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九卷 (9)
草部第十九卷 (9)
1. 菖蒲
耳卒聾閉: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心),同搗作七丸。綿裹一丸,塞耳,日一換。一方不用巴豆,用蓖麻仁。(《肘後方》)。
病後耳聾:生菖蒲汁,滴之。(《聖惠方》)
蚤蝨入耳:菖蒲末炒熱,袋盛,枕之即愈。(《聖濟錄》)。
諸般赤眼,攀睛雲翳。菖蒲擂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點之效。(《聖濟錄》)。
眼瞼挑針:獨生菖蒲根,同鹽研敷。(《壽域神方》)。
飛絲入目:石菖蒲捶碎。左目塞右鼻,右目塞左鼻。百發百中。(危氏《得效方》)。
頭瘡不瘥:菖蒲末,油調敷之,日三、夜二次。(《法天生意》)。
癰疽發背:生菖蒲,搗貼之。瘡乾者,為末,水調塗之。(孫用和《秘寶方》)。
露岐便毒:生菖蒲根搗敷之。(《證治要訣》)。
熱毒濕瘡:宗奭曰:有人遍身生瘡,痛而不癢,手足尤甚,黏著衣被,曉夕不得睡。有人教以菖蒲三斗,日乾為末,布席上臥之,仍以衣被覆之。既不黏衣,又復得睡,不五、七日,其瘡如失。後以治人,應手神驗。(《本草衍義》)。
風癬有蟲:菖蒲末五斤。以酒三升漬,釜中蒸之,使味出。先絕酒一日,每服一升或半升。(《千金方》)。
陰汗濕癢:石菖蒲、蛇床子等分。為末。日搽二、三次。(《濟急仙方》)。
葉,
【主治】洗疥、大風瘡(時珍)。
白話文:
菖蒲
耳聾:取一寸長的菖蒲根和一粒去心的巴豆,搗碎成七丸。用棉花包裹一丸塞入耳朵,每天更换一次。也可用蓖麻仁代替巴豆。
病後耳聾:將新鮮菖蒲榨汁滴入耳中。
蟲子爬入耳朵:將菖蒲磨成粉末炒熱,裝入布袋,枕在耳朵上即可痊癒。
各種眼疾,包括眼白混濁:將菖蒲磨成泥取汁,用文火慢熬成膏,每天點眼。
眼瞼針刺後:將單獨生長的菖蒲根與鹽一起研磨後敷在患處。
異物入眼:將石菖蒲搗碎。左眼異物塞右鼻,右眼異物塞左鼻,效果極佳。
頭皮瘡久治不癒:將菖蒲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後敷於患處,每天三次,晚上兩次。
癰疽發背:將新鮮菖蒲搗碎敷在患處。如果瘡口乾燥,則將菖蒲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塗抹。
瘡瘍腫毒:將新鮮菖蒲根搗碎敷在患處。
熱毒濕瘡:有人全身長瘡,疼痛但不癢,手腳尤其嚴重,瘡瘍黏在衣被上,日夜難以入睡。有人建議用三斗菖蒲曬乾磨成粉末,睡在鋪有布席的床上,並蓋上被子。這樣瘡瘍就不會黏在衣服上,也能睡個好覺。不出五到七天,瘡瘍就會痊癒。後來用這個方法治療其他人,效果也很好。
患有風癬並伴有蟲子:取五斤菖蒲粉末,用三升酒浸泡,然後用鍋蒸,使酒吸收菖蒲的藥效。先禁酒一天,每次服用一升或半升。
陰部濕疹瘙癢:取等量的石菖蒲和蛇床子磨成粉末,每天擦拭患處兩到三次。
菖蒲葉:可治療疥瘡和頑固性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