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九卷 (2)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九卷 (2)

1. 澤瀉

時珍曰:澤瀉氣平,味甘而淡。淡能滲泄,氣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濕熱,則頭重而目昏耳鳴。澤瀉滲去其濕,則熱亦隨去,而土氣得令,清氣上行,天氣明爽,故澤瀉有養五臟、益氣力、治頭旋、聰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則降令太過,清氣不升,真陰潛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黃丸用茯苓、澤瀉者,乃取其瀉膀胱之邪氣,非引接也。古人用補藥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一闢一闔,此乃玄妙。

後世不知此理,專一於補,所以久服必致偏勝之害也!

【正誤】弘景曰:《仙經》服食斷谷皆用之。亦云身輕,能步行水上。

頌曰:仙方亦單服澤瀉一物,搗篩取末,水調,日分服六兩,百日體輕而健行。

時珍曰:神農書列澤瀉於上品,復云久服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典術》云:澤瀉久服,令人身輕,日行五百里,走水上。一名澤芝。陶、蘇皆以為信然。愚竊疑之。澤瀉行水瀉腎,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謬可知。

【附方】舊三,新四。

酒風汗出:方見麋銜下。

水濕腫脹:白朮、澤瀉各一兩,為末,或為丸。每服三錢,茯苓湯下。(《保命集》)冒暑霍亂,小便不利,頭運引飲。三白散:用澤瀉、白朮、白茯苓各三錢,水一盞,姜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溫服。(《局方》)

支飲苦冒:仲景澤瀉湯:用澤瀉五兩,白朮二兩,水二升,煮一升,分二服。《深師方》:先以水二升煮二物,取一升,又以水一升,煮澤瀉取五合,合此二汁分再服。病甚欲眩者,服之必瘥。

腎臟風瘡:澤瀉,皂莢(水煮爛),焙研,煉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經驗方》)瘧後怪症,口鼻中氣出,盤旋不散,凝如黑蓋色,過十日漸至肩胸,與肉相連,堅勝金石,無由飲食。煎澤瀉湯,日飲三盞,連服五日愈。(夏子益《奇疾方》)。

葉,

【氣味】咸,平,無毒。

【主治】大風,乳汁不出,產難,強陰氣。久服輕身(《別錄》)。壯水臟,通血脈(大明)。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風痹消渴,益腎氣,強陰,補不足,除邪濕。久服面生光,令人無子(《別錄》)。

【發明】時珍曰:《別錄》言澤瀉葉及實,強陰氣,久服令人無子;而《日華子》言澤瀉催生,補女人血海,令人有子,似有不同。既云強陰,何以令人無子?既能催生,何以令人有子?蓋澤瀉同補藥,能逐下焦濕熱邪垢,邪氣既去,陰強海淨,謂之有子可也;若久服則腎氣大泄,血海反寒,謂之無子可也。所以讀書不可執一。

【附錄】酸惡,《別錄》有名未用曰:主惡瘡,去白蟲。生水旁,狀如澤瀉。

白話文:

澤瀉

李時珍說:澤瀉性平,味道甘而淡。淡味能滲濕利尿,氣味都比較清淡,因此能利水消腫。脾胃有濕熱,就會頭重眼花、耳鳴。澤瀉能滲去濕氣,濕去則熱也隨之而去,脾土之氣就能正常運作,清氣上升,精神就會清爽,所以澤瀉能滋養五臟、增強體力、治療頭暈、使耳目聰明。但如果長期服用,則降氣過度,清氣不能上升,真陰受損,難免會導致眼睛昏花。張仲景的地黃丸裡用茯苓、澤瀉,是為了瀉去膀胱的邪氣,而不是引導它們上升。古人用補藥必定同時瀉去邪氣,邪氣去除後,補藥才能發揮作用,一瀉一補,這才是精妙之處。

後世不懂這個道理,只注重補益,所以長期服用補藥必然導致偏盛而有害!

某些古籍記載:服用澤瀉可以斷谷,身體變輕,甚至能水上行走。

某些記載中提到:仙方單獨服用澤瀉,搗碎成粉末,用水調服,每天分六兩服用,服用一百天后,身體就會輕盈,行走自如。

李時珍說:神農本草經將澤瀉列為上品,並且說長期服用可以輕身,面容光澤,還能水上行走。《典術》也說:澤瀉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身體輕盈,一天能走五百里,還能水上行走。澤瀉也叫澤芝。陶弘景、蘇頌都認為這是真實的。我個人很懷疑。澤瀉利水瀉腎,長期服用都不行,怎麼會有這種神奇功效呢?它的謬誤顯而易見。

一些古代醫方:

酒風汗出:方劑見麋銜下。

水濕腫脹:白朮、澤瀉各一兩,研成粉末,或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三錢,用茯苓湯送服。(《保命集》)中暑霍亂,小便不利,頭暈嘔吐:三白散:澤瀉、白朮、白茯苓各三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燈芯草十莖,煎至八分,溫服。(《局方》)

支飲咳嗽:張仲景澤瀉湯:澤瀉五兩,白朮二兩,水二升,煎至一升,分二次服用。《深師方》:先用二升水煎煮二味藥,取一升藥汁,再用一升水煎澤瀉取五合,將兩種藥汁混合,分二次服用。病情嚴重,將要暈倒的人,服用此方一定會痊癒。

腎臟風瘡:澤瀉、皂莢(水煮爛),焙乾研磨,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溫酒送服十五至二十丸。(《經驗方》)瘧疾後出現怪症,口鼻中冒出氣體,盤旋不散,顏色像黑蓋,十天後逐漸蔓延到肩胸,與肌肉相連,堅硬如金石,無法進食。煎澤瀉湯,每天喝三碗,連服五天痊癒。(夏子益《奇疾方》)

澤瀉葉:

氣味:鹹,平,無毒。

主治:大風病,乳汁不通,難產,壯陽。久服輕身(《名醫別錄》)。壯水臟,通血脈(大明)。

澤瀉果實: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風濕痺痛,消渴症,益腎氣,壯陽,補虛損,除濕邪。久服面容光澤,使人絕育(《名醫別錄》)。

李時珍說:《名醫別錄》說澤瀉葉和果實壯陽,久服令人絕育;而《日華子本草》說澤瀉催生,補養婦女血海,使人受孕,似乎有矛盾。既說壯陽,怎麼會使人絕育?既能催生,怎麼會使人絕育?因為澤瀉與補藥合用,能排出下焦的濕熱邪氣,邪氣去除,腎氣充足,血海乾淨,就能懷孕;但如果長期服用,則腎氣大泄,血海反而寒冷,就會導致不孕。所以讀書不能死板拘泥於一種說法。

附錄:酸敗的澤瀉,《名醫別錄》記載一種名稱未被使用的澤瀉:主治惡瘡,殺死蛔蟲。生長在水邊,形狀像澤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