疽疔腫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