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針經節要》~

回本書目錄

1. 足少陰腎經

2. 足太陽膀胱經

至陰(井) 通谷(滎) 束骨(俞) 京骨(原) 崑崙(經) 委中(合)

○至陰二穴金也在足小趾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足太陽脈之所出也,為井,治目生翳、鼻塞、頭重、風寒從足小指起,脈痹上下帶胸脅痛,無常轉筋、寒瘧、汗不出、煩心、足下熱、小便不利、失精,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通谷二穴水也在足小指外本節前陷中,足太陽脈之所流也,為滎,治頭重、目眩、善驚、引鼽衄、頸項痛、目䀮䀮;甄權云結積留飲、胸滿、食不化,可灸三壯,針入二分。

○束骨二穴木也在足小趾本節後陷中,足太陽脈之所注也,為腧,治腰如折、腨如結、耳聾、惡風寒、目眩、項不可回顧、目內眥赤爛,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京骨二穴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足太陽脈之所過也,為原,治膝痛不可屈伸、目內眥赤爛、發瘧、寒熱、善驚、不欲食、筋攣、足䯒痛、髀樞痛、頸項強、腰背不可俯仰、鼽衄不止、目眩,針入三分,可灸七壯。

○崑崙二穴火也在外踝後跟骨上陷中,足太陽脈之所行也,為經,治腰尻痛、足端腫、不得履地、鼽衄、腳如結、踝如裂、頭痛、肩背拘急、咳喘、暴滿、陰腫痛、小兒發癇、瘛瘲,炷如小麥大,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委中二穴土也在膕中央約文中動脈,足太陽脈之所入也,為合,治腰俠脊沉沉然、遺溺、腰重不能舉體、風痹、髀樞痛,可出血,痼疹皆愈。委中者血郄也,熱病汗不出、足熱、厥逆、滿膝不得屈伸,取其經血立愈。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

至陰穴(井穴):位於腳小趾外側,距離趾甲根部像韭菜葉寬的地方,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血發出的地方,屬於井穴。主要治療眼睛生翳障、鼻塞、頭部沉重、風寒從腳小趾開始引起的病症,以及脈絡不通、胸脅疼痛無常、腿腳抽筋、寒性瘧疾、不出汗、心煩、腳底發熱、小便不順暢、遺精等。針刺入二分深,可以艾灸三壯。

通谷穴(滎穴):位於腳小趾外側本節(趾關節)前方凹陷處,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血流經的地方,屬於滎穴。主要治療頭部沉重、頭暈眼花、容易驚嚇、鼻塞流涕、頸項疼痛、眼睛昏花。甄權認為此穴可治療體內積聚的痰飲、胸悶、消化不良等。可以艾灸三壯,針刺入二分深。

束骨穴(俞穴):位於腳小趾外側本節(趾關節)後方凹陷處,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血注入的地方,屬於俞穴。主要治療腰部疼痛像斷裂一樣、小腿肌肉僵硬如結、耳聾、怕風寒、頭暈眼花、頸項不能回頭看、眼內眥紅腫潰爛等。可以艾灸三壯,針刺入三分深。

京骨穴(原穴):位於腳外側大骨(第五跖骨)下方,紅肉與白肉交界凹陷處,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血經過的地方,屬於原穴。主要治療膝蓋疼痛不能彎曲伸直、眼內眥紅腫潰爛、發瘧疾、忽冷忽熱、容易驚嚇、不想吃飯、肌肉痙攣、腳跟疼痛、髖關節疼痛、頸項僵硬、腰背不能彎腰或後仰、鼻塞流涕不止、頭暈眼花等。針刺入三分深,可以艾灸七壯。

崑崙穴(經穴):位於外踝後方,跟骨上方凹陷處,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血運行的地方,屬於經穴。主要治療腰部和臀部疼痛、腳端腫脹、不能著地行走、鼻塞流涕、腳像結住一樣、腳踝像裂開一樣、頭痛、肩背拘緊、咳嗽氣喘、胸腹脹滿、陰部腫痛、小兒癲癇、抽搐等。艾炷像小麥粒大小,可以艾灸三壯,針刺入三分深。

委中穴(合穴):位於膝蓋後側膕窩中央,約在動脈處,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血匯入的地方,屬於合穴。主要治療腰部沿脊椎沉重不適、遺尿、腰部沉重不能舉起身體、風痹、髖關節疼痛等,可以放血治療,頑固的皮疹也能治癒。委中穴是血郄,對發熱性疾病不出汗、腳部發熱、四肢厥冷、膝蓋脹滿不能彎曲伸直等,在此穴放血,立即見效。