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針經》~ 卷上 (11)
卷上 (11)
1. 手厥陰心包經
心包脈起於胸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注三焦經
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太陰在上,少陰在下,心主在中),入肘中(曲澤穴也),下循臂行兩筋之間(太陵穴也),入掌中(勞宮穴也),循中指出其端(中衝穴也)。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交手少陽也)。
手厥陰心包絡之脈,多血少氣,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火動,面色赤,喜笑不休,目黃。是主心包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的脈絡,起於胸腔之中,出來歸屬於心包,向下通過橫膈膜,依序聯繫三焦。它的一個分支,沿著胸部出來到脅肋,向下到腋下三寸處,再向上到達腋窩下,然後向下沿著上臂內側,行走於手太陰肺經和手少陰心經之間(手太陰肺經在上,手少陰心經在下,心包經在中間),進入肘窩(曲澤穴所在之處),接著向下沿著前臂行走於兩條肌腱之間(大陵穴所在之處),進入手掌(勞宮穴所在之處),沿著中指出來到指尖(中衝穴所在之處)。它的一個分支,在手掌中分出,沿著無名指旁邊的指頭,出來到指尖(與手少陽三焦經交接)。
手厥陰心包經的脈絡,血多而氣少,如果產生病變,會出現手心發熱、肘臂攣縮緊繃、腋下腫脹,嚴重時會感到胸部和脅肋脹滿、心中煩悶不安、情緒激動、臉色發紅、不停地傻笑、眼睛發黃。這些主要是心包經所引起的疾病,包括心煩、心痛、手掌發熱等。
2. 手少陽三焦經
三焦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至目兌眥注膽經
手少陽三焦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關衝穴也),上出兩指之間(液門穴也),循手表腕(陽池穴也),出臂外兩骨之間(支溝穴也),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膻中在玉堂穴下一寸六分,兩乳之間陷中是也)。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
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挾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一作顱)至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客主人在耳前上起骨,開口有空者),前交頰,至目銳眥。
手少陽三焦之脈,多氣少血,是動則病,耳聾耳鳴,渾渾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的脈絡,起始於無名指末端(也就是關衝穴),向上行於無名指與中指之間(也就是液門穴),沿著手腕背部(也就是陽池穴),出來手臂外側兩骨頭之間(也就是支溝穴),向上穿過手肘,沿著上臂外側向上到肩膀,然後交會到足少陽經的後面,進入鎖骨上窩,分佈在胸部(膻中穴在玉堂穴下一寸六分,兩乳房中間的凹陷處),散佈絡脈到心包,向下穿過橫膈膜,歸屬於三焦。
它的一個分支,從胸部向上出來鎖骨上窩,向上到頸部,夾著耳朵後面,直上到耳朵上方角落,然後彎下來到臉頰(或說頭部),到眼眶下緣。它的一個分支,從耳朵後面進入耳朵內,出來到耳朵前面,經過客主人穴(客主人穴在耳朵前上方,開口時會有凹陷的地方),向前交會到臉頰,到眼睛外眥。
手少陽三焦經,氣多血少,如果它有異常活動就會產生疾病,像是耳聾、耳鳴、聽力模糊不清、咽喉腫痛、喉嚨阻塞。主治氣所引起的疾病,像是出汗、眼睛外眥疼痛、臉頰痛、耳朵後方、肩膀、上臂、手肘、手臂外側都疼痛,還有無名指無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