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說難》~ 上卷 (11)
上卷 (11)
1. 十二別絡
人體五臟。脾居中央。中央黃色。入通於脾。以土德旺。此別絡穴。別於太陰土位。絡於陽明燥金之位。土以生金。亦猶以土德旺之後裔。故名公孫。由流溯原。賜其姓也。
五、通里
部位,去掌後橫紋後一寸。陷中。手少陰絡。別走太陽。
證治,熱病。卒心中懊憹。數欠頻伸。悲恐。目眩。頭痛。面赤而熱。心悸。肘臂臑痛。實則支腫。虛則不能言。苦嘔喉痹。少氣遺溺。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六、支正
部位,在腕後五寸。小指動應手。手太陽絡。別走少陰。
證治,寒熱頷腫肘攣。頭痛。目眩。虛風驚恐。狂惕生疣目。
針灸,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按:通里支正乃手少陰手太陽從陰出陽。從陽入陰之兩別絡穴名。通里者。以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若井裡然。心經穴靈道之前五分。陰郄之後五分。腕之後一寸。即通里穴位。一有云去腕一寸半者。蓋通里在手外側腕上摺紋後。手向外側屈而取腕間摺紋。則為一寸。
如伸而取之。則有一寸半也。支正乃小腸別絡。內注手少陰心。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故曰正。支者離也。離小腸經脈而入絡於心之正主位。故其別絡穴。曰支正。
七、飛揚
部位,在外踝上七寸。足太陽絡。別走少陰。
證治,血痔。歷節風。足指不得屈伸。頭目眩。逆氣鼽衄。癲疾寒瘧。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八、大鐘
部位,在足跟後踵中。大骨兩筋間。足少陰絡。別走太陽。
證治,實則小便淋閉。洒洒。腰脊強痛。大便秘澀。嗜臥。口中熱。虛則嘔逆多寒。欲閉戶而處。少氣不足。胸張喘息。舌乾咽中食噎不得下。善驚恐不樂。喉中鳴。咳唾血。
針灸,針入二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按:飛揚大鐘乃足太陽足少陰經。從陽入陰。從陰出陽之兩別絡。飛揚在外踝上七寸。一名厥陽。厥盡也。陽至此而盡。則絡於陰也。飛揚跋扈有好高之義。十二別絡。如內關外關。光明蠡溝。在手足內外。皆成平線。而飛揚與足跟後踵中之大鐘穴較之上下懸殊矣。大鐘之義有二。
一鍾者重也。一鍾者飲器也。腎為立命之根。人之能立。賴有此後踵大骨。其責重大。故曰大鐘。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水之精者曰津曰液。膀胱為州渚之官。津液藏焉。腎之精津。轉註膀胱之脈。不有此一大鐘之飲器。則津液無所藏之處。故名其穴曰大鐘。義至厚也。
九、內關
部位,在掌後去腕二寸。手心主之絡。別走少陽。
證治,目赤支滿。中風肘攣。實則心暴痛。虛則心惕惕。
針灸,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十、外關
部位,在陽池後二寸。兩骨間。與內關相對。此手少陽絡。別走心主厥陰脈。
白話文:
十二別絡
人體五臟,脾臟位於中央,屬土,顏色黃色。這個別絡穴位,與脾臟經絡相關,因脾土旺盛,故名為「公孫」。它的位置在脾土的太陰經絡之外,卻與胃經的陽明經絡相連,因為土生金,就如同土德旺盛的後裔一樣,所以稱為公孫,這是由經絡流向追溯其源頭而命名的。
五、通里
位置:在手掌後橫紋後一寸,凹陷處。屬於手少陰心經的絡脈,別走太陽小腸經。
主治:熱病、突然心煩意亂、呼吸急促、悲恐、頭暈、頭痛、面紅發熱、心悸、肘臂肩膀疼痛,實證則肢體腫脹,虛證則不能說話、嘔吐、咽喉腫痛、氣短、尿失禁。
針灸:針刺三分,可灸三壯。
六、支正
位置:在手腕後五寸,小指活動時可觸及。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的絡脈,別走少陰心經。
主治:寒熱、頷腫(下頷腫脹)、肘關節攣縮、頭痛、頭暈、虛風(風寒引起的病症)、驚恐、生疣(長瘊子)、目疾。
針灸:針刺二分,可灸三壯。
說明:通里和支正穴是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從陰經通向陽經,從陽經通向陰經的兩個別絡穴位。通里穴,因為小腸是受盛之官,食物在此消化吸收並排出糟粕,如同井中的水一樣,所以得名。它位於心經穴位靈道穴前五分,陰郄穴後五分,手腕後一寸處,即為通里穴位。也有人說在手腕後一寸半,這是因為通里穴位於手腕外側褶紋後方,手向外側彎曲取腕間褶紋,則為一寸;如果伸直手臂取穴,則為一寸半。支正穴是小腸經的別絡,內聯手少陰心經,心臟是五臟六腑之主,所以稱為「正」,「支」是離開的意思,離開小腸經脈而進入心臟經脈的主要部位,所以這個別絡穴稱為支正。
七、飛揚
位置:在外踝骨上方七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絡脈,別走少陰腎經。
主治:血痔、關節疼痛、足趾不能屈伸、頭暈目眩、逆氣、鼻衄(鼻出血)、癲癇、寒瘧(瘧疾)。
針灸:針刺三分,可灸三壯。
八、大鐘
位置:在足跟後跟骨中央,跟骨兩條筋腱之間。屬於足少陰腎經的絡脈,別走太陽膀胱經。
主治:實證則小便淋漓不盡、腰脊疼痛、大便秘結、嗜睡、口乾舌燥;虛證則嘔吐、怕冷、想關門閉戶、氣短、呼吸困難、胸悶、舌乾、咽喉阻塞,食物下咽困難、容易驚恐不安、喉嚨有聲音、咳嗽吐血。
針灸:針刺二分,留針七個呼吸時間,可灸三壯。
說明:飛揚和 大鐘穴是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從陽經入陰經,從陰經出陽經的兩個別絡穴。飛揚穴位於外踝骨上方七寸,又名厥陽,厥是盡的意思,陽氣到此而盡,則與陰經相連。飛揚有跋扈、好高之意。十二別絡穴,像內關、外關、光明、蠡溝等穴,都在手足的內外側,形成水平線,而飛揚穴與位於足跟後跟骨中央的大鐘穴相比,位置高低相差很大。大鐘穴的含義有兩個:一是鐘指重量,二是鐘指飲器。腎臟是生命的根本,人之所以能站立,依靠的就是這個後跟跟骨,它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稱為大鐘。腎臟主水,貯藏五臟六腑的精氣,水的精氣稱為津液,膀胱是貯存津液的器官,腎臟的精氣津液輸送到膀胱經脈,沒有這個像大鐘一樣的貯存器,津液就無處貯藏,所以這個穴位稱為大鐘,其含義非常深刻。
九、內關
位置:在手掌後手腕上二寸處。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的絡脈,別走少陽三焦經。
主治:眼睛紅腫脹痛、中風、肘關節攣縮,實證則心臟劇痛,虛證則心神不安。
針灸:針刺五分,可灸三壯。
十、外關
位置:在陽池穴後二寸,兩骨之間,與內關穴相對。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絡脈,別走心主厥陰心包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